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家巷鄉

佘家巷鄉

佘家巷鄉位於無棣縣東南,距縣城28公里,東北頻臨渤海,東南與霑化縣為鄰,版圖面積123平方公里,轄55個行政村,3.8萬人。津汕、威烏兩條高速公路,新海路、濱港路兩條省道、黃大鐵路、海上通道在該鄉貫穿全境,縱橫交織,四通八達,構成交通大框架。黃大鐵路將設佘家站場、威烏高速將在與濱港路交匯處開出口。海、陸交通十分便捷。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佘家巷鄉位於縣城東南部23公里。東、南毗鄰霑化,西南與無棣相鄰,西連水灣鎮,北接西小王鄉,總面積123平方公里。轄46個自然村,55個行政村,3.4萬人,耕地面積10.2萬畝。信河路、蔡古路、張東路穿越全徑,即將建設的津汕、威烏兩條高速公路在該鄉交匯,交通便利。境內有大寨河、青坡溝、白楊河、小米河、小開河五條河流,農田排灌便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健全,有冬棗、棉花、畜產品、手套以及水產品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產品。

津汕、威烏兩條高速公路,新海路、濱港路兩條省道、黃大鐵路、海上航道貫穿全鄉,縱橫交織,四通八達。黃大鐵路在佘家境內設有火車站場、威烏高速在佘家境附近設有出口。津汕、威烏兩條高速公路將於2007年底全線通車。正在建設中的佘家港距渤海15公里,1000噸位船舶碼頭下半年建成通航。境內海、陸交通十分便捷。全鄉擁有耕地10.2萬畝,待開發荒鹼地1萬畝。有小開河、小米河、清坡溝、白楊河、白楊支溝5條河流流經境內,黃河水常年不斷,水量充足,為工農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條件。

經濟狀況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鄉黨委、政府實施“131”經濟發展戰略,即:抓好一條命脈(水利建設)、調優三大產業(冬棗、棉花、畜牧)、突出一個重點(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全鄉有金絲小棗資源100萬株,栽植、嫁接冬棗樹300萬株,建設密植園近6萬畝,每年冬棗產量5000噸,並投資建成了總庫容3000多噸的冬棗保鮮庫306座,擁有具有獨立進出口經營權的龍頭企業——山東無棣富民農貿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冬棗生產、加工保鮮、銷售“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並同有關單位簽訂了共同開發冬棗資源的協定,使冬棗成為全鄉支柱產業,是全縣冬棗產量最高、規模最大的鄉鎮。棉花生產是該鄉傳統優勢,是全區重點植棉鄉鎮,著力提高棉花科技含量,植棉面積穩定在9萬畝,人均棉花收入1500元。畜牧業積極推廣“波爾山羊”等優質良種,進行奶牛雜交改良,以家庭為主的小規模羊、牛、雞、豬的養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被命名為全省畜牧業發展強鄉。

招商政策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1、搞好協調服務。幫助協調解決土地徵用、租賃和電力設施的配套;協調貸款;由鄉招商辦公室為外商辦理營業執照等有關手續。

2、抓好治安環境。切實抓好治安環境,並在重點外商企業設立派出所值班室,為外商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3、強化生產企業的領導。重點外商企業由鄉黨委、政府領導兼任名譽經理(廠長),確保為企業搞好各方面的服務,解決好難點問題。

4、子女照顧。外商企業的子女需上學的,可在本鄉內安排上學,免交學費,也可將戶口安排在本鄉派出所

城鎮建設

為發揮小城鎮建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鄉黨委政府調整充實了村鎮服務站人員,配備了車輛和有關儀器,對沿幹線公路建房戶統一定點、放線,統一面積、高程和外觀形象。對因無資金的積極協調投資者;面積狹小的做前後方鄰居的工作,搞好土地置換,共同建設、共同受益。截至目前,2008年全鄉小城鎮建設已投資1100萬元,建設商居、辦公樓22處。據悉,占地500畝的商貿、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實施中,一投資商計畫投資1000餘萬元整體建設商貿街。

畜牧業發展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無棣縣佘家巷鄉不斷加大對養殖戶在場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全鄉畜牧業生產強勢推進。向規模養殖要效益。為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組建了“聯合共同體”。該鄉積極引導各村規劃建設養殖小區,入住養殖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建設高標準化養殖大棚。通官、郭官、蔡家、東道口等村利用村外荒地分別規劃了7個百餘畝的養殖小區場地提供給廣大養殖戶,並實現了水、電、路“三通”。觀音堂村張寶軍於2006年在通官村養殖小區建起了存欄量超萬隻的肉雞養殖大棚,年創收超1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通官養殖小區及全鄉的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鄉共建起了高標準肉雞養殖大棚6座。

養殖品種多元化。除肉雞養殖外,肉牛、生豬、肉羊、櫻桃谷鴨等養殖也漸成規模。2008年1—4月份該鄉肉雞規模養殖達到128戶,肉牛、肉羊86戶,蛋雞規模養殖4戶,櫻桃谷鴨25戶,生豬規模養殖152戶。2008年畜牧養殖產生的經濟效益,有望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37元。

技術資金送到家。針對部分養殖戶技術匱乏實際,該鄉畜牧部門開展了送技術上門服務,主動深入到各養殖場提供手把手地技術指導,鄉遠教站則定期下載有關養殖防疫技術課件,並刻錄成光碟,將生產和防疫技術送到養殖戶手中,使全鄉動物防疫密度達到100%。該鄉信用社則藉助“文明信用工程”,優先為廣大養殖戶提供1—5萬元不等的資金扶持,有效解決了資金難題。

計生工作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2008年佘家巷鄉人口與計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圍繞市、縣提出的工作思路和目標,著力開再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規範提高年”、“計畫生育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推進年”和“人口和計畫生育幹部能力建設提升年”三項活動年,在實際工作中創新、創造、創優,努力推動全鄉計畫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實現全鄉計生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大措施、大力度、大決心迅速開展好計畫生育春季清查活動,著重落實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清理好政策外懷孕的重點戶、指導已生育子女的婦女落實長效的避孕節育措施、徵收好歷年尾欠的社會撫養費四項工作重點。通過鄉村互動、部門聯運、全鄉齊動依法治理計畫生育,在全鄉掀起計畫生育光榮的宣傳高潮;二是真抓、真管,真獎、真罰。在責任和任務落實上對鄉、村幹部實施嚴格的包村分片制度做到真抓、真管;在工作中對成績顯著的單位設立一二三等獎,分別給予2000元、1500元、和1000元的獎勵資金,完不成目標的按比例扣除相應獎勵,做到真獎真罰,有效調動了全鄉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了計畫生育清理整治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是狠抓檢查和督促,對清理整治活動實行日調度、日通報制度,在督察中鄉黨委政府明確規定,看結果不看過程、看進度不看原因。如發現進度為零的辦事處和單位,其主要責任人要向鄉黨委主要領導做出說明;如有工作懈怠和應付現象則直接給予當事人調離、免職或停薪處分。

總之,2008年春季計畫生育清查活動是全年計生工作的開局之措,鄉黨委、政府決心通過強化一切措施將此項活動開展的圓滿紮實成功,為全年的計畫生育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力爭使全鄉的計畫生育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為全縣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再做貢獻。

古蹟尋蹤

佘家巷鄉佘家巷鄉
佘家港

佘家港,現名佘家巷,原是蕭米河、秦口河入海口處的重要港口,因黃河多次潰決泛濫,在此淤積,久成湮廢,民國二十年以後,改為佘家巷。附近,有秦台、光武城等秦漢時期的遺址,還有至今保留下的沿蕭米河北岸一字排開的八個以“倉”和四個以“官莊”命名的村莊,這些名稱是古代官府儲存糧草的文化遺存。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佘家港、下窪還是漕運要道,蘆葦叢生的河道上呈現出一幅萬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盛世畫卷。從此乘舟,可南至登、萊,北抵天津,橫渡渤海至山海關。後來,河道淤塞,便把“港”改作“巷”但“巷”在本地口語中,不讀作"xiang",而讀作"jiang"),1946年春,因海潮大漲,河水漫溢,一日夜半,鯨群誤入大下窪村東秦口河內。落潮後幾十條鯨魚陷入淺水中,當地農民曾捕捉數條,此事當時成為當地奇聞。黃河泛濫沖刷,致使鉤盤河、徒駭河相繼改道,秦口河上接溝盤河,與徒駭河匯集於套爾河窪注入渤海。黃河洪水多經徒駭河下泄入海,水流湍急,使秦口河河水受到頂托,又加溝盤河泥沙淤積,因而河道淤淺,航運日衰。原來的繁華化為歷史,沉澱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成為了茶餘飯後長者所講的遙遠往事。現在佘家巷鄉政府正在重新建設佘家港,和濱州港對接,並以此為中心,利用附近近萬畝荒地,建設工業園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