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殿御覽

《修文殿御覽》是北齊後主高緯時官修的一部類書。 《修文殿御覽》正是這樣取名。 《修文殿御覽》在南宋時還全部存在。

《修文殿御覽》是北齊後主高緯時官修的一部類書。高緯對於文學,遠遠不如曹丕和蕭衍那么喜好,只不過他聽從了祖珽的建議,勸他仿效曹丕,其實是沽名釣譽。於是在武平三年(公元572年)二月,他命令修《玄洲苑御覽》,曾改名《聖壽堂御覽》,同年八月編成,又改名《修文殿御覽》,共360卷。內容分55個部類,部下240個子目。《御覽》的命名是取齊武城令宋士素的書,他曾蒐集古來帝王言行要事三卷名為《御覽》。《修文殿御覽》正是這樣取名。它用《華林遍略》為藍本,大采特用,只是補充《華林遍略》里沒收的書籍。補收的大多是北朝的文史,南方未見的書籍。而編者除祖珽和陽休之外,還有30多位文學士參加。與《華林遍略》對比,《華林遍略》用八年時間,此書僅用七個月的時間就編成,可見《修文殿御覽》因用《華林遍略》為藍本,自然能事半功倍。
據歷史記載,《修文殿御覽》的領修人祖珽天性聰明,事無難學,文章之外,又善音律,並懂得四夷語及陰陽、占候、醫藥;但人品卻極壞,曾兩次盜賣《華林遍略》,並有其他劣跡。南宋人評他“奸貪兇險”,但他領編的《修文殿御覽》卻傳世最久。這是因為它的特點是編例嚴謹,很重視體例,由顏之推專負撰例的責任,而顏之推是個很有實學的人。後來北宋編《太平御覽》,不僅以此書為藍本,且分部的數目,都完全按它的體例。《修文殿御覽》在南宋時還全部存在。大約到明初書已不全,可能明初以後,書才不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