倍低音大號

概述

現代大號的發明,通常批的是:1835年由德國樂器製造師•弋特弗里德•莫里茨(Moritz•J•G,1777-1840),根據當時普魯士的一個軍樂隊的音樂監督維爾海姆•旨里德里赫•維帕列赫特(Wieprecht•W•F,1802-1872)的設計草圖,製造完成於柏林的F調倍低音大號。這種大號最初在軍樂隊中使用,它音域較寬、演奏技術也比較靈活,音響效果比較好,得到許多作曲家的贊同,很快就被用進了管弦樂隊中。薩克斯•阿道夫(Sax•Adolphe,1814-1894)在大號的改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成功地確定了銅管樂器之間的尺寸比例,形成了七種基本尺寸的薩克斯號(Saxhorn)系列,並於1845年申請了專利。因此,也有人稱大號為薩克斯大號。蘇薩號(Sousaphone),也叫“扛號”或“圈貝司”,屬於大號的一個種類。由美國著名的軍樂指揮家、作曲家蘇薩•約翰•菲利普(Souai•John•Philip,1854-1932)發明而得名,他把抱著演奏的橢圓形號體的大號,改造為圓圈狀號體,並能套在身上,背著演奏的大號。既方便了軍樂隊的使用,同時也增強了樂隊的氣勢。1899年發明的蘇薩號的喇叭口是朝左上方的並和號體連為一體。新型的蘇薩號完善於1908年,它的喇叭口和號體是分離的,使用時,將喇叭口組裝到號體上,用螺絲固定,喇叭口在演奏者的頭頂並朝向前方。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音樂的發展,大號樂器一直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現在樂隊中使用的大號,多為倍低音大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