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無靈

佛無靈

《佛無靈》是一本豐子愷,傅光明 編制,由京華出版社在1938年出版的書籍。

目錄

•1 青年與自然

•7 山水間的生活

•10 我的苦學經

緣緣堂隨筆(節選)

•21 漸

•24 自然

•28 顏面

•32 兒女

•36 閒居

•39 東京某晚的事

•41 憶兒時

•47 華瞻的日記

•52 晨夢

•55 藝術三昧

•58 大帳簿

•62 秋

•65 寄宿舍生活的回憶

•73 陋巷

隨筆二十篇(節選)

•78 吃瓜子

•83 蝌蚪

•90 夢痕

•94 兩個“?”

•98 夢耶真耶

•102 春

•105 隨感十三則

車廂社會(節選)

•113 車廂社會

•118 作客者言

•126 肉腿

•130 楊柳

•133 學畫回憶

•139 送阿寶出黃金時代

•143 談自己的畫

•151 半篇莫乾山遊記

•158 家

緣緣堂再筆(節選)

•164 物語

•171 悟桐樹

•173 山中避雨

•176 手指

•181 西湖船

•185 錢江看潮記

•189 初冬浴日漫感

•192 我的母親

•195 佛無靈

•199 殺身成仁

•202 中國就像棵大樹

•205 還我緣緣堂

•209 告緣緣堂在天之靈

•215 沙坪的酒

•219 我的燒香癖

•223 桂林的山

•226 勝利還鄉記

•230 口中剿匪記

•233 我與弘一法師

緣緣堂新筆(節選)

•238 揚州夢

•243 西湖春遊

•249 隨筆漫畫

•252 廬山遊記之一

•256 廬山遊記之二

•259 廬山遊記之三

•263 黃山松

•266 黃山印象

•269 上天都

•273 我譯《源氏物語》

•276 阿咪

•279 私塾生活

緣緣堂續筆(節選)

•284 酒令

•286 食肉

•288 塘棲

•291 中舉人

•295 過年

•302 清明

•305 吃酒

內容簡介

豐子愷早年歸依佛門,《緣緣堂隨筆》是他1931年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他的散文以巧妙傳神的點染,表現了清幽玄妙的情趣,給人以雅逸愉悅之感。寫於1938年的《佛無靈》,一方面闡釋了佛教戒律中戒殺護生的觀點,一方面又表明自己心中的佛教絕不是那些與世間迷信混同在一起的神神道道的東西。作者稟承其師恪尊律令的嚴格風範,痛斥了混進佛教隊伍中的一些假慈悲、假仁義之徒,嘲諷了那些以為只要信佛即可免災的所謂“信佛”之徒,並表示:我“不屑與他們為伍”。

全文

2006-4-23 22:48:46

我家的房子——緣緣堂——於去冬吾鄉失守時被敵寇的燒夷彈焚毀了。我率全眷避地萍鄉,一兩個月後才知道這訊息。當時避居上海的同鄉某君作詩以吊,內有句云:“見語緣緣堂亦毀,眾生浩劫佛無靈。”第二句下面註明這是我的老姑母的話。我的老姑母今年七十餘歲,我出亡時苦勸她同行,未蒙允許,至今尚在失地中。五年前緣緣堂創造的時候,她老人家鎮日拿了史的克在基地上代為擘劃,在工場中代為巡視,三寸長的小腳常常遍染了泥污而回到老房子裡來吃飯。如今看它被焚,怪不得要傷心,而嘆“佛無靈”。最近她有信來(托人帶到上海友人處,轉寄到桂林來的),末了說:“緣緣堂雖已全毀,但煙囪尚完好,矗立於瓦礫場中。此是火食不斷之象,將來還可做人家。”
緣緣堂燒了是“佛無靈”之故。這句話出於老姑母之口,入於某君之詩,原也平常。但我卻有些反感.不指摘某君思想不對,也不是批評老姑母話語說錯,實在是慨嘆一般人對於“佛”的誤解,因為某君和老姑母並不信佛,他們是一般按照所謂信佛的人的心理而說這話的。
我十年前曾從弘一法師學佛,並且吃素。於是一般所謂“信佛”的人就稱我為居士,引我為同志。因此我得交接不少所謂“信佛”的人。但是,十年以來,這些人我早已看厭了。有時我真懊悔自已吃素,我不屑與他們為伍。(我受先父遺傳,平生不吃肉類。故我的吃素半是生理關係。我的兒女中有二人也是生理的吃素,吃下葷腥去要嘔吐。但那些人以為我們同他們一樣,為求利而吃素。同他們辯,他們還以為客氣,真是冤枉。所以我有時懊悔自己吃素,被他們引為同志。)因為這班人多數自私自利,醜態可掬。非但完全不解佛的廣大慈悲的精神,其我利自私之欲且比所謂不信佛的人深得多!他們的念佛吃素,全為求私人的幸福。好比商人拿本錢去求利。又好比敵國的俘虜背棄了他們的夥伴,向我軍官跪喊“老爺饒命”,以求我軍的優待一樣。
信佛為求人生幸福、我絕不反對。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顧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樂道,引為佛祐;(抗戰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難者,時有所聞。)受了些小損失就怨天尤人,嘆“佛無靈”,真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他們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誦經。但他們的吃一天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魚肉更大的報酬。他們放一條蛇,希望活一百歲。他們念佛誦經,希望個個字變成金錢。這些人從佛堂里散出來,說的都是果報:某人長年吃素,鄰家都燒光了,他家毫無損失。某人念“金剛經”,強盜洗劫時獨不搶他的。某人無子,信佛後一索得男。某人痔瘡發,念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痔瘡立刻斷根……此外沒有一句真正關於佛法的話。這完全是同佛做買賣,靠佛圖利,吃佛飯。這真是所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我也曾吃素。但我認為吃素吃葷真是小事,無關大體。我曾作《護生畫集》,勸人戒殺。但我的護生之旨是護心(其義見該書馬序),不殺螞蟻非為愛惜螞蟻之命,乃為愛護自己的心,使勿養成殘忍。頑童無端一腳踏死群蟻,此心放大起來,就可以坐了飛機拿炸彈來轟炸市區。故殘忍心不可不戒。因為所惜非動物本身,故用“仁術”來掩耳盜鈴,是無傷的。我所謂吃葷吃素無關大體,意思就在於此。淺見的人,執著小體,斤斤計較:洋蠟燭用獸脂做,故不宜點;貓要吃老鼠,故不宜養;沒有雄雞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這樣地鑽進牛角尖里去,真是可笑。若不顧小失大,能以愛物之心愛人,原也無妨,讓他們鑽進牛角尖里去碰釘子吧。但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有我無人;又往往以此做買賣,以此圖利,靠此吃飯,褻瀆佛法,非常可惡.這些人簡直是一種瘋子,一種惹人討嫌的人。所以我瞧他們不起,我懊悔自己吃素,我不屑與他們為伍。
真是信佛,應該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義,而屏除私利;應該體會佛陀的物我一體,廣大慈悲之心,而護愛群生。至少,也應知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道。愛物並非愛惜物的本身,乃是愛人的一種基本練習。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的齊宣王。上述這些人,對物則憬憬愛惜,對人間痛癢無關,已經是循流忘源,見小失大,本末顛倒的了。再加之於自己唯利是圖,這真是此間一等愚痴的人,不應該稱為佛徒,應該稱之為反“佛徒”。
因為這種人世間很多,所以我的老姑母看見我的房子被燒了,要說“佛無靈”的話,所以某君要把這話收入詩中。這種人大概是想我曾經吃素,曾經作《護生畫集》,這是一筆大本錢;拿這筆大本錢同佛做買賣所獲的利,至少應該是別人的房子都燒了而我的房子毫無損失。便宜一點,應該是我不必逃避,而敵人的炸彈會避開我;或竟是我做漢奸發財,再添造幾間新房子和妻子享用,正規軍都不得罪我。今我沒有得到這些利益,只落得家破人亡(流亡也),全家十口飄零在五千里外,在他們看來,這筆生意大蝕其本!這個佛太不講公平交易,安得不罵“無靈”?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豐仁。浙 江崇德人。1914年人杭州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1924年,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鋒、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