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中醫療法

便血中醫療法一共介紹了29種。

便血 中醫療法

正文

便血
方1
〔組成〕馬甲子根30~60g ,豬瘦肉適量。
〔用法〕同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腸風下血。
方2
〔組成〕中華補血草30g ,大薊根15g ,生地20g 。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鮮牛白藤30g ,紅糖少許。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蛇菇9g ,棕根9g ,威靈仙9g ,黃鱔適量。
〔用法〕前5 味水煎,取藥液燉黃鱔吃。
〔附註〕此方用於腸風下血。
方5
〔組成〕落葵30g ,白扁豆根30g ,老母雞1 只。
〔用法〕將老母雞宰殺、洗淨、切塊,加落葵、白扁豆根同燉,食雞肉喝湯。
〔附註〕此方用於久年下血。
方6
〔組成〕翻白草根45g ,豬大腸適量。
〔用法〕將豬大腸洗淨、切塊,合翻白草根燉服。
方7
〔組成〕吊竹梅30g ,紫珠草15g ,爪蔞15g 。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杜虹花葉30g ,地榆炭10g ,槐花10g ,白茅根15g 。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豆腐柴根葉30g ,紫珠草15g ,白茅根15g 。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鮮美麗胡枝子花30~60g 。
〔用法〕水煎眼。
〔附註〕此方用於肺熱咳血。
方11
〔組成〕鴨跖草30g ,紫珠草15g ,白茅根15g 。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異葉地錦藤莖500g ,黃酒500g 。
〔用法〕加水煎,1 天服4 次,分2 天服完。
方13
〔組成〕大青根、苦參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大種鵝兒腸6g ,青藤香6g ,豬肉250g 。
〔用法〕加水燉,湯肉並服。
〔附註〕此方用於大腸下血,便後流血如注。
方15
〔組成〕雪仙草(烏蕨)根莖9~15g (鮮品加倍)。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吐血、尿血。
方16
〔組成〕山稔子(乾品)30g 。
〔用法〕加水2 碗,煎至大半碗服。每日1 劑,連服數劑。
方17
〔組成〕山鐵樹葉(鮮)150g 。
〔用法〕水煎,加白糖調服。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尿血。
方18
〔組成〕小龍膽草3~9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胃痛。
方19
〔組成〕鮮土黃連30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腸風下血。
方20
〔組成〕金錦香、木槿花各適量。
〔用法〕燉服。也可單用金錦香30g ,加冰糖15g ,沖開水燉服。
方21
〔組成〕多鱗毛蕨15g ,地榆9g 。
〔用法〕水煎,對紅糖服。
〔附註〕此方用於大便下血。
方22
〔組成〕鳳尾草21~30g ,豬大腸適量。〔用法〕豬大腸洗淨,與鳳尾
草同燉熟,去渣,食腸與湯。
方23
〔組成〕水牛膝、落地金錢各適量。
〔用法〕燉肉吃。
方24
〔組成〕白花刺根9g ,苦參9g 。
〔用法〕煨水服。
方25
〔組成〕爬山虎藤莖500g ,黃酒500g 。
〔用法〕加適量水煎,1 天服4 次,分2 天服完。
方26
〔組成〕合掌消根30g ,豬瘦肉120g 。
〔用法〕水煮服。
方27
〔組成〕硃砂七12g ,白茅根12g ,構白皮12g ,地骨皮12g 。
〔用法〕加黃酒煎服。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吐血、衄血。
方28
〔組成〕辣柳草30g 。
〔用法〕同豬肉燉服,每隔10 日再服1 次。
方29
〔組成〕鮮紅田烏草30~45g 。
〔用法〕搗爛絞汁調童便服。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吐皿、咯血及內傷出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