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

余氏

余氏姓,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中國百家姓氏之一。

姓氏起源:

余氏余氏
關於余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安道文學重鄉里,位列四諫名一時
據《風俗通》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出自赤狄族,為隗姓之後。據《國語》載,“潞、洛、泉、余、滿五姓,皆赤狄隗姓。”
系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相傳鐵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拿鐵穆宰相的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原想改鐵穆氏為金氏,最後決定改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的魚字的諧音,堪稱一字雙關。
家乘譜牒
山東:泗水余氏會通世譜五卷外紀一卷
江蘇:鎮江京江余氏宗譜四卷、鎮江余氏宗譜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澗灃南余氏族譜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譜一卷、長興麻圓余氏宗譜十二卷紹興會稽余氏支譜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譜七卷
安徽:余氏族譜(卷數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譜不分類、休寧余紹賢堂族譜三十卷潛山余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譜不分類、長樂余氏世譜家傳不分卷
江西:撫州梨溪余氏宗譜(卷數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譜二十九卷首六卷
廣東:余樂族譜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譜四卷
四川:長壽余氏族譜一卷、榮縣余氏族譜四卷

聚集地:

歷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個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鹹陽一帶具體播遷情況因缺乏資料,故難以詳考。大致上講,余姓於漢時遷入安徽的歙縣一帶,並落籍此地繁衍發展。漢以後,我國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遷居浙江、江蘇、江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余姓已成為新安郡一帶的望族。又由於北方戰亂,余姓南遷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遷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後,余姓才迅速壯大起來,並形成東南一帶兩處望族。余姓遷入福建、廣東等地,始於唐末宋時。明清之際,余姓不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望出新安的余氏,在台灣是第四十個大姓。新安,即安徽歙縣(徽城鎮)。余姓在福建的繁衍滋長,為後來移台奠定了基礎。最初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發生在清朝初年。這支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由北方南遷來的。他們在宋代時,久居下邳的黃河之南,以後南遷入閩,移居安溪縣長埔鄉來蘇里,其後代子孫於清時渡海入台,成為台灣的余氏先祖。
堂號
“清嚴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歡的門人,最講仁義理智信五倫,號“清嚴”。
“忠惠堂”:宋時余天錫是宰相史彌遠的家庭教師。沂王無後,命天錫在王族裡找一個比較有賢德的幼兒作兒子。天錫給他找來了貴莊,就是後來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錫為奉化郡公,死後謚“忠惠”。

古今名人:

余棟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
余靖: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余靖即為“八賢”之一。
余善(?-前110年),即東越王或東越武帝,是閩越國歷史上的一位君主,公元前135年至前110年在位。
余祭(?—前544年),春秋時期吳國君主,為壽夢之子,諸樊之弟。前548年,諸樊去世,他繼承了王位,在位時間5年(前548年─前544年),元年為前547年。
余眛(?─前527年),余祭之弟。前544年五月,余祭去世,他繼承了王位,在位時間17年(前543年─前527年,史記作前530年─前527年,此處從《左傳》)。
余昭元
字君章,生於東漢三國時的中後期,魏國人;卒年不清,大約在西晉惠帝時。其先祖在東漢為官。余昭元驍勇善戰,他東征西伐,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武帝司馬炎封鎮海大將軍。昭元公為司馬氏奪取曹魏江山,統一全國,建立西晉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因此敕賜姓佘。是佘姓公認的得姓始祖之一。
余良
長茅余氏始祖。良公,字寧仲,約生於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甲戌,卒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壬子,享年九旬有八,唐敬宗寶曆丙午進士,初任分林縣宰,德政彪炳,轉遷洪州刺史,理獄輒活數千人,封工部侍郎,後封工部尚書未任。宋時又贈刑、禮二部尚書。余氏後人多傑出,“兩門六太守,四代十尚書”,“九子同登龍虎榜”等成為余氏美談。
余闕: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正一品),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約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一生兩次封相。明朝的《大明一統志》就將他列入“人物傳”中,並稱其忠諫。
余端禮
(1135~1201)衢州龍游(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余有丁(1526~1584)。
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明朝嘉靖時期三大首輔之一(即宰相)。
余天賜,昌國縣甬東村監橋(今浙江省舟山市城關鎮蓬萊新村)人,嘉熙二年(1238)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嘉熙四年又授資政殿學士,後又被封為奉化郡公。淳佑元年(1241),授資政殿大學士,知慶元府(今寧波)。是年十二月病卒,贈少師,謚忠惠。其弟余天任官至兵部尚書。
餘子俊(1428-1489),余祥子。字士英,明代官吏,青神(今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金星村)人,在部十年以廉潔奉公稱。苦築延綏長城,當地民眾永遠銘記。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卒於任上,“御賜祭葬,謚肅敏”。
余正健,字乾行,號惕齋,賜號孝白。康熙五十五年二月擢順天府尹,同年十月又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相當於現在部級)兼順天府尹。人稱其“於卑職無所狎,於權貴無所貶”。康熙皇帝曾多次御旨賜以《古文淵鑒》、“松花石硯”等物,雍正元年(1723年)御賜余正健為“天下師表”;士臣贊其“和而不流,清而不刻”。
余靖
(1000~1064)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加集賢院學士。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余靖即為“八賢”之一。
余玠(?~1253)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著名軍事家,將領。官至兵部尚書,拜資政殿學士,宋淳祐九年(1249年)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寶佑元年(1253),七月,突然死去。余玠死後,宋理宗輟朝,特贈五官。余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占據重要一頁。
余國柱,字兩石,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銜。湖北大冶人,順治九年進士,康熙年間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余煌
字武貞,號公遜,生於明神宗戊子年十月十七日辰時,中天啟辛酉科鄉試二十二名,天啟五年(1625年)成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明末狀元,南明魯王政權的兵部尚書,紹興著名鄉賢。
余懃
(681-753年)字南澗,江西餘干大慈南鄉(今餘干古埠南塘村)人。歷任節度使、左廂兵馬使、持節刺史、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勛封上柱國。
余日清(?-1915)
近代台灣人民抗日首領。台灣阿緱(今台灣屏東位高雄東)人。
余朝貴(1835~1904),亦名鼎臣。黃岡余家樓(今屬武漢新洲區)人。清廷賜以“勁勇巴圖魯”稱號。1897年8月,任從一品提督總兵官。
余象斗
(生卒年不詳)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
余懷
(1616~1696)福建省莆田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余、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余三勝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余三勝的後人里,其子余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余叔岩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余派”。
余棟臣
(1851~1912)重慶市大足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余洪元
生於1875年,卒於1937年(又一說生卒年為1876-1938),又名金保,字丹圃,祖籍湖北鹹寧,長於沙市。著名漢劇藝術大師、“余派”老生的創始人。被漢劇界同行與觀眾尊為“漢劇泰斗”,“漢劇大師”。他一生未納徒傳授,然“余派”表演藝術影響深遠,至今仍被視為漢劇老生正宗。
余日章DavidZ.T.Yui
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基督教領袖,男(1882-1936.1),籍貫湖北蒲圻(今湖北鹹寧赤壁市),生於武昌(屬武漢市)。天下第一首革命歌曲的作曲者,中國最早“紅十字會”組織的創立者;“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的啟蒙老師,蔣介石與宋美齡的證婚人。
當代
余秋里(1914-1999)江西省吉安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創建者,經濟工作的傑出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央軍委原委員、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余漢謀(1896—1981),字幄奇,漢族,廣東高要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曾任陸軍總司令。最後官至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一級陸軍上將。曾被選為國民黨第四、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余欣榮,男,漢族,1959年6月生,江西樟樹人,2012年3月起任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兼任農業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中國共產黨農業部黨校校長。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十八大代表,2012年11月14日當選為中共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於南京。當代著名詩人和評論家。現居住台灣,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余立金(1913-1978)湖北省大冶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余連發。1916年11月14日授陸軍中將銜。1937年7月抗戰爆發,余連發一直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1944年2月2日,國民政府追晉余連發為陸軍一級上將。
余祿慶(1905-1998),山東省諸城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空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空軍二級上將。
余伯泉(1910年-1982年)廣東台山人。國民政府軍二級上將。歷任陸軍軍職,累升至軍長,“副參謀總長”、“參軍長”、“三軍大學校長”等職。
余連發,字雪暄,1947年生。2000年5月任馬英九“總統府”侍衛長,同年6月28日晉升中將軍銜。2002年2月,任“憲兵司令部總司令”;2006年6月1日,任“後備司令部司令”。
余錦源(1904—1951)生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四川金堂人,字彙淵、匯泉,國民黨中將。國民黨第72軍(轄第34師、第233師)軍長。
余述生,(公元1915~1993年),又名余淑慎,湖北麻城人,後出生地劃撥河南省新縣,又叫新縣人,不過和許世友上將同樣,一直都稱自己是湖北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陸軍少將。
餘光茂,1915年10月生於江西崇義縣。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余品軒(1906—1981),1906年生,安徽省六安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余非(1912—2001)又名余鏡波。湖南省平江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余天雲(1906—1936),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33年7月,任紅三十軍軍長,是當時最年輕的紅軍軍級將領。主要成就參加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加鞏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戰功顯赫。
餘慶鰲(1867年5月5日-1925年5月12日),名序琳,字步升。清末民初槍炮製造專家。民國陸軍少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人。
余潛,新四軍老戰士、開國少將。
餘明(1914—1990)原名余嗣明。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四沖人(原河南省固始縣金家寨保人)。開國少將。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國家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鄉村教育的倡行者和理論構建者,而且是近代中國新式學校軍事訓練的最初提倡者,對兒童教育及兒童心理、義務教育、民族教育及國家主義教育等,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相應的理論或主張。
余傳韜(1928年6月27日-),生物化學家,教育家。湖北黃陂人。加州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曾在台灣地區任“教育部”技職教育司司長、“教育部”常務次長、台灣“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亞太科技協會理事長等職。
余斌,1964年8月生,湖北省京山縣人。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研究部部長(廳級),研究員.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餘澤蘭(1899—1956),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長期致力於大學的化學教育工作,編譯了大量教材,培育了大批人才。他從事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將化學拓展到實用技術領域,在農業化學、食品化學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餘思遠,男,教授職稱,研究生學位,國際知名的集成光子學專家,曾擔任過歐盟重大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餘思遠是單片集成有源高速光開關陣列器件的開拓者之一。餘思遠是具有國際領導地位的微環半導體雷射器(SRL)專家。餘思遠參與首創了世界第一例集成量子光學門,與JLO'Brien等人合作研製了此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器件。
余伯陽.現任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藥複方研究室主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江蘇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骨幹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余東升,現年86歲莊子故里人。中國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理事白雲書畫院副院長。猶善創作象形字。
余秋雨(1946-)浙江餘姚人,著名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據傳入載了英國劍橋《國際著名學者錄》、《世界名人錄》、《傑出貢獻者名錄》以及美國傳記協會的《五千世界名人錄》等等。
余華,1960.4.3至今,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浙江海鹽縣人,祖籍山東高唐縣。他是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余夢倫(1936.11--),航天飛行力學、火箭彈道設計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作為我國彈道式運載火箭彈道設計的開創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業已成為我國航天飛行力學和火箭彈道設計的著名專家。
余永富(1932.9-)男,河南南召縣人,中共黨員,中國選礦工程專家。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余男,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99年主演電影《月蝕》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4年,憑藉電影《驚蟄》奪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9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1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屆中國電影表演家協會“最佳女主角”獎。2006年,憑藉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影片《圖雅的婚事》,入圍200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斬獲最高榮譽金熊獎。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2013年擔任金爵獎、第60屆柏林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等電影節評審。
余世維。1948年8月31日生於上海,祖籍湖北孝感,美國佛州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美國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世界多所著名大學客座教授。是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實戰型管理培訓專家,華人最權威、最資深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之一,被尊為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現任名仕領袖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領導力研究所所長,(香港)富格曼國際集團董事長,(印尼)漢威國際能源執行董事。華人最為推崇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之一,2005年度再次榮獲“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諮詢師”稱號,並被授予“2005年度傑出貢獻獎”,2007年再次榮獲“中國十大領導力專家”榮譽稱號。
余逸鶴,博士。現今華人中少數的“國際級演講大師”。美國IHO集團的創辦人,諮詢培訓界的霍元甲,矢志構建中國的麥肯錫。
余天達,1976年出生於工藝美術之鄉福建仙遊,是工藝美術師,中國當代雕刻家。
余傑(1973年10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文學碩士。北大怪才,青年基督徒作家。是若干文化論戰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大陸最關注言論自由、新聞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作家之一。
余國春。1951年在印尼出生,隨父母定居香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國貨大王”。余國春先生1998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非官守太平紳士稱號,1999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2006年獲頒“金紫荊星章”。余建煊。男,1980年生於浙江慈谿。2006年創建新浪播客,首創網路春晚、拍客、超級電視等概念給網際網路視頻帶來新的契機。2006年創建同學網。孩孩樂童裝及其周邊垂直購物微博創始人,兒童版美麗說的創始人,2012年-至今和劉雨青聯合創建上海締幻信息科技,並研發推出了國內首款系統的遊戲化英語口語學習軟體《說說英語》,聯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配套教材《說說英語》,引領英語口語網際網路教育的革命,並被國際英語口語考試托業考試認定為中國唯一的官方指定推薦教材軟體系統。
余東璇。1877-1941年。余東璇是中國廣東人,父親靠行醫賣藥起家,成為新加坡醫藥行業的老大。老父過世以後,余東璇繼承祖業,邊經營邊搞慈善,在當地享有極高聲望,成為新加坡最聞名的富豪。
余彭年(1923—),又名彭立珊,湖南省婁底漣源市人。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深圳市榮譽市民。余彭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建立超十億美金民間慈善基金會的慈善家。現為香港富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余氏慈善基金會主席。余彭年是美國《時代》周刊2007年評出的“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而2006年至2010年,他更是連續五次蟬聯胡潤中國慈善榜榜首。2009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中,余彭年榮獲中國經濟人物公益獎,是2位社會公益獎得者之一。
余嘉錫先生(1884-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當代著名目錄學家,古文獻學家,余嘉錫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最有影響的文獻學與目錄學家之一,他的學術代表作《四庫提要辯證》,是他積50餘年而纂成,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餘澤鴻,原名余世恩,筆名因心,曉野。四川省長寧縣梅硐場人。1903年2月15日生。曾任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長。中共閩浙贛省委委員及省革委委員,紅軍大學副校長,中央直屬縱隊幹部團上乾隊政治科長,上級幹部隊政委等重要職務。1935年12月15日,餘澤鴻在率領紅軍川南遊擊縱隊轉移中犧牲,年僅32歲。
余旭(1986年——),女,四川崇州人,現為北空某部飛行員,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也是中國第一位殲10戰鬥機女飛行員。
余國琮,著名化工蒸餾專家,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1922年11月18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台山縣。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祖籍安徽潛山,曾師從錢穆、楊聯升,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者、漢學家,哈佛博士學位。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的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學者。
余家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
余永定,1948年11月18日生,廣東台山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任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余錦旺。空軍試飛團一級試飛員,湖南湘潭人。榮譽:中國空軍飛行員模範,傑出試飛員,烈士。
余少群,1983年10月1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獲得金馬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華表獎及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人獎。
余國森,出生於1948年4月,祖籍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人,被譽為“中國跆拳道之父”
余偉國。香港製片人導演編劇,為中國電影製作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
余文樂,1981年11月13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2004)音樂專輯《生還者》榮獲新城勁爆頒獎禮金曲獎。參演電影《軍雞》,,並憑藉該片獲法國杜維爾電影節影帝的提名.參演電影《第一誡》,並憑藉該片榮獲韓國“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影帝。
余冠董,男,1988年11月11日出生於廣東湛江,中國知名企業戰略規劃師、交際心理學者、空間藝術師、SPIRIT國際首席攝影師、(AccademiadiBelleArtidiFirenze)藝術講座副導。
余任天(1908一1984),字天廬,浙江諸暨人,為在繪畫(包括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篆刻、詩文四個方面的巨擘,被潘天壽和沙孟海等前輩譽之為“四絕壓群倫”的“藝術全才”。
余傳玖,男,1945年生,江西南昌人。中國瓷系列樂器的主要研製人之一,中國女子瓷樂團的藝術指導。
余泱漪,西洋棋特級大師,中國男子西洋棋隊隊員。1994年出生於湖北黃石。
餘澤嵐,男,福建武夷山人,1962年生,旅遊目的地及景區實戰行銷策劃及管理專家,《茶瑜伽》文化的創始人,是策劃《中國情人節》的第一人,
余熙,男,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家、紀實文學作家、水彩畫家、攝影家、高級記者。美國國務院同學會會員、古巴何塞•馬蒂文化協會榮譽會員。西方國家多家媒體譽稱余熙為:“當代中國的馬可•波羅”、“中國民間國際文化交流使者”。餘震彥,男,34歲,湖北孝感市漢川人。首屆中國餐飲業“十大優秀企業家”。領導下的艷陽天酒家被“國際飯店與餐飲協會”和“中國飯店協會”聯合授予“國際餐飲名店”榮譽稱號,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餐飲十佳連鎖企業”,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被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烹飪協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授予“中國餐飲百強企業”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