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之聲

俄羅斯之聲

俄羅斯之聲,俄羅斯著名電台,指的是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或者俄羅斯之聲國家廣播公司。於1929年10月29日開始對外廣播。主要任務是讓全世界了解俄羅斯的生活,提供發生在俄羅斯真實的畫面,使其更貼近聽眾。俄羅斯之聲(ГолосРоссии)使用包括俄語在內的38種語言。該廣播公司由俄政府撥款,直接由主席和編輯委員會領導。1996年7月廣播電台創建了自己的網頁。2014年11月10日,俄羅斯之聲更名為俄羅斯衛星廣播電台。

基本信息

俄羅斯之聲俄羅斯之聲

綜述

俄羅斯之聲電台於1946年12月3日開播。原名“哈巴羅夫斯克廣播組”、“哈巴羅夫斯克對外廣播總編輯部”,後來又改為“創作生產聯合體莫斯科國際廣播電台哈巴羅夫斯克分台”,現在叫做俄羅斯之聲國家廣播公司,使用呼號是“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
通訊地址:"TheVoiceofRussia",RussianWorldService,Moscow-Radio,113326Russia

簡介

俄羅斯之聲”國家廣播公司於1929年10月29日開始對外廣播。該廣播公司由政府撥款,直接由主席和編輯委員會領導,委員會中有來自廣播部門的負責人。
“俄羅斯之聲”國家廣播公司在自身工作中嚴格按照政府審批的廣播電台章程進行管理,記者們獨立自主的工作。
該廣播電台的主要任務是讓全世界了解俄羅斯的生活,提供發生在俄羅斯真實的畫面,使其更貼近聽眾。
如今“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用包括俄語在內的38種語言進行廣播。“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共播出340套節目,這些節目向聽眾提供了關於俄羅斯不同領域的信息。160多個國家的聽眾同時利用傳統的聯繫方式和網際網路與廣播電台保持著聯繫。
1996年7月廣播電台創建了自己的網頁,目前有來自120多個國家、每天150萬次以上的點擊率。
“俄羅斯之聲”使用RealAudio方式直接在網際網路上用俄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進行廣播。

語言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的信息產品用25種文字呈現在網際網路上:俄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希臘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土耳其語、瑞典語、芬蘭語、挪威語、阿爾巴尼亞語、保加利亞語、匈牙利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越南語、日語、漢語。

發展情況

俄羅斯之聲掌握著關於全世界聽眾的主要資料。研究工作基金會在其中發揮著重要職能,基金會擁有1000個科研實踐項目,這些項目由位於世界十個國家的社會學研究中心來完成。
自身和國外的資料讓我們能夠測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全球聽眾的參數,聽眾約為一億人。中國的聽眾大概在一千萬人。在“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的聽眾群中年齡在31-55歲的社會活躍人士占多數,包括了所有社會人群—職員(22%-25%在不同國家),大學生和大學、國小的教師(20%-25%),知識界的代表(10%-18%),工程技術工作者(10%-14%),退休人員(20%-40%)。他們區別在於收聽的經常性,但一周都不少於2-3次。不同國家的80%的聽眾調好“俄羅斯之聲”的波長,就是為了收聽來自俄羅斯本土的新聞,60%的聽眾是為了了解當今俄羅斯人是如何生活的,50%的聽眾想收聽關於俄羅斯傳統、歷史、文化的節目。
該廣播公司有自己的廣播信息通訊社“太空-泰傑斯特”,每日出版專刊。在其中刊載全球廣播節目的簡評。
1990年開始製作俄語和英語電視系列節目。“俄羅斯之聲”電視製作室已經出品了近100部歷史文化題材的電影。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與很多廣播公司有夥伴關係。這樣的夥伴關係使“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成為負責在俄羅斯以外媒體上刊登廣告,發布信息的經紀人。另外,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與這些夥伴廣播公司經常互換廣播節目、交換信息。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的廣播是俄羅斯信息特有的提供方式。聽眾們把廣播電台比作是獲取俄羅斯生活有趣信息最方便的無檢查,民主的渠道。對於很多國家的聽眾來說,“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是給他們提供俄羅斯準確信息的唯一媒體。

俄羅斯最老電台“俄羅斯之聲”將被撤銷

根據俄羅斯一項最新總統令,近期將成立新的國際新聞通訊社“今日俄羅斯”,它將在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基礎上成立。
俄羅斯總統網站9日發布公告說,根據總統普京簽署的《關於提高國有媒體效率的一些措施》總統令,俄將成立新的聯邦國有企業“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新通訊社主要任務是在國外闡明俄羅斯的國家政策以及報導俄羅斯人的社會生活。
與此同時,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將被撤銷,所有資產併入“今日俄羅斯”通訊社。“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的辦公地點仍在俄新社原址。俄新社全稱為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是聯邦國有企業。“俄羅斯之聲”是國家廣播電台,是俄羅斯開播歷史最悠久的廣播電台。[1]

“俄羅斯之聲”愛講中國時髦話題

在離克里姆林宮不遠的一處繁華地段,坐落著“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的米黃色辦公大樓。作為俄國有電台,“俄羅斯之聲”用30多種語言進行廣播,被稱為“世界上最受聽眾歡迎的五大電台之一”,在其全球上億“冬粉”中也有不少中國聽眾。《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俄羅斯之聲”,在這個見證中蘇和中俄交往的大平台,能感受到俄羅斯社會對中國的深度關注。
“俄羅斯之聲”的前身成立於1929年,在辦公樓走廊貼有很多在衛國戰爭中付出生命的員工照片,並刻著懷念他們的文字。因擔負著俄羅斯對外廣播的任務,“俄羅斯之聲”也像是小聯合國,有不少各國的專家。據說,在蘇聯時期,電台內部食堂每天的餐飲都不同——各國食品輪流上。至今,還有老員工懷念當年吃過的中餐。
“俄羅斯之聲”中文部與印巴部同在一個大辦公室,但中文部只占了1/3的位置。從事漢語廣播的既有上歲數的,也有年輕姑娘。在他們辦公桌周圍的牆上貼著不少與中國有關的宣傳畫,還有寫著“莫待明年花更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書法條幅。現在中文部正式編制26人,另有6個臨時編制。中文部主任柳·馬岑科說,1973年她剛來電台時還是個小姑娘,那時中文部有200多人,可見蘇聯對對華廣播的看重。
當然,中蘇關係不好時,電台也充當過“聲討”中國的先鋒。但這些都成了過去。馬岑科認為,那時兩個大國的關係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太深,現在,俄中很“實際”,就是要互利。
儘管從事對華廣播的人數與蘇聯時期比少了很多,但“俄羅斯之聲”的對華報導反而更加豐富,幾乎所有中國的時政、社會新聞都會及時出現在它的廣播中和網站上。“俄羅斯之聲”亞洲及近東國家編輯部主編謝·費奧科吉斯托夫第一次去中國是在上世紀50年代,他說,與那時比,這些年中國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上任何事情都很難“繞開”中國,很多問題沒有中國參與都難以解決。他認為,過去30年間,俄中兩國的相互認識也發生根本改變,現在,俄羅斯民眾特別關心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他們很重視有關中國的社會選題。
“‘中國’在俄羅斯是個時髦話題。”馬岑科告訴記者。按照她的說法,俄羅斯人出的有關“中國風水”的俄文書絲毫不少於中國人自己出的,“不管懂不懂先出一大堆”。但一些俄羅斯電視台仍播放刻意醜化中國人形象的節目,或者張冠李戴,如把越南等國的事情安在中國頭上,對此,馬岑科說:“像我們這樣對中國有所了解的人覺得這些報導非常可笑。”
談到有些俄羅斯媒體渲染中國人搶奪俄遠東就業機會等報導,“俄羅斯之聲”中文部的一名老員工說,一些俄羅斯人仍對中國和中國人有負面印象,是因為蘇聯解體時他們日子不好過,拿出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中國商品,結果質量又不好,覺得上了當,所以心裏面有氣。他認為,與20年前相比,現在有更多的俄羅斯人去中國旅遊、做生意,人們對中國的看法自然會改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