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責任準備金

保險責任準備金

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承擔未到期責任和處理未決賠款而從保險費收入中提存的一種資金準備。保險責任準備金不是保險公司的營業收入,而是保險公司的負債,因此保險公司應有與保險責任準備金等值的資產作為後盾,隨時準備履行其保險責任。2001年11月27日,財政部頒布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要充分考慮或有事項。保險行業的特殊性,分析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或有性及其確認、計量和披露。

保險責任準備金保險責任準備金
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承擔未到期責任和處理未決賠款而從保險費收入中提存的一種資金準備。保險責任準備金不是保險公司的營業收入,而是保險公司的負債,因此保險公司應有與保險責任準備金等值的資產作為後盾,隨時準備履行其保險責任。 2001年11月27日,財政部頒布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要充分考慮或有事項。保險行業的特殊性,分析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或有性及其確認、計量和披露。

概述

保險責任準備金實質上是一種或有負債。或有負債是“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其存在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或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或該義務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或有負債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或有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第二,或有負債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第三,或有負債的結果只能由未來發生的事項確定;第四,現時義務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金額難以預計。從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看,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單(保險契約)向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很大一部分通過責任準備金形式提存出來,而責任準備金可以說就是一種或有負債。

負債原因

保險責任準備金保險責任準備金
1.它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所謂責任準備金是保險公司對投保人或保單持有人承擔未了責任而提存的準備金。保險承擔將來未了責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險公司已向投保人收取保險金,簽訂了保險契約,即在保險契約生效後,保險公司負有在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或生存到有關規定年齡的情況下,向保險受益人提供賠款或給付的責任。簽訂保險契約是一種客觀事實。提存責任準備金是因公司過去的經濟行為即簽訂保險契約要求承擔保險責任所引起的,是現存的一種狀況。
2.它具有不確定性。由於保險公司本身經營的不確定性導致了責任準備金的不確定性。對於財產保險契約,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責任主要是與保險事件造成損失程度有關,由於在保險期間內,無法預知事故發生及可能造成損失程度的大小,因此責任準備金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對於人壽保險業務,傳統險種由於帶有儲蓄性質,它所引起責任準備金在金額上則具有較大的確定性。而壽險公司目前正面臨著產品轉型,即由原來的儲蓄型險種向保障型險種過渡,保障型險種不具備返還性特點,它所提取的責任準備金不是為支付滿期給付的準備,而是為支付死亡或意外傷害責任的給付。死亡或意外傷害給付與否完全取決於死亡或意外傷害發生的或然率,因而,這類險種的責任準備金同樣具有不確定性。
3.它具有未來性。責任準備金的提存雖然是一種現時存在,但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具體進行保險金補償或給付的經濟行為,即賠付與否以及賠付金額的大小必須在以後的業務賠償發生或保險期限到期後才能真正得到證實,因此,保險公司在原定契約成本承擔責任的時候,對責任準備金的確定只有預測性,需要由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來證實。
4.它具有估計性。由於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和存在一些難以預知因素,所有的估計都是基於一定的人為假設作出的。如財產保險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在各年度內的分攤是假設風險責任在保險期限內均勻分布,與時間成正比;未決賠款準備金的數字是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理賠經驗或對未來的趨勢進行預計,依照個案法或由統計模型估算得出。而人壽保險的責任準備金則需專門的精算師進行精算。由於估計方法的局限性與保險監管當局謹慎性要求的影響,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的估計值與實際值常有較大偏差。

種類

保險責任準備金中國平安:提取217億保險責任準備金
根據中國保險業務分類,保險責任準備金可分為財產保險責任準備金和人身保險責任準備金兩大類。
1、財產保險責任準備金根據其用途可分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和總準備金。
(1)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又稱未滿期保險費準備金,或未到期風險準備金,是指當年承保業務的保險單中,在下一會計年度有效保單的保險費。之所以會產生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其原因在於,保險契約規定的保險責任期限與企業會計年度在時間上不可能完全吻合,因為企業會計年度總是自公曆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 日止,而保險責任期限卻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因此,在會計年度結算時,必須有期限未屆滿或雖已收取但應屬下一個年度收取的保險費,這一部分保險費即稱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2)未決賠款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在會計年度決算以前發生保險責任而未賠償或未給付保險金,在當年收入的保險費中提取的資金。關於未決賠款準備金的提取及標準,在本法第九十五條的條文釋義中有詳細說明,這裡不再贅述。
(3)總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發生周期較長、後果難以預料的巨災或巨額危險而提留的資金準備。總準備金應在公司每年決算後的利潤中提取,經較長時期的積累形成一定的規模。
(4)廣義的財產保險包括責任保險和信用保險,因此,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也需要提存以上三種保險責任準備金。
2、人身保險責任準備金也稱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履行今後保險給付的資金準備。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適用於長期性人壽保險業務,它來源於當年收入純保險費利息與當年給付保險金的差數。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可分為理論責任準備金與實際責任準備金。
(1)理論責任準備金,是指根據純保險費計算積累的用於給付保險金的資金,其計算並不考慮保險業務經營的實際條件,即附加費用及其在時間上的不平均。
(2)實際責任準備金,是指人壽保險業務中實際提存的責任準備金,它是考慮了各年間附加費用的不同開支情況,並以理論責任準備金為基礎加以修訂而計算的。
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投保人存放在保險公司處的資金,投保人在保險期內退保或變更保險契約,保險人應根據當時實際責任準備金的數額確定投保人應享有的權利。由於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在經營技術上的不同,人身保險責任準備金必須單獨留存。
3、原保險法第九十三條僅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及其提取比例作了規定,為了進一步規範保險活動,加強對保險業的監督管理,提高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要求,防範和化解保險業風險,本條第一款對各項責任準備金的提取原則作了規定,而不僅僅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作出規定。

確認

根據新制度規定,如果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企業應將其確認為負債:
(1)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計量方法

按照新制度規定,符合確認條件的負債應當計量,其金額應當是清償該債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既然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在會計處理上應當確認,那么這就涉及到一個計量問題。事實上,目前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已有一定的計量方法。當然,由於責任準備金的計量需要運用大量的假設、經驗數據和貼現率,造成會計人員難以從保險契約交易中直接計量負債的結果,它需要依賴保險精算人員運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式進行計量。因此,新制度規定的一般計量方法對它並不適用,保險責任準備金的計算需要精算技術的配合,這也是保險會計所具有的顯著特色之一。

披露

保險責任準備金保險責任準備金
按照新制度規定,符合確認條件的負債,應當在資產負債表單列項目反映。或有負債無論作為潛在義務還是現時義務,均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因而不予反映。但如前所述,既然責任準備金作為一項特殊的“可確認的或有負債”,因此在會計報表中還是應該單獨反映。同時新制度還規定,如果或有負債符合某些條件,則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或有負債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如無法預計,應當說明理由),以及獲得補償的可能性。或有負債披露的基本原則是: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不予披露。對於責任準備金,它是應付未來不確定事件的準備,雖然它不是現時的責任,但是將來一旦發生賠付責任,將會導致保險公司經濟利益的流出。因此,對於責任準備金,不僅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反映出來,而且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其內容主要包括未決賠款準備金估計的基礎、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計提的方法、對採用貼現方法提取準備金的說明(使用的貼現率及確定依據)、長期責任準備金的計提方法、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精算方法及採用的主要精算假設等。

會計處理

保險責任準備金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準備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保險)提取的原保險契約保險責任準備金,包括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再保險接受人提取的再保險契約保險責任準備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企業(保險)也可以單獨設定“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等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保險責任準備金類別、保險契約進行明細核算。
三、保險責任準備金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確認壽險保費收入,應按保險精算確定的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借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貸記本科目。投保人發生非壽險保險契約約定的保險事故當期,企業應按保險精算確定的未決賠款準備金,借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貸記本科目。對保險責任準備金進行充足性測試,應按補提的保險責任準備金,借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原保險契約保險人確定支付賠付款項金額或實際發生理賠費用的當期,應按沖減的相應保險責任準備金餘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
再保險接受人收到分保業務賬單的當期,應按分保保險責任準備金的相應沖減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
(三)壽險原保險契約提前解除的,應按相關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餘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的保險責任準備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