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之妻

原文何梅谷,鄱(pó)陽人也。其妻垂老,好佛事,自旦至夕,必口念“觀音菩薩”千遍。何梅谷以儒學聞於時,止之則弗從,弗止又恐貽笑士人。進退狼狽。一日,呼妻至再三,隨夜隨呼勿輟。妻怒曰:“何聒(guó)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僅呼半日,汝即我怒,觀音一日被爾呼百遍,安得不怒汝耶?”妻頓悟,遂止。(選自【明】程文憲《中州野錄》)

譯文

何梅谷是鄱陽人。他的妻子將近晚年,喜歡做佛事,從早上到黃昏,嘴裡一定要叫上千遍“觀音菩薩”。何梅谷憑藉儒家學說在當時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聽從;不阻止,他又怕被當時的讀書人留下笑柄,這樣使得他進退兩難。一天,他再三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個不停。他的妻子生氣地說:“你為什麼這樣吵鬧呢?”何梅谷慢慢地回答說:“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對我生氣,觀音菩薩一天被你喊千百遍,怎么會不對你生氣呢?”他的妻子頓時明白了,便停止做佛事。

注釋

(1)鄱陽: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內。

(2)垂:將近。

(3)旦:早晨。

(4)夕:黃昏。

(5)以:憑藉、倚仗。

(6)之:代詞,指何梅谷之妻每天念的“觀音菩薩”這件事。

(7)則:卻,可是。

(8)從:聽從。

(9)士人:讀書人。

(10)貽笑士人:被讀書人留下笑柄。貽:留下

(11)輟:停止。

(12)聒(guō)噪:吵鬧。

(13)耶: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呢”。

(14)徐:慢,慢慢地。

(15)安得:怎么能。

(16)悟:醒悟。

(17)好:喜愛,愛好。

(18)頓:頓時。

(19)貽笑士人:被讀書人嘲笑。

(20)怒我:生我的氣。怒:對……生氣。

文章啟示

本文告訴我們:選擇恰當的方法,能夠成功地說服他人。

文化常識

話說“儒學” 儒學,儒家學說。儒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流派,以孔子為代表,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等。

儒學,又叫做儒家學說,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如果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儒家學說從內容、形式到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與發展。

閱讀訓練

1. 解釋:

(1)垂 (2)夕 (3)止之則弗從 (4)貽 (5)者......也 (6)須(7)輟

2.翻譯:

觀音一日被爾呼千遍,安得不汝怒耶?

何聒噪若是耶

3.何梅谷為何“進退狼狽”?

4.“何梅谷以儒學聞於時”中的“儒學”指什麼?

參考答案

1.(1)將(2)黃昏 (3)代詞: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觀音菩薩”這件事。(4)慢慢地。 (5)(誰)是(什麼)

2.觀音菩薩每天被你喊上千遍,怎么能不對你感到生氣呢?

(你)為什麼這么吵鬧呢?

3.何梅谷“進退狼狽”的原因是: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聽,不阻止她呢,又恐怕會讓讀書人見笑。

4.指儒家學派孔孟之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