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皇

倉皇

倉皇,倉促。慌張的意思,亦作“ 倉惶 ”。亦作“ 倉遑 ”。亦作“ 倉徨 ”。亦作“倉黃”。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程嬰先叩門,杵臼出迎,見甲士甚眾,為倉皇走匿之狀。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大家都蒼皇失措的愁一路。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縣)並死於此處。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cāng huáng

倉 皇

【拼音】cāng huáng

【意思】匆忙而慌張。也作“倉黃”、“倉惶”、“蒼黃”、“蒼皇”

【出處】新華詞典。

【詩句】敵棄炮倉皇遁。——徐珂輯《清稗類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組詞】倉皇出逃、倉皇奔走, 倉皇逃竄

【造句】小明倉皇的逃出了這間小黑屋。

【近義詞】倉促

古文出處

亦作“蒼皇”匆忙急迫。《說文·倉部》:“倉,谷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唐 獨孤授 《運斤賦》:“利器見投,尚倉惶於麾下。”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宰相已下,不知所對,而倉遑頗盛。”

唐 杜甫 《破船》詩:“蒼皇避亂兵,緬邈懷舊丘。”

宋 梅堯臣 《宣州雜詩》之四:“ 伍員奔吳日,蒼皇及水濱。”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陽》詩之二:“倉黃離家問南北,中路思歸歸不得。”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四折:“適遇伍盟府 逃難離鄉,那盟府有倉徨狀態。”

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而人心驚擾之後,尤宜坐鎮倉皇。”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程嬰先叩門,杵臼出迎,見甲士甚眾,為倉皇走匿之狀。”

清 劉震 《易水歌》:“倉黃當日繞柱走,踞坐笑語神猶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大家都蒼皇失措的愁一路。”

巴金 《秋》四八:“ 覺新倉惶地還了禮。”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陳奶媽倉皇由書齋小門上。”

相關歷史事件

桀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大約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湯率領著方國部落討伐桀。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後在倉皇與桀開戰。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一邊逃一邊戰,最終戰敗於有娀氏舊址。桀逃至鳴條(一說今河南中部,另一說今山西安邑),湯追之,又在鳴條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縣)並死於此處。相關成語:“倉皇出逃、倉皇失措”,最早出自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