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存叢書

佚存叢書:十七種一百十一卷,日本林衡編。日本寬政至文化間(清嘉慶間)活字印本。復旦有足本。傳入我國後,阮元所進列入《宛委別藏》者十種。光緒八年滬上黃氏活字重印。民國十三年商務印書館用日本活字本影印。此書所收為我國不存之書。取歐陽修《日本刀歌》徐福行時經未焚,佚書百篇今尚存,名《佚存叢書》。

林衡,號天瀑山人,日本人。作者在日本收集中國久已失散的古籍。以“佚存”命名,輯為六卷,合17種,111卷。每書卷末附跋注。 《佚存叢書》17種110卷,日本林衡輯,日本寬政至文化間刊本。1882年滬上黃氏木活字排印本。此叢書分六帙,內《文館詞林》殘4卷、《唐才子傳》10卷,都很珍貴。1924年商務印書館據日本寬政至文化間刊本影印。日藏漢籍的舶歸,具有廣泛影響的是清乾嘉間《佚存叢書》和《全唐詩逸》的傳入。林述齋所編《佚存叢書》,成書於1799-1810年間,收入中土久佚的古籍17種,其中有關唐代的有《臣軌》、《東書要錄》、《兩京新記》、李嶠《雜詠》、《文館詞林》、《蒙求》、《唐才子傳》等7種。《佚存叢書》與《全唐詩逸》引起中國學者的高度重視,前者在近代曾兩次翻刻,阮元選取其中7種刻入《宛委別藏》,後者則由鮑廷博刻入《知不足齋叢書》。
《佚存叢書》十七種一百十一卷 寬政(日)•天瀑山人林衡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2年12一版(廣陵編號:115;印數:250),據民國元年壬子(1912)上海涵芬樓刊本影印,全套十冊/220元,32開本。
第一冊
古文孝經孔傳一卷 漢 孔安國 傳
五行大義五卷 隋 蕭吉
第二冊
臣軌二卷 唐 武曌 撰、唐 □□ 注
樂書要錄三卷(原十卷。殘存卷五、卷六、卷七) 唐 武曌 撰
西京新記一卷(原五卷。殘存卷三) 唐 韋述 撰
李嶠雜詠(又名百廿詠)二卷 唐 李嶠 撰
文館詞林四卷(原一千卷。殘存卷六六二、卷六六四、卷六六八、卷六九五) 唐 許敬宗 等撰
感興詩注(又名文公朱先生感興詩)一卷 宋 朱熹 撰、宋 蔡模
附 武夷棹歌注一卷 宋 朱熹 撰、宋 陳普 注
第三冊
泰軒易傳六卷(卷一至卷五) 宋 李中正 撰
第四冊
泰軒易傳六卷(卷六) 宋 李中正 撰
蒙求(又名左氏蒙求)一卷 元 吳化龍 撰
唐才子傳十卷(卷一至卷八) 元 辛文房 撰
第五冊
唐才子傳十卷(卷九至卷十) 元 辛文房 撰
難經集注(又名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五卷 明 王九思 等撰
第六冊
古本蒙求三卷 後晉 李瀚 撰
玉堂類稿(又名崔舍人玉堂類稿)二十卷(卷一至卷七) 宋 崔敦詩
第七冊
玉堂類稿(又名崔舍人玉堂類稿)二十卷(卷八至卷二十) 宋 崔敦詩 撰
西垣類稿二卷 宋 崔敦詩 撰
附 西垣類稿附一卷 宋 崔敦詩 撰
周易新講義十卷(卷一至卷二) 宋 龔原
第八冊
周易新講義十卷(卷三至卷八) 宋 龔原 撰
第九冊
周易新講義十卷(卷九至卷十) 宋 龔原 撰
宋景文公集二十二卷(原一百五十卷,今存三十二卷,內又殘十卷。殘存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八十一) 宋 宋祁 撰
第十冊
宋景文公集二十二卷(殘存卷八十二、卷八十三、卷八十四、卷八十五、卷九十六、卷九十七、卷九十八、卷九十九、卷一百一、卷一百二、卷一百七、卷一百十八、卷一百十九、卷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一、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五) 宋 宋祁 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