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榜

何耀榜

何耀榜,1909年出生,湖北大悟人。原名耀周,字瑞周。建國後,當選為湖北省人民代表,歷任湖北省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夫人蘇波。 1964年10月20日在武漢病逝。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赤衛軍班、排、連、營長及中國工農紅軍羅山獨立第二十五軍團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因身負重傷留下堅持游擊戰爭。11月,紅二十五軍重建,任七十四師二二二團團長。紅軍主力北上後,在大別山堅持鬥爭。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奉命北上,鄂東北道委組成以徐誠基為書記、何耀榜、吳光陸為副書記的羅(山)孝(感)黃(陂)特委。12月重建紅二十八軍,何耀榜、吳光陸、羅厚福等組建紅二十八軍羅山獨立團及特務一營、二營,堅持在禮山、羅山、黃安一帶進行游擊戰爭。後任中共豫東南特委書記,1936年8月改任皖西特委書記、第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師長、師政委。後調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38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中共鄂東地委軍事部部長、鄂東遊擊總隊副總隊長、新四軍第五師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鄂東軍分區司令員、鄂豫邊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先後任河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豫東南軍分區司令員。1946年6月中原突圍後,任中原軍區獨立第二旅副旅長,繼續堅持大別山鬥爭,堅持游擊戰爭,組建大別山區工作委員會,任書記。面對強大國民黨軍隊的嚴密封鎖包圍,何耀榜領導所部頑強戰鬥,一直堅持到中國革命戰爭大轉折階段的到來,完成了中央賦予的艱巨任務。

建國後,當選為湖北省人民代表,歷任湖北省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夫人蘇波。 1964年10月20日在武漢病逝。

岳西談判

紅25軍長征後,鄂豫皖根據地進入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何耀榜先後任鄂東北道委軍事部長、豫東南和皖西特委書記,紅82師師長兼政委,是整個鄂豫皖根據地僅次於高敬亭的二號人物。

1937年初,何耀榜和皖西特委機關的同志們,冒著嚴寒和彌天大雪,黑夜裡走進了大崗嶺的深山老林。特委秘書徐文初拿著新近出版的《掃蕩報》,向何耀榜報告了有關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的訊息。由於長年與世隔絕,好久沒接到黨中央的指示,和高敬亭也接不上頭,山外發生的這些大事,何耀榜看不清楚,悟不明白。何耀榜同特委委員徐文初商議,決定派姜術堂去西安,找到紅軍聯絡處,找到紅25軍,聆聽中央的指示。

1937年7月,高敬亭由鄂東北羅田到達岳西縣南田村,與皖鄂邊特委書記何耀榜會合,了解到中央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精神。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決定以抗日救國大局為重,不計前嫌,向豫鄂皖邊區督辦公署提出停戰談判倡議。

7月15日,高敬亭、何耀榜派便衣隊交通員將建議停戰談判致衛立煌的信送到岳西蛇形崗炮樓。衛立煌當即表示接受談判建議。高敬亭即派何耀榜為紅二十八軍的代表,與衛立煌派的代表高級參謀劉剛夫、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委派的地方代表進行停戰談判。

7月22日,雙方代表在岳西縣青天畈汪氏祠堂正式舉行停戰談判。經過6天的艱苦會談,雙方達成協定。7月28日,高敬亭化名李守義,以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的名義,到岳西縣九河朱家大屋出席簽字儀式。何耀榜和劉剛夫分別代表本方在停戰協定書上籤字。

談判中,紅軍方面提出了紅軍集中地點以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為中心;紅軍在鄂豫皖3省(湖北省的黃安縣、河南省的確山縣、安徽省的立煌縣)設立3個辦事處; 允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釋放政治犯;紅軍指戰員家屬一律按抗日軍人家屬待遇對待等條款。聲明凡屬全國性的問題,以及紅軍番號的最後確定,應報呈兩黨中央決定。這些條款,經過磋商,均為國民黨方面有條件地接受。

岳西停戰談判,是南方8省13支紅軍游擊隊最早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達成的局部停戰談判,鄂豫皖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後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在談判過程中,何耀榜既體現出堅定的原則性,又表現了必要的靈活性,有理、有利、有節,始終掌握著談判的主動權,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岳西談判開創了國共地方合作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鄂豫皖地區的具體實施,宣告了鄂豫皖地區土地革命10年內戰的結束和抗日戰爭的開始。

個人作品

他口述反映大別山三年游擊戰爭的回憶錄--《大別山上紅旗飄》,向人們展示了大別山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和共產黨人威武不屈的精神風貌,教育和影響了共和國一代又一代後來人。 目前,已有人準備將此作品製作為電視連續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