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即何梁何利基金設立的獎項,何梁何利基金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和“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每年評獎一次,“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每人獎金100萬港元,獎勵長期致力於推進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卓著,並取得國際高水平科技成就者;“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每人獎金20萬港元,用於獎勵在自然科學的某一領域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者。

基本信息

簡介

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是由 何梁何利基金 設立的獎項。其宗旨是通過獎勵取得傑出成就的中國科技工作者,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加速國家現代化建設。

基金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勵長期致力於推進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卓著,並取得國際高水平科技成就者;設“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勵在自然科學的某一領域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者。

基金每年頒獎一次,對獲得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者,頒發獎金100萬港元,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者,獎金20萬港元。

2016年10月21日,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頒獎大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等為51位獲獎科學家頒發獎牌和獎金。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49歲的傑出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此外,35名科學家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5名科學家獲得“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具體獎項

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歷屆獲獎

王大珩1994
王淦昌1994
黃汲清1994
錢學森1994
彭桓武1995
葉篤正1995
唐敖慶1995
黃 昆1995
侯祥麟1996
朱光亞1996
王應睞1996
王忠誠1997
錢偉長1997
宋 健1998
蘇步青1998
盧嘉錫1999
侯仁之1999
吳汝康2000
張香桐2000
鄭南寧2001
[空缺] 2002
吳征鎰2003
鄒承魯2003
林群 2004
徐光憲2005
谷超豪2005
空缺 2006
林元培2007
馬永生2007
房建成2008
王德民2009
張錦秋 2010
楊學軍2011
施一公2016

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2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胡海岩、數學力學獎、北京理工大學
2高鴻鈞、物理學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3張永明、化學獎、上海交通大學、東嶽集團
4包信和、化學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5陳 勇、化學獎、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6王會軍、氣象學獎、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7翟裕生、地球科學獎、中國地質大學
8李 蓬(女)、生命科學獎、清華大學
9朱玉賢、生命科學獎、北京大學
10鄧子新、生命科學獎、上海交通大學
11徐 濤、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2萬建民、農學獎、中國農業科學院
13王連錚、農學獎、中國農業科學院
14張洪程、農學獎、揚州大學
15陳國強、醫學、藥學獎、上海交通大學
16陳子江(女)醫學、藥學獎山東大學
17胡盛壽、醫學、藥學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18王廣基、醫學、藥學獎、中國藥科大學
19謝立信、醫學、藥學獎、山東省眼科研究所
20沈中陽、醫學、藥學獎、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21薛禹勝、機械電力技術獎、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
22金東寒、機械電力技術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23楊紹卿、機械電力技術獎、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
24田 捷、電子信息技術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25趙沁平、電子信息技術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6段寶岩、電子信息技術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7梅 宏、電子信息技術獎、北京大學
28何 川、交通運輸技術獎、西南交通大學
29劉尚合、工程建設技術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30歐陽曉平、工程建設技術獎、西北核技術研究所
31馬洪琪、工程建設技術獎、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
32韓恩厚、冶金材料技術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33吳 鋒、冶金材料技術獎、北京理工大學
34葛世榮、資源環保技術獎、中國礦業大學
35劉加平、資源環保技術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16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序號 姓名 獎項類別 工作單位
2 方岱寧 數學力學獎 北京理工大學
3 袁亞湘 數學力學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4 李建剛 物理學獎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5 張濤 化學獎 中國科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院
6 張希 化學獎 清華大學
7 韓占文 天文學獎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8 宇如聰 氣象學獎 中國氣象局
9 郭旭升 地球科學獎 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
10 邵峰 生命科學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11 黃路生 農學獎 江西農業大學
12 金梅林(女) 農學獎 華中農業大學
13 茹振剛 農學獎 河南科技學院
14 陳虎 醫學藥學獎 軍事醫學院科學附屬醫院
15 竇科峰 醫學醫藥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16 樊嘉 醫學醫藥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17 付麗(女) 醫學醫藥獎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18 賈偉平(女) 醫學醫藥獎 上海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院
19 沈洪兵 醫學醫藥獎 南京醫科大學
20 田偉 醫學醫藥獎 北京積水潭醫院
21 周忠和 古生物學考古學獎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
22 焦宗夏 機械電力技術獎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
23 饒宋 機械電力技術獎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
24 宜益民 機械電力技術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5 龔旗煌 電子信息技術獎 北京大學
26 馬晶 電子信息技術獎 哈爾濱工業大學
27 于海斌 電子信息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28 鄭緯民 電子信息技術獎 清華大學
29 寧濱 交通運輸技術獎 北京交通大學
30 劉維民 冶金材料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31 謝建新 冶金材料技術獎 北京科技大學
32 劉文清 資源環保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
33 樊會濤 工程建設技術獎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34 李建成 工程建設技術獎 武漢大學
35 劉永才 工程建設技術獎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
36 唐立 工程建設技術獎 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張 黔(女)、青年創新獎、香港科技大學

郝新敏、青年創新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

黃維揚、青年創新獎、香港浸會大學

竇立榮、區域創新獎、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

羅勝聯、區域創新獎、南昌航空大學

宋寶安、區域創新獎、貴州大學

李付廣、產業創新獎、中國農業科學院

馬秋禾(女)、產業創新獎、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吳清平、產業創新獎、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李海平、產業創新獎、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李 駿、產業創新獎、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丁文華、產業創新獎、中央電視台

易小剛、產業創新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劉漢龍、產業創新獎、河海大學

趙傑文、產業創新獎、江蘇大學

馬偉明

2016年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37 王大軼 青年創新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502研究所
38 楊超 青年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39 游書力 青年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40 楊中民 青年創新獎 華南理工大學
41 龔劍 產業創新獎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2 姜偉 產業創新獎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43 李華軍 產業創新獎 中國海洋大學
44 馬建中 產業創新獎 陝西科技大學
45 瞿金平 產業創新獎 華南理工大學
46 孫麗麗(女) 產業創新獎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47 謝恬 產業創新獎 杭州師範大學
48 蕭偉 產業創新獎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49 劉務林 區域創新獎 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
50 王銳 區域創新獎 蘭州大學
51 王棟 區域創新獎 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