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

個人消費

個人消費,是指人們為滿足自身需要而對各種物質生活資料、勞務和精神產品的消耗,它是人們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人類社會最大量、最普遍的經濟現象和行為活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迫切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合理、適度的消費觀念 ,並以此指導人們的消費實踐 ,進而形成一個利國、利民、利己的適合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消費新趨勢。

現狀

投資和出口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另一問題,是能源及原材料等資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對環境極大的破壞。投資主導型可能造成投資浪費、壞賬增加和經濟過熱;而出口主導型則容易導致國際間貿易摩擦和受到國際經濟消極因素的衝擊。針對這一問題,中國政府多年來努力改變經濟成長的模式,採取包括推動個人消費在內的多種手段,並不斷強調經濟成長應該依賴投入的質量而非投入的數量,可惜這一系列的構想和政策推進緩慢,個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升反跌。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2000年至2007年間

,中國內地個人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46.4%一直下跌至35.4%,成為全球主要開發中國家中最低的一個。導致這種格局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居民為預防不測之需而不斷增加儲蓄。我們看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過去那種由國有企業向職工提供免費房屋、醫療、教育等各種福利的模式逐漸消亡。截止到07年,房屋、醫療及教育開支已占城鎮家庭總開支的30%;而1995年此類支出僅為20%。

儘管經濟負擔上升對個人消費的影響難以量化,但城鎮地區人均儲蓄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則從2002年的22%上升至2008年的30%。形成儲蓄率上升的一大原因,就是居民為應對不測之需。與此同時,占內地人口55%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仍然低下。2008年,農村地區的人均收入僅為城鎮地區的33%,農村人口人均儲蓄占人均收入僅8%,在扣除必需品開支後,可用作其它消費和儲蓄的錢所剩無幾。

缺乏成熟的消費信貸市場,也阻礙了個人消費的增長。內地的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始於1999年,當年,在內需遲滯的情況下,政府以鼓勵銀行放寬個人消費信貸為手段,推動個人消費。自此,消費信貸占銀行貸款餘額的比率由1998年的0.5%,穩步上升至2008年底的12%。然而這一水平仍遠低於周邊國家和地區30%至50%的水平。而且,超過80%的內地消費信貸是按揭貸款,而其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按揭貸款則只占50%~75%。這表示其它類別的消費信貸,例如購買車輛或耐用消費品的貸款,仍有擴充的餘地。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在內地消費信貸中,住房按揭貸款的高企,顯示內地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極不均衡,而且總體水平落後。

消費市場運行的不利因素

個人消費個人消費

(1)目前我國的消費率明顯偏低。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平均消費率水平為78~79%。在所統計的36個國家中,只有8個國家的消費率水平低於70%。20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的最終消費率一直在60%左右被動,與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與居民預期心理不佳,消費品生產和消費的階段性、經濟發展速度下滑、居民收入增長的幅度不大有關。

(2)加入WTO對我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品市場存在影響,具體表現在:一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品和服務源源不斷湧入我國,促使消費總量的增長,加速國內消費品高價格體系的解體。二是加劇國內消費品市場在品種、質量、價格、信譽等方面的競爭。三是由於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存在消費品市場明顯的收入——消費差距,入世會加劇消費品由外部——東部——中部——西部依次傳遞的“擠壓效應”,進一步改變國內原有消費品的流向和地域分布,並有可能加劇省區之間的貿易摩擦。四是消費安全受到新的挑戰。五是加入世貿組織使一部分消費者產生降價預期心理,因而作出推遲消費的決策,這對於汽車等商品市場銷售影響較大。

(3)我國展開的事業單位改革和地方政府的機構改革, 涉及更大範圍的下崗分流問題,事業單位、地方政府機關下崗分流人員和原有的失業、新增勞動力的待業大軍,使就業壓力加大。導致他們對未來收入預期的下降,對即期消費更加謹慎;另一方面大規模人員的失業,其收入相應減少,最終抑制消費的增長

(4)農民的收入增幅不大。2001 年較前幾年是農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增幅也只有4%。國家進行了糧食、棉花收購體制上的改革、糧食、棉花價格全面放開,導致農民收入下降。據有關部門測算,僅糧、棉價格下降一項因素,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減少80%左右,全國農民總收入減少近700億元。在農產品價格走低, 總量過剩的情況下如何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5)收入差距拉大。東部西部之間,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之間,壟斷行業與競爭行業之間,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從業人員之間的收入水平存在的差距明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對消費的需求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居民整體消費傾向下降,一方面低收入階層有消費願望而無購買能力,另一方面高收入階層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後,消費傾向出現遞減趨勢;二是新的消費熱點難以形成。由於收入差距拉大,各收入階層的消費重點不一,因而對新的消費熱點拉力不集中,對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與以前相比難度加大,從而抑制消費需求的迅速擴張。

推動措施

綜述

推動個人消費增長的關鍵,在於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除稅及社會保險供款後的收入),降低居民儲蓄意願。而要達到此目標,就必須改善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發展。內地政府已經做了很大努力,但尚可推行更多措施以加快進程。

改善社會保障

中國內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但在推行的過程中阻礙重重,面臨資金不足及復蓋度有限等問題。時至今日,內地仍然只有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所保障的也主要是城鎮居民。國家08年才發表首個社會保險法草案,其中列明城鎮及農村居民的醫療、失業、工傷及分娩等社會保險的基本權利。

政府已出台一個綜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提供全面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該方案包括:政府將會提升基本健康保障、改善醫療服務,並為各地區之間、及城市與農村之間,提供更平等的基本公共保健服務。農民、城鎮低收入家庭及老人是該方案下受惠最大的群體。政府就改革方案發放的首筆資金將復蓋2009至2011年,為數達85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約2830億元人民幣,或相當於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9%)。

提高農民收入

政府出台多項政策,並投資立項以改善農村基建、減輕農民負擔。2000年以來,政府更是大力推動西部開發,並大力吸引境內外投資。2003年起,政府嘗試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6年起,西部地區及部分中部地區的學生,均可全面享有九年制義務教育。政府已於2006年起全面撤銷農業稅。2008年10月公布的農村土地改革政策,是政府提高農民收入的另一行動,新政策將為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及土地轉讓提供更大保障。長遠而言,這一改革應能幫助推廣較大規模的農業運作(而非家庭運作模式),並鼓勵城鄉遷徙,有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增加農民收入。

改善社會保障

中國內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但在推行的過程中阻礙重重,面臨資金不足及復蓋度有限等問題。時至今日,內地仍然只有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所保障的也主要是城鎮居民。國家最近才發表首個社會保險法草案,其中列明城鎮及農村居民的醫療、失業、工傷及分娩等社會保險的基本權利。 最近,政府已出台一個綜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提供全面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該方案包括:政府將會提升基本健康保障、改善醫療服務,並為各地區之間、及城市與農村之間,提供更平等的基本公共保健服務。農民、城鎮低收入家庭及老人是該方案下受惠最大的群體。政府就改革方案發放的首筆資金將復蓋2009至2011年,為數達85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約2830億元人民幣,或相當於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9%)。

個人消費個人消費

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

從消費品的性質和特點看,城鄉居民的消費有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之分。公共消費需求是為滿足社會成員共同需要的消費需求,如城鄉居民對公共運輸、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健康健身、環保事業、救火防火等公共消費品的需求,是城鄉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類公共消費品不具有排他性。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依滿足需求程度的先後順序看,一般都從個人消費需求的滿足開始,然後再根據消費者的客觀需要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逐步擴大對公共消費的需求。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相互間有著緊密聯繫,個人消費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對公共消費水平、結構提出調整要求,影響和促進公共消費品的發展;公共消費品水平的提高以及結構升級,又會影響、帶動和促進個人消費品生產,更好地滿足個人消費需求。它們間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促進整個社會消費需求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至於擴大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兩者孰先孰後,孰輕孰重,應根據目前我國消費者的要求及兩類消費品的供給狀況作具體分析,實際上個人消費的擴大和滿足程度與公共消費的擴大和滿足程度是緊密聯繫的,具有某種客觀的關係。對城鄉居民兩種消費需求不能偏廢,都應刺激和鼓勵,但應從實際出發,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擴大兩類需求過程中的矛盾,促進消費領域的縱向發展和橫向拓寬。如,在擴大個人消費需求問題上,重在引導居民確立科學消費的理念,改善消費品的供給結構,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幫助城鎮居民解決住房需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營造和諧的市場環境。在擴大公共消費需求問題上,要充分注意到這是我們多年積累下來的薄弱環節,要充分看到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公共消費的擴大提供了可能條件,應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拉動公共消費,實現公共消費的大發展。這不但適應消費需求變化的一般規律,而且符合我國消費市場的客觀實際。多年來,由於各級政府財力投入不足,我國公共消費品發展滯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政府套用足用好公共財政政策,加大對發展公共消費品的投入,加大公共財政中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同時調動企業、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多方籌集資金,增加殘疾人活動中心從消費品的性質和特點看,城鄉居民的消費有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之分。個人消費需求是指城鄉居民對吃、穿、用等消費品的需求,這類消費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當消費者包括個人或家庭購買後,消費者就擁有了獨有的消費與處置權。公共消費需求是為滿足社會成員共同需要的消費需求,如城鄉居民對公共運輸、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健康健身、環保事業、救火防火等公共消費品的需求,是城鄉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類公共消費品不具有排他性。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依滿足需求程度的先後順序看,一般都從個人消費需求的滿足開始,然後再根據消費者的客觀需要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逐步擴大對公共消費的需求。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相互間有著緊密聯繫,個人消費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對公共消費水平、結構提出調整要求,影響和促進公共消費品的發展;公共消費品水平的提高以及結構升級,又會影響、帶動和促進個人消費品生產,更好地滿足個人消費需求。它們間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促進整個社會消費需求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

至於擴大個人消費需求與公共消費需求,兩者孰先孰後,孰輕孰重,應根據目前我國消費者的要求及兩類消費品的供給狀況作具體分析,實際上個人消費的擴大和滿足程度與公共消費的擴大和滿足程度是緊密聯繫的,具有某種客觀的關係。對城鄉居民兩種消費需求不能偏廢,都應刺激和鼓勵,但應從實際出發,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擴大兩類需求過程中的矛盾,促進消費領域的縱向發展和橫向拓寬。如,在擴大個人消費需求問題上,重在引導居民確立科學消費的理念,改善消費品的供給結構,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幫助城鎮居民解決住房需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營造和諧的市場環境。在擴大公共消費需求問題上,要充分注意到這是我們多年積累下來的薄弱環節,要充分看到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公共消費的擴大提供了可能條件,應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拉動公共消費,實現公共消費的大發展。這不但適應消費需求變化的一般規律,而且符合我國消費市場的客觀實際。多年來,由於各級政府財力投入不足,我國公共消費品發展滯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政府套用足用好公共財政政策,加大對發展公共消費品的投入,加大公共財政中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同時調動企業、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多方籌集資金,增加殘疾人活動中心、社會福利院、療養院等社會福利設施,力求使公共消費品的生產有個長足的發展,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消費需求。、社會福利院、療養院等社會福利設施,力求使公共消費品的生產有個長足的發展,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消費需求。

個人消費個人消費

各式各樣的消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