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體制

供應體制,軍隊實施物資供應的組織體系和制度的統稱。後勤保障體制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應機構設定、責權劃分等內容。

供應體制,軍隊實施物資供應的組織體系制度的統稱。 後勤保障體制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應機構設定、責權劃分等內容。物資供應體制由軍隊最高領導機關根據軍隊編制、技術裝備水平、作 戰要求等因素和便於快速組織供應的原則確定。科學合理的供應體制,對於加快補給速度,縮短物資供應周期,提高供應能力,及時保障作戰需要有著重要作用。

概述

供應體制是隨著戰爭的發展和軍用物資品種數量的增加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古代戰爭所需物資品種數量少,主要依靠就地取給和自給自足,有的由政府組織籌劃和供應,軍旅中只有少量的後勤人員,一般沒有專門的供應機構。近代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物資消耗增多,軍隊有了專門的供應機構,並逐步形成了供應系統。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17世紀下半葉實行了設倉供應制,由固定倉庫供應軍隊所需物資。19世紀產生了分站補給制,沿軍隊預定行動路線設定若干移動倉庫,把物資逐站運往前線。現代戰爭,由於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式武器不斷出現,物資需要量劇增,發展了以後方供應為主的集中統一的供應體制。

確定因素

供應體制由軍隊最高領導機關,根據作戰要求、部隊技術裝備水平和運輸補給能力,以及便於集中統一指揮和減少供應層次等因素確定。當前,一些國家的軍隊實行通用物資統供與專用物資分供相結合、按區域供應與按建制供應相結合的供應體制,但在供應渠道和供應環節上有所不同。供應渠道,即物資供應的途徑。美軍按物資分類有三條渠道:民用性產品,由聯邦政府的勤務總署負責供應;三軍通用的物品,由國防部後勤局負責供應;軍種專用品,由各軍種自行組織供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軍隊按供應對象分兩條渠道:對野戰軍的物資供應,按部隊建制系統組織實施;對本土防禦陸軍的物資供應,按防區、分區的組織系統,由各級後勤部門組織實施。供應環節是指在供應渠道中具有綜合供應能力的一級後勤單位。蘇聯陸軍戰時物資供應分四級,即總部、軍區(方面軍)、集團軍,但平時集團軍不作為一級供應環節。日本陸軍平時的供應環節為中央、地區、駐地三級,戰時為中央、軍、師三級。

為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許多國家的軍隊重視供應體制的改革。有些國家正在研究陸、海、空三軍的“聯勤”問題。

作用和意義

物資供應體制(materiazs supply system) 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物資供應體制,對增強供應能力和提高供應效率,保障軍隊的物資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物資供應體制由物資供應機構、物資供應環節和責權劃分制度等構成。物資供應機構是指組織實施物資供應的單位,主要有各級物資供應組織計畫機構和兵站、 倉庫、供應中心等儲存、分發機構。物資供 應環節是指供應系統中具有綜合供應能力的一級後勤單位。責權劃分制度是對各級 供應機構的職責和權力的規定,通常以條令、條例的形式頒布施行,一般根據各級物資供應機構的地位、作用、供應能力和所擔負的任務確定。

發展概況

物資供應體制是隨著軍隊和戰爭的發展及軍用物資品種、數量的增 多而產生和逐步發展起來的。巧世紀以前, 軍隊所需物資主要依靠軍隊就地取給和屯田生產,或由政府組織供應,軍隊只設有瑙重隊和後勤人員負責物資供應。巧世紀末, 歐洲一些國家開始實行隨軍商販制,以解決常備僱傭軍物資供應的困難。17世紀中 葉,歐洲一些國家開始實行設倉供應制,即 由國家在預定作戰方向或邊境重鎮設倉儲 備糧草以供應作戰部隊。產業革命後,戰爭 規模不斷擴大,物資消耗顯著增多,軍隊內部開始設立專門的物資供應機構,並逐步 形成物資供應體系。18~19世紀,歐洲一 些國家在中央軍事部門和軍隊編成內設立 後勤機關、部隊、分隊,成立總軍需部門和 部隊各級軍需部門。如俄軍於1864年成立 軍需總署,並在各軍區與軍團成立相應的 物資供應機構。19一世紀下半葉,歐洲一些 國家軍隊開始實行分站補給制,即由軍隊 沿鐵路、公路等交通線設定以倉庫為主體 的兵站對部隊實施補給。20世紀,軍隊裝 備了大量先進技術兵器,發展成為包括陸、 海、空軍和多種技術兵種在內的合成軍隊, 作戰規模擴大,物資消耗劇增,專用物資的 供應日益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不 同形式的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軍隊物資供 應體制。如蘇軍於1941年7月以後相繼成 立紅軍總後勤部、方面軍和集團軍後勤部、 海軍後勤部,以及各級部隊物資供應機構。 其中總後勤部負責通用物資供應,專用物 資由軍種自供。美國陸軍、海軍各自建立有 獨立的物資供應系統。為解決通用物資集 中統一採購和管理的問題,美軍對給養、被 服、衛生醫療器材和油料等通用物資實行 軍種協商採購、分別實施供應的制度。第二 次世界大戰後,蘇美軍隊建立起三軍統供 和專供相結合的物資供應體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物資供應體制是在 長期的革命戰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總部負責 制定物資供應方針、政策,部隊建有各級物 資供應機構,但因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中,物 資供應主要由各根據地自行組織實施。解 放戰爭後期,為適應大兵團運動作戰的需 要,部隊進一步健全和統一物資供應機構。 1948一1949年,先後成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和大軍區、野戰軍 後勤部。部隊各級供應部門隸屬各級後勤 部門,並編有物資供應部隊、分隊。中華人 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物資供 應變為以後方供應為主,並逐步建立、健全 從總部到部隊的供應機構,實行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物資供應體制。

類型

世界各國軍隊的物資供應體制大致分為四種類型:

①統供與專供相結合 的體制,即通用物資由總部統一供應,專用 物資由各軍種自行供應的體制。美國在國 防部下設有國防後勤局,負責三軍通用物 資的供應。三軍分別設有陸軍器材司令部, 海軍補給系統司令部和空軍後勤司令部, 各自負責本軍種專用物資的供應,同時陸 軍器材司令部還負責全軍通用彈藥和軍用 卡車的供應。凡屬民用性物資,均由聯邦政 府勤務總署負責供應。供應環節,通用物資 分為總部、軍、師三級,專用物資分為總 部、戰區、軍、師四級。蘇聯在國防部下設 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總建築和營房部,分 別負責三軍通用物資的供應。其中總後勤 部負責全軍的油料、給養、被裝、醫藥器 材、運輸車輛、輸油管線等物資的供應;總 裝備部負責飛彈、槍炮、彈藥、裝甲坦克、 汽車、牽引車等通用武器裝備的供應;總 建築和營房部負責全軍營房器材和建築材 料的供應。各軍種、各軍區設有相應或類似 的供應機構,將總部所供物資和本軍種自 供物資一併逐級對口向下供應。其陸軍供 應環節平時為總部、軍區(方面軍)、師三 級,戰時為總部、軍區(方面軍)、集團軍、 師四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物資供應體制 基本屬於這種類型。通用物資由總部實施 劃區供應,即在戰區內按劃分的供應區供 應三軍通用物資。專用物資由軍種按建制 系統實施供應。供應環節分戰略、戰役、戰 術三個層次。

②統購分供的體制,即由總部 統一採購主要裝備物資,通過軍種後勤系 統供應部隊的體制。日本軍隊採用這種體 制。日本國在防衛廳下設採購實施本部,負 責軍隊主要裝備物資的採購,爾後通過陸 軍的補給處、海軍的補給控制隊、空軍的補 給本部供給部隊。各軍種可自行採購價格 較低的少數物資。其陸軍供應環節,平時為 中央、地區、駐地三級,戰時為中央、軍、 師三級。

③全軍集中統供的體制,即全軍只 設一套物資供應機構,由總部統購物資並 供應部隊的體制。加拿大和奧地利等國軍 隊採用這種體制。加拿大軍隊於1968年將 三軍的供應機構合而為一,其物資的採購 與供應分由國防部的器材管理與規劃局、 採購與補給局、運輸局、彈藥局、住房局等部門承擔。奧地利國防部的第4局、陸軍物 資局、國防技術局負責陸軍、空軍物資的統 一採購和供應;野戰部隊的物資供應則由 部隊司令部及補給團負責。

④軍種自行供應的體制,即由陸海空三軍分別組織供應的體 制。英國、印度等國軍隊採用這種體制。英國國防部只設三軍後勤協調委員會,物資供 應分別由陸、海、空軍自行組織實施,有些 物資的供應採取單一軍種負責制,如三軍被服由陸軍供應,三軍營具和航空油料由空軍 供應,三軍的食品由海軍供應。印軍的供應 體制也屬此種類型,但三軍通用彈藥、給 養、油料和生活用品由陸軍負責供應。 為適應現代戰爭合成軍隊作戰的需要和提高物資供應的效率,許多國家軍隊重視物資供應體制的改革,如美軍不斷將一些專用物資劃為通用物資,逐步擴大統供範圍,減少戰區中間供應環節,由總部直供到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