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大慈閣醬園

保定大慈閣醬園

大慈閣醬園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是我國歷史最古老的醬園之一。

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大慈閣醬菜是傳統的北方風味醬菜。清乾隆三十年,曾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宮廷御用膳食。

大慈閣醬菜做工精細,其特點是鮮、甜、脆、嫩,成品甜鹹適度,味形俱佳。

大慈閣醬菜用料考究,其購進原料,不惜重價。如收購小紅蘿蔔,論個給價,但必須符合質量、規格等要求,保持嫩脆。收購韭菜花,則要鮮嫩的純花,不帶花籽、花鈴。但收購價格往往要高於普通韭花的一倍。這樣的原料製成的成品,質優則無柴,食之無渣滓。

大慈閣醬菜幾百年風味不減,盛名不衰,除了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外還採用天然醬制方法,為保證醬菜口味純正,在醬菜出售時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要存放在醬缸內,賣多少出缸多少,從出缸到顧客手中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數百年來大慈閣醬園既保持了自己北方風味的優良傳統,又逐步吸收南方醬園特長,形成自己獨有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系列,花色繁多、貨真價實,很受人們喜愛。

大慈閣香油

大慈閣小磨香油大慈閣小磨香油

大慈閣香油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大慈閣禪院內的香油坊。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經保定時,因機緣際會,大慈閣香油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

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曾有“通衢誰建凌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不染菩提雲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懸”等古詩句讚美大慈閣。

秉承古寺悠久歷史,大慈閣香油以精選芝麻為原料,利用小石磨採用特殊工藝加工製作,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樸風味,其顏色棕紅,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閣香油歷代薪火相傳,故雖歲月變遷,但其風味依舊。

大慈閣香油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內在品質成為古城保定傳統素食文化之瑰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