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法止

保法止

保法止是非那雄胺的商品名。保法止是一種合成的甾體類化合物,它是雄激素睪酮代謝成為雙氫睪酮過程中的細胞內酶Ⅱ型5α-還原酶的特異性抑制劑。非那雄胺對雄激素受體沒有親和力,也沒有雄激素樣、抗雄激素樣、雌激素樣、抗雌激素樣或促孕作用。

基本信息

藥品簡介

保法止保法止

通用名:非那雄胺片

中文名稱:保法藥品圖片

英文名:Finasteride Tablets

漢語拼音:Fei Na Xiong An Pian

主要成分:非那雄胺

化學名稱:N-(1,1-二甲基乙基)-3-氧-4-氮雜-5α-甾-1-烯-17β-醯胺

分子量:372.55

生產廠家:杭州默沙東製藥有限公司

性狀: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或類白色。

規格及包裝:1mg/片。鋁塑包裝每板7片,包裝規格為7片/盒和28片/盒。

有效期:三年

貯藏:15~30℃,密封防潮保存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J20020057

用法用量

推薦劑量為每天1次,1次1片(1mg),可與或不與食物同服。

一般在連續用藥三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觀察到頭髮生長增加,頭髮數目增加和/或防止繼續脫髮的效果。建議持續用藥以取得最大療效,停止用藥後療效可在12個月內發生逆轉。

不良反應

保法止一般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輕微,一般不必中止治療。

在3200多例男性患者參加的一系列臨床研究中對非那雄胺治療禿髮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在3項為期12個月、由多個研究中心參加、安慰劑對照的雙盲研究中,保法止治療的安全性和安慰劑相似。接受保法止治療的945例男性患有1.7%因不良反應中止治療,用安慰劑的934例男性患者則有2.1% 因不良反應中止治療。

在這些研究中,接受保法止治療的男性患者有≥1%的人出現下列與用藥有關的不良反應:性慾減退(保法止1.8%,安慰劑1.3%)及陽痿(保法止1.3%,安慰劑0.7%)。此外,接受保法止治療的男性患有0.8%出現射精量減少,安慰劑對照組0.4%。中止保法止治療後這些不良反應消失,也有許多患者在繼續用藥的過程中這些不良反應自行消失,安慰劑對照組0.4%。在另一項研究中檢測了保法止對射精量的影響,發現與安慰劑無差異。

在使用保法止5年的病人中,觀察到的上述副作用的發生率減少≤0.3%。

保法止(非那雄胺1mg)的副作用包括陽萎(1.1%至18.5%),射精異常(7.2%),射精量下降(0.9%至2.8%),性功能異常(2.5%),男性乳房發育症(2.2%),勃起功能障礙(1.3 %),射精障礙(1.2%)和睪丸疼痛。PPI也指出,患者已反饋,儘管停藥,仍然有勃起功能障礙。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最新信息,對於保法止(非那雄胺1mg),FDA審查了421例性功能障礙的提交給經銷商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AERS)1998和2011之間的資料庫報告。其中,有59例在停用保法止3個月後仍然有性功能障礙,包括勃起功能障礙、性慾減退、射精異常和高潮障礙的問題。

對於保列治(非那雄胺5mg),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審查了1992年和2010年之間的131例勃起功能障礙和68例性慾減退的報告。在信息中,勃起功能障礙和性慾下降至少在停藥後持續幾個星期。

禁忌

[u]本品禁用於:[/u]

●孕婦或可能懷孕的婦女(參見[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對本品任何成份過敏者

[u]本品不適用於婦女和兒童。[/u]

注意事項

在對18至41歲男性進行的臨床研究中,套用本品12個月後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從0.7ng/ml的基礎水平降至0.5ng/ml。本品在用於治療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老年男性禿髮病人時必須考慮到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會降低約50%。

沒有數據顯示保法止®對於駕駛和使用機器的能力有影響。

使用本品期間,如出現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應,請諮詢醫生。

同時使用其他藥品,請告知醫生。

請放置於兒童不能夠觸及的地方。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u]本品禁用於孕婦或可能懷孕的婦女。[/u]

因為Ⅱ型5α-還原酶抑制劑會抑制某些組織中睪酮向雙氫睪酮的轉化,所以這類抑制劑(包括非那雄胺)如用於孕婦可引起男性胎兒外生殖器發育畸形。

孕婦或可能懷孕的婦女不應接觸破碎的非那雄胺片劑。因為藥物可能被吸收繼而對男性胎兒產生危害。完整的片劑有外層包膜,以防止在正常操作中接觸到藥品的活性成份。

[u]哺乳婦女[/u]

本品不適用於婦女。

尚不清楚非那雄胺是否隨人乳分泌。


藥物相互作用

臨床尚未發現重要的藥物相互作用。非那雄胺不影響與細胞色素P450有關的藥物代謝酶系。已在男性中研究過的藥物包括安替比林、地高辛、優降糖、普奈洛爾、茶鹼和華法林,未發現相互作用。

雖然尚未進行專門的相互作用研究,但在臨床研究中,將1mg或大於1mg劑量的非那雄胺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對乙醯氨基酚、α-受體阻斷劑、苯二氮䓬類、β-受體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硝酸酯類、利尿劑、H-受體拮抗劑,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及喹諾酮類合用,均未見重要的不良相互作用。


臨床試驗

男性研究

三項1879名18至41歲的男子參加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了本品的療效。這些男子患有輕度至中度脫髮。在這些研究中採用四項指標來評估頭髮的生長,即:頭髮計數、皮膚科專家組根據照片做的分級評定、研究者的評估以及患者的自我評估。

兩項接受本品治療5年,頭頂部脫髮的男子參加的臨床研究發現:與治療前和安慰劑組相比,早在治療的前三個月患者的情況就已經得到改善。患者接受本品治療5年的結果表明:根據照片評定有90%的患者停止脫髮;根據研究人員評估有93%的患者停止脫髮。另外,根據頭髮計數,65%的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頭髮生長增加,而安慰劑組為0%;根據照片評定,48%的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頭髮生長增加,而安慰劑組為6%;根據研究人員評估,77%的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頭髮生長增加,而安慰劑組為15%。與此相反的是在安慰劑組,根據頭髮計數,照片評定和研究者評估分別顯示100%(治療組為35%),75%(治療組為10%)和38%(治療組為7%)的患者繼續脫髮。此外,用本品治療五年,病人自我評價表明頭髮密度的增加,脫髮的減少和頭髮外觀的改善都是顯著的。同時與基線水平比較,本品治療2年時頭髮的改善最為明顯,然後逐漸降低。(例如:治療2年時在代表性的5.1cm[sup]2[/sup]區域有88根頭髮增加,而5年時只增加38根)。在安慰劑組,與基線水平比較脫髮繼續進展(2年和5年時頭髮分別減少50根和239根)。因此,基於所有四種檢測方法,在5年研究期間兩組的療效差異持續增加。

對一項為期12個月,前額/頭頂脫髮的男子參加的研究使用上述同樣的方法進行評估,結果也證實了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頭髮生長和外觀有顯著改善。

總之,這些研究證明,接受本品治療能增加頭髮生長並防止雄激素性禿髮的男性患者繼續脫髮。

女性研究

一項為期12個月,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n=137)證實接受本品治療對患有雄激素性禿髮的絕經後婦女無效,與安慰劑組相比,在頭髮計數,患者自我評估,研究者評估和根據標準照片進行分級評定方面無改善。(參見[適應症])

藥理毒理

[u]藥理學[/u]

作用機理

非那雄胺是一種合成的甾體類化合物,它是雄激素睪酮代謝成為雙氫睪酮過程中的細胞內酶Ⅱ型5α還原酶的特異性抑制劑。非那雄胺對雄激素受體沒有親和力,也沒有雄激素樣、抗雄激素樣、雌激素樣、抗雌激素樣或促孕作用。

對該酶的抑制能阻礙外周組織中睪酮向雄激素雙氫睪酮的轉化,使血清及組織中雙氫睪酮濃度顯著下降。與安慰劑相比,可使血循環中睪酮的水平升高約10-15%,但仍在生理範圍內。非那雄胺能使血清中雙氫睪酮濃度迅速下降,在給藥後24小時內使之顯著減少。

毛囊內含有Ⅱ型5α-還原酶,在男性禿髮患者的禿髮區頭皮內毛囊變小,並且雙氫睪酮增加。給予非那雄胺可使這些患者頭皮及血清中的雙氫睪酮濃度下降。先天性缺乏Ⅱ型5α-還原酶的男子不會患男性禿髮。這些資料以及臨床研究的結果證實非那雄胺能抑制頭皮毛囊變小,逆轉脫髮的過程。

[u]毒理研究[/u]

致癌性/致突變性/生育能力的損害

為期24個月對大鼠的致癌性的研究顯示雄性大鼠接受每天160mg/kg的非那雄胺(統計學顯著趨勢檢驗)患甲狀腺濾泡膜瘤的發生率增加。大鼠的這個口服劑量是人類推薦劑量(以0-24小時的藥時曲線下面積為根據)的800多倍。非那雄胺對大鼠甲狀腺的作用是由於甲狀腺素清除率的增加引起的,並不是藥物的直接作用。認為對大鼠的這些觀察結果與人類無關。

在19個月的小鼠致癌性研究中,每日口服250mg/kg的非那雄胺(估計為人類推薦劑量的1700多倍)的小鼠的睪丸間質細胞腺瘤的發生率顯著增加有統計學意義;當以每天2.5或25mg/kg為口服劑量時,沒有發現腺瘤。

小鼠每天以25mg/kg為口服劑量(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90倍)和大鼠每天>40mg/kg為口服劑量(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300倍)時,發現間質細胞增生的發生率增加。

在這兩種大劑量使用非那雄胺的嚙齒類動物中,已被證實間質細胞增生的改變和血清黃體生成素(LH)水平的增加(超過對照2-3倍)之間有相關性。這表明了間質細胞的改變是隨血清黃體生成素(LH)水平的提高而變化的,而不是由於非那雄胺的直接作用。

當大鼠和狗分別每天以20m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220多倍)和45m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2600多倍)劑量口服非那雄胺一年,及小鼠每天以2.5m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9倍)口服19個月,都未發現與藥物相關的間質細胞變化。

在體外細菌誘變實驗、哺乳動物細胞誘變實驗、和體外鹼性洗脫實驗中沒有發現致突變性的證據。體外染色體畸變實驗中,中國大鼠卵巢細胞經高濃度(450-500μmol)的非那雄胺處理後,染色體畸變有輕微的增加。這個濃度超過了人類以1mg為總劑量時的血漿濃度峰值,是生物系統不能達到的。在小鼠體內染色體畸變實驗中,給予最大耐受劑量的非那雄胺沒有發現與治療相關的染色體畸變增加。

雄性兔每天口服非那雄胺達80m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4000多倍)時沒有損害生育能力。雄性大鼠每天口服非那雄胺80m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440倍)治療24至30周出現明顯的生育能力下降,並伴有生殖小泡和前列腺的重量顯著減少。中斷治療6周內這些作用可以逆轉。

大鼠生育能力的下降是從屬於非那雄胺對附屬性器官的作用的,導致不能形成精液栓,這對與大鼠生育是必要的,但與人類無關。

發育研究

懷孕的大鼠每天給予非那雄胺劑量從100μg/kg至100mg/kg(>5倍人類推薦劑量)口服時,發現所生育出的雄性後代的尿道下裂的發生率為3.6至 100%。此外,當懷孕大鼠被給予每天30μg/kg(>1.5倍人類推薦劑量)非那雄胺口服時,生育出的雄性後代伴有前列腺和生殖小泡重量下降,包皮分離延長,和暫時性的乳頭髮育,當給予每天3μg/kg(約為人類推薦劑量的五分之一)非那雄胺口服時,出現肛門生殖器的間隔減少。產生這些作用的重要階段已被限定在妊娠雄鼠的16至17天。

以上所述的變化被認為是Ⅱ型5α-還原酶抑制劑的藥理作用。雄大鼠在子宮中暴露於非那雄胺出現的一些改變,如尿道下裂,與先天性Ⅱ型5α-還原酶缺乏的雄大鼠的報告相似。而對於在子宮中暴露於任何劑量非那雄胺的雌性大鼠沒有作用。

妊娠晚期和哺乳期服用非那雄胺的大鼠會造成第一代雄性後代的生育能力輕微下降(每天3mg/kg)。在服用非那雄胺的雄性大鼠(每天80mg/kg)與未服藥的雌鼠交配所生育的第一代雄性和雌性後代中沒有發現生育異常。

從妊娠6至18天開始兔的胎兒在子宮中暴露於每天100mg/kg的非那雄胺沒有發現畸形的證據。

對於恆河猴胚胎和胎兒發育期(妊娠20至100天)在子宮中暴露於非那雄胺的影響的評估,說明了這個物種比大鼠和兔子更具有向人類發展的傾向。給妊娠猴靜脈注射劑量為每天800mg的非那雄胺(以體重為基礎,至少為懷孕婦女可能接觸的精液中的非那雄胺最大估計量的750倍)發現雄性胎兒沒有異常。為證實恆河猴模型與人類胎兒發育的關係,給妊娠猴口服高劑量的非那雄胺(每天2mg/kg;100倍人類推薦劑量或以體重為基礎,大約為妊娠婦女可能接觸的精液中的非那雄胺最大估計量的1200萬倍)導致雄性胎兒外生殖器的異常。沒有發現雄性胎兒的其他異常,也未觀察到任何劑量下雌性胎兒有非那雄胺相關的異常。

藥代動力學

吸收

與靜脈給藥相比,非那雄胺口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約為80%。口服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響。口服給藥後約2個小時非那雄胺在血漿中的濃度達到峰值,給藥後6~8小時完全吸收。

分布

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3%。非那雄胺的分布容積約為76升。

按每天1mg劑量連續用藥達穩態後,血漿中非那雄胺峰值濃度平均為9.2ng/ml,在給藥後1到2小時達此峰值,0-24小時的藥時曲線下面積為53ng·hr/ml。

在腦脊液中可檢測到非那雄胺,但是並非主要分布在腦脊液中。用藥後在精液中也已檢測到了微量的非那雄胺。

代謝

非那雄胺主要在細胞色素P450 3A4酶系的催化下代謝。男子一次服用[sup]14[/sup]C標記的非那雄胺後,可檢測到兩種非那雄胺的代謝物,其抑制5α-還原酶的活性遠低於非那雄胺。

消除

男子一次服用[sup]14[/sup]C標記的非那雄胺後,39%的藥物以代謝物形式經尿液排泄(實際上無原形藥物經尿液排泄),57%的藥物隨糞便排泄。

血漿清除率約為165m/min。

非那雄胺的消除速率隨年齡增加而有所下降。在18至60歲的男子中,非那雄胺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約為5至6小時,70歲以上的男子,消除半衰期為8小時。這種差別並無臨床意義,所以老年人不必減量用藥。

病人特徵

對於肌酐清除率為9-55ml/min的慢性腎功能損害的病人,單劑量[sup]14[/sup]C-非那雄胺的分布與健康志願者相似。蛋白結合在腎功能損害病人中也沒有不同。部分正常情況下通過腎臟排泄的代謝產物會隨糞便排泄。因而會出現與腎臟排泄減少相當的糞便排泄增加。對腎功能受損但不作透析的患者不必調整用藥量。

替代藥品

安體舒通抗脫髮乳液
鑒於保法止是內服藥物,長期使用可能出現的男性女性化特徵以及性方面的副作用,全球頂級科研機構都在研製替代性控制雙氫睪酮(即DHT),並且儘可能減少副作用的替代性藥物。市場上被普遍認可用於替代保發止的藥物其主要成分為安體舒通,由美國研製開發。調和在柔和的乳液中,外用於脫髮區域的頭皮,經臨床驗證,可以達到保發止70%的功效,配合米諾地爾溶液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脫髮方法,目前國內沒有生產,。安體舒通使用於停止甚至逆轉雄性禿的發生。
脂溢性療發素
脂溢性療發素是由聯合國生物基因藥理研究中心數十位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技術改進,臨床試驗與臨床驗證研製而成,其主要成分為胸腺肽(Thymosin)、胱氨酸(Cystine)、水楊酸酯D.S.B.C(SalicylicacidesterD.S.B.C)、維他命B6(VitaminB6)等,利用細胞技術生物合成的活性多肽蛋白。具有極佳的生物親和性,非常容易被毛囊吸收,能迅速抑制雙氫睪酮(DHT)的濃度,修復受損毛囊和頭皮毛囊免疫系統,能有效的抑制頭皮表層油脂的大量分泌,解決髮根的不正常掉落,恢復毛囊的再生能力,使長出健康的新頭髮。脂溢性療法素是按照國際GMP標準生產,系生物製劑,無毒性,無刺激,無耐藥性,無依賴性,無副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