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燮全集

俞正燮全集

書大麓義 問名義 長者義

圖書信息

作者俞正燮 (作者, 編者), 於石,馬君驊諸偉奇 (注釋 解說詞)
出版社: 黃山書社; 第1版 (2005年9月1日)
叢書名: 安徽古籍叢書第7輯·安徽古籍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纂
精裝: 17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071354
條形碼: 978780707135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1 x 14.5 x 7.6 cm ; 2 Kg

內容簡介

《俞正燮全集(共3冊)》內容簡介:俞正燮身處清王朝盛極而衰的前夜,他以對社會的深切體驗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密切關注現實社會,重視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蔡元培將他與黃宗羲、戴東原並稱清代三大思想家,周作人更將他與漢代王充、明代李贄奉為“中國思想界三賢”。
俞正燮(1775——1840),字理初,安徽黟縣人,清代著名學者,為嘉、道間轉變學風之代表人物。其自幼刻苦讀書,嘗“擁籍數萬卷,手翻不輟,輟已成誦,地人名、事跡本末,見某庋某冊某篇行,語輒中”。20歲時即獨立撰寫了《唐律疏義跋》等文,表現了紮實的學問功底和卓越的治學能力。然因家貧及科場困頓,其一生主要以傭書為業,幾十年中,他先後為人編校的書有《五代史補註》《大清會典》《黟縣誌》《兩湖通志》《古天文說》等十餘種,然“手成宏巨書不自名”。這種為人作嫁的傭書生涯,突顯了像俞正燮這樣出身社會中下層的知識分子,其學術能力和付出與現實學術地位的差異。然而,俞正燮浩博的學識,正是發軔並成就於編校各種各樣的書籍之中,其代表作《癸巳類稿》《癸巳存稿》,便是其傭書心血的結晶。

目錄

癸巳類稿
卷一
亨嘉會解
茅茹匯義
大象傳後義
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古文說
虞六宗義
書大麓義
肇十二州義
估終賊刑
教育子義
奡證申雨漢刊誤補遣義
揚田下下說
碣石人河義
錫貢
黑水解
周公奔楚義
金滕公命義
殪戎殷解
寡兄
呂刑義
五子之歌序古文義
胤征序義
湯從先王居義
俞正燮全集第一冊
尚書篇目七篇說
卷二
薪義
武王女得適齊侯之子義答何休皂甫謐
詩縐虞義
睨睆解
木桃木李釋書埤雅後
簧考
勺藥義
檜羔裘義
巷伯作詩義
逸豫無期申箋義
啟明長庚古義
四月匪人義
襪輸句講讀義
文王元午鄲義
韓奕燕師義
毛詩傳序一人所作論
王正月義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解
先配後祖義
晉一軍為諸侯義
燕祖卉社義
春秋不告不書義
涉河侯車敗義
越國鄙遠義
兄弟辭解
星孛義
作丘甲義
左傅天使義
春秋城虎牢義
左傳宋盟先晉一昔有信駁義
春秋書比月日食義
械林羅油萊山義
夏油考
章華台考
仆臣台義
左傳執政解
患失而惑義
魯昭公孫齊歸罪叔孫論
儀禮行於春秋時義
制解
左丘明作左傳論
春秋左傳書式考
書魯語後
卷三
鄉興賢能論
周官庶子義
秋官都則非官名說
媒氏民判解
士昏禮讚者義
醴婦取脯義
問名義
嗣為兄弟義
女吊婿駁義
于思之母為庶氏女義
娣姒
君子子解
古命於廟義
儀禮集說少牢二篇後
征商論
周鄉遂田制義
溝洫占地解
王制柬田名制解義
鄭數學證義
門左右義
閏月闔門左扉立於其中義
旁三義
特牲禮盥盤巾門左右義
升魚右首義
玉府王齊食玉義
決鞣極遂解
射堂
正主面解
羊車說
仞解
月令非周書論
中星鄭義
食之者寡義
以畜寡人義
周官西漢無傳授義
管氏三歸義
論語社主義
君使臣以禮解
徹足用義
鄭聲解
孟子然誠有百姓者義
舜之中國義
卷四
持素脈篇第一
卷五
持素持篇第二
卷六
持素證篇第三
持素畢
卷七
園燕山燕義
輔車義
書隱三年左傳後
釋士補儀禮篇名義
釋小補楚語笄內則總角義
復語解
釋毛
音義
伙頤何乃淘還音義
乃淘還音義
等還音義
天字音說
四夷樂古名義
烏孫朱耶還音義
吉貝木棉字義
蒼卜音義
拔都還音義
衷邾糉反切文義
反切證義
書古韻標準後
劫釩執字形說
書劉杳傳後
鰀字形說
上字異義駁
說文重字考
緯字論
法路瑟叱書論
尺水字義
書五代史唐書末帝紀後
引書當分義與文說
弋者何慕仁欲方義
校改字論
引書字說
百家姓書後
左丘明子孫姓氏論
卷八
黟縣山水記
駐剳大臣原始
卷九
台灣府屬渡口考
澳門紀略跋
左山考
左丘明墓考
俄羅斯佐領
俄羅斯事輯
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
蓋地論
蓋地海論
彌婁山鐵圍山考
由旬義
卷十
蓋天論
宣夜論
史記用蓋天諭
恆星七曜古義
桃符義
天事闕疑說
書開元占經天體渾宗後
五行傳用亥正論
古憲論
九道論
四分論
書開元占經九執法後
太一天一太一乘斗論
九宮應九星考
九宮紀年論
書武經總要後
煙波釣叟歌
六壬古式考
六王書跋
卷十一
百里奚事異同論
秦漢亥正記事記言說
長者義
漠南北車義
關內侯說
漠少帝本孝惠子考
匏子下楗解
主臣解
項橐考
少吏
史記李延年傳書後
太史公釋名
名士論駁義
魏典農說
與成君灌書
書齊書虞願傳後
卷十二
並配義
唐律疏議跋
阿布思論
書舊五代史樂志下後
書五代史馬縞傳後
書舊五代史僭偽列傳三後
書唐鑒後
書宋志真宗永定陵事後
宋會要輯本跋
宋顏秀獄論
地丁原始
總河近事考
時憲書後葉事述
板閘喻
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
卷十三
原相上篇
原相篇中
原相下篇
節婦說
貞女說
妒非女人惡德論
書舊唐書輿服志後
哭為禮儀說
書朝野眾載後
卷十四
記田名數
藥量稱考
木棉考
轎釋名
花說
璘片煙事述
長月直日解
誦佛經論
誦佛經論下
佛徒莠書論
書管子後
墨學論
非無鬼
緯書論
占學書多論
書開元占經目綠後
書人身圖說後
道笑論
僧徒偽造劉向文考
書武城家乘後
書左傳精舍志後
書建立伏生博士始末後
卷十五
彭祖長年論
釋迦文佛生日生年決定具足論
觀世音菩薩傳略跋
觀世音菩薩名義考
紅教黃教論
天主教論
陳王廟徵文
韓文靖公事輯
易安居士事輯
序言
俞正燮(一七七五--一八四○),字理初,清安徽黟縣人。其父名獻,字可亭,乾隆年間拔貢生。據俞氏家譜載,可亭先生『工駢體、隸事,尤熟於掌故」。曾主講河南聞政書院,出任過句容縣訓導、廬江縣教諭等職。少年俞正燮『隨父之官』,在句容讀書,【城南遊釣處,客久認為家】。(句容。以下引俞氏著作只出篇名。》時日較長。『父獻學俸所人,盡給以買書』,積年『擁籍數萬卷,手翻不輟,輟已成誦,地人名稱,事跡本末,見其庋某冊某篇某行,語拍叩輒中』。。學習刻苦,成績斐然。約十六七歲時,與句容王喬年合『作陰律疑,裁書滿屋朱墨爛然=頤正堂文序》。稍後,獨立撰寫了唐律疏義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索隱書後、讀明人所刊管韓子、書五禮通考、書難字後、會通河水道記等文。這些著作,涉及範圍廣,引證博洽,議論精當,在學問上顯示出踏實的功底及融通的本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