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友化學工業公司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化學企業之一,又是住友集團的主要公司之一。

基本信息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商標
日本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包括關聯公司)1996年化學品銷售額69.75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75%),在全球最大的50家化學公司中居第17位。1996年度住友化學工業公司的銷售額6213.93億日元,居日本化學公司的第6位。淨利潤118.7億日元,是日本11個乙烯中心中最高的,也是其5個上市公司中最高的。在日本的大型化學公司中,住友化學工業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和向精細化學品方向發展的經營成果最為突出。

發展簡史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所在地

住友總本店1913年在日本愛媛縣設立化肥廠,生產硫酸和過磷酸鈣等。1934年改稱現名。1944年與日本染料製造公司合併,進入染料和醫藥品領域。1945年接受尾崎染料化學品工業所的工廠設備出資;1946年改稱日新化學工業公司。1949年接受住友鋁製煉公司轉讓的全部設備,1952年恢復現名。戰前往友化學與其他日本大型化學公司一樣,從通用原材料型化學品生產起步,但不同的是其努力向精細化學品方面發展。不僅生產合成纖維、合纖原料、合成橡膠肥料等,而且奠定了染料、化學藥品。農藥、醫藥等精細化學品生產的基礎。戰後,住化生產原料向石油轉換,快步進入石油化學領域。1958年在愛媛工廠開始生產乙烯及其衍生產品。1965年設定高規研究所,強化醫藥品和農藥研究開發體制,1971年又設定寶冢綜合研究所。1965年住友千葉化學工業公司正式投產,形成新的石油化學工業中心,1975年被住化吸收合併(即現在住化的千葉工廠)。1976年鋁部門獨立成立住友鋁製煉公司(1986年解散)。1983年愛媛工廠停止乙烯及其部分衍生物生產)集中向千葉工廠轉移。同時將事業部禾工廠所屬的研究開發部門分離,與公司所屬的研究所合併,形成一元化的研究開發部門運營體制。1984年日本(以住化為核心)與新加坡合資的新加坡石袖化學聯合企業正式投產。同年住化的醫藥品部門獨立,與稻田產業公司合資設立住友製藥公司(住化出資75%,員工2500餘人)。1986年適應市場形勢變化,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將6個事業部擴充改編成14個事業部。 

1988年與字部興產公司等合資設立千葉聚丙烯公司,與三菱化學公司合資設立日本異丁烯公司,在韓國建立油公彈性體公司。1989年建立筑波研究所,強化新材料的研究開發。1990年與東曹公司合資設立千葉聚乙烯公司,與日本瑞翁、吳羽化學等公司合資設立第一聚氯乙烯製造公司。1994年為提高成本競爭能力和經營水平,再次機構重組,形成經營、生產和研究開發的一元化體制。

組織機構

1994年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將按功能分的組織系統調整重組為事業部制的組織機構,即各部門接生產、銷售、研究開發和管理組成一元化的經營單位。經營部門分"基礎化學"、"石油化學"。"精細化學"和"農業化學"四個部。工程塑膠和電子信息材料併入。'精細化學品"部。工廠併入相關事業部。研究所分公司所屬和事業部所屬兩類。為了提高公司機關的辦事效率,將原有的3室15部調整合併為5室7部點,其中新設質量保證部,資材部和原料部合併為採購部,但石腦油採購業務劃歸"石油化學"部。現任董事長森英雄總經理香西昭夫。1994年7月18日正式公布新的組織機構,其後有小的調整,1996年6月27日公布的組織。

經營狀況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參觀
住友化學公司生產經營的主要產品如。石化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千時工廠,其他生產工廠還有愛媛工廠、大販工廠、大分工廠和三澤工廠。目前住化在千葉工廠有37J5萬噸/年的乙烯生產能力(非定期檢修年為41.52萬噸/年)。乙烯不足部分主要依賴從昭和電工、出光石油化學和丸善石油化學等公司購入。1994年京葉乙烯公司60萬噸/年乙烯生產裝置投產,並與丸善石油化學公司簽定了每年購買15萬噸乙烯的三年契約。住化參與京時乙烯公司投資,另外還有苯生產能力12.2萬噸/年、甲苯6.1萬噸/年、二甲苯2.8萬噸/年。丙烯睛5.2萬噸/年、己內酞胺7.2萬噸/年。還有採用自有技術的硝酸(50%)41.14萬噸/年、蛋氨酸1.9萬噸/年、硫酸21.8萬噸/年、苯胺8.0萬噸/年和燒鹼11.5萬噸/年、氯9.7萬噸/年。以及採用自有技術的正己烷1.0萬噸/年、丙烯酸8.0萬噸/年。

現有LDPE生產能力17.2萬噸/年、LLDPE3.3萬噸/年。住化與東曹合資的千葉聚乙烯公司採用住化氣相法工藝的8.0萬噸/年LLDPE已經投產,其中住化分成能力6.0萬噸/年。PP能力20口萬噸/年,其中8400噸/年是氣相法PP中試裝置。與聯合聚合物公司等合資的千葉聚丙烯公司,與字部興產等合資的寧部聚丙烯公司分別有6.0和8.0萬噸/年生產能力,其中住化的分成能力分別為3.0和2.5萬噸/年。1994年在美國,菲利浦斯與住化合資的pspc公司採用住化的氣相法工藝,將22.0萬噸/年的PP提高到24.0萬噸/年,同時採用同一技術又建成12.0萬噸/年的新裝置(1996年投產)。

住化除與美國阿科、昭和電工合資的日本oxirane公司採用哈爾康工藝生產苯乙烯單體不口環氧丙烷外,住化與電氣化學合資的千葉苯乙烯單體公司於1994年建成25.0萬噸、年的苯乙烯單體生產裝置,住化的分成能力10.0萬噸/年。PS生產由與昭和電工合資的日本聚苯乙烯公司承擔。同時住化在千葉工廠內建成最新氣相法工藝的生產裝置,生產能力7.0萬噸)年(BASF技術)。聚氯乙烯生產由住化參與投資的新第一PVC公司承擔,住化的分成能力3·5萬噸/年。氯乙烯單體由住化、旭硝於、電氣化學合資的千葉VCM單體公司承擔。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擠出板的生產能力已達1.5萬噸/年,其中世界最大寬度板的能力6000噸/年,另還有MMA成形材料2.95萬噸/年、MMA澆注板9350噸/年,均採用住化自己的技術。單體MMA由與日本觸媒化學合資的日本MMA單體公司承擔,採用住化與日本觸媒化學聯合開發的工藝技術,生產能力已達4.0萬噸/年。同時在韓國住化與日本觸媒化學、LG合資的LGMMA公司4萬噸/年的MMA已經投產。住化的乙丙橡膠能力3.5萬噸/年,在韓國的合資公司油公彈性體也有2.0萬噸陣的生產能力。同時住化採用自有技術的異丁烯--丁烯-1生產能力8.0萬噸/年,丁苯橡膠生產能力5.0萬噸/年。

住化的專用化學品率(基礎化學部、石油化學部的高功能產品和精細化學部、農業化學部產品的銷售額與總銷售額的比率)1996年己達39.2%,若包括關聯公司則高達51.2%。專用化學品的大宗產品還有環氧樹脂5500噸/年、輪胎帘子線粘合劑用間苯二酚1.8萬噸/年、間氨基苯酚2000噸/年等。住化是國內最大的染料生產商,從用於聚酯纖維、聚酚胺纖維。羊毛主到螢光增白劑,品種多達600餘種。目前住化向世界100多個國家或地區供應農藥。

住化的經營情況如表2所列。1996年銷售額6213.9億日元、淨梨利潤118.7億日元。銷售額僅及日本最大化學公司三菱化學的57.5%,淨利潤卻是三菱化學的2.4倍。1996年住化的銷售收入比上年增加415.7億日元,石油化學部門的烯烴和聚烯烴銷售量增加,收入增加233·2億日元。精細化學因光致抗蝕劑和醫藥中間體市況堅挺,增收98.9億日元。農藥和家用殺蟲劑隨日元走軟和國內外需求旺盛,增收55.9億日元。

按部門的銷售額和出口情況如表3、表4所列。1996年銷售額按部門分最大的是石油化學2548·0億日元,其次基礎化學1759.6/億日元,最少的農業化學為709.7億日元。出口總額1089·0億日元,出口率17.5%。按部門分出口額最大的是農業化學(372.7億日元)和精細化學(361.9億日元)。出口率最大的是農業化學,高達52.5%,石油化學僅7.3%。

經營戰略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會晤
1990年住化經營利潤和淨利潤創歷史最高水平,其後經營形勢急轉直下,利潤急劇下滑,1993年淨利潤負2.8億日元。同年香西昭夫接任經理,宣稱削減成本第一和復興化學產業。1994年組織機構大調整,1995年開始實施以降低成本為核心的合理化和強化海外戰略的三年計畫。計畫實施近三年來取得很好的成效。1996年經營利潤比上年增長51億日元,由於營業稅增加24億日元,實際增長75億日元。儘管產品按售價計比上年減收150億日元,但因數量擴大,收入增加145億日元,而其成本下降高達80億日圓,從而實際增收75億日元。成本下降中合理化和固定成本分別下降40億日元。預計1997年成本將再下降80億日元,其中合理化20億日元,固定成本60億日元。

三年計畫在基礎化學部門,除確保原有項目的收益外,著重強化海外投資。住化在韓國的合資公司LGMMA公司已有MMA4.0萬噸/年能力外,住化在新加坡的子公司SCS與新加坡MMA單體公司(日本觸媒)的合資公司正在建設5.0萬噸/年的MMA裝置,預計1998年建成投產。MMA聚合物方面SCS公司正在建2.5萬噸、年的生產裝置。同時住化在新加坡的於公司或合資公司正在建設粗丙烯酸(住化技術)2.5萬噸/年、丙烯酸西,6.0萬噸:年、精丙烯酸(住化技術)2.5萬噸/年,高吸水性樹脂(SAP)2.7萬噸/年,預計均將於1998年建成投產。

石油化學部門則著重於降低成本,加快PP建設,搞好經營項目的選擇與強化。千葉工廠早在1993年就開展提高經營效果的運動,1995年又開展新的降低成本和業務革新運動~各部門成本降低2~3成。至1996年度,包括關聯公司在內的全部工廠成本下降約140億日元,1997年度預計將再降低40億日元以上。住化現有溶劑法PP20萬噸/年,包括合資公司千葉聚丙烯的分成能力,合計可達26.7萬噸/年。今年在千葉工廠12萬噸/年採用自有技術的氣相法PP裝置將建成投產,並且將再建一套同規模同工藝的PP裝置,新裝置建成的同時廢棄舊的溶劑法PP裝置。由於採用新的催化劑,裝置生產能力可提高至15萬噸/年。2000年包括"千葉聚丙烯"的能力,住化的PP能力可達38萬噸/年。住化在新加坡的合資公司TPC最近建成同技術同規模的PP裝置,合計能力可達31.3萬噸/年。住化在美國與菲利浦斯了石油公司合資的PSPC公司,同規模同技術的裝置已於去年建成投產,住化在美國的總能力已擴大至40萬噸/年。住化即將形成超百萬噸的PP供應能力,達到與世界第二位的阿莫科公司相匹敵的地位。住化的PVC已移交合資公司經營。聚乙烯除合資的日本evo1u公司,採用單中心茂催化劑生產LLDPE,同時還提供原料,委託三井石化建成的20萬噸/年新裝置生產LLDPE,最大委託量可達5萬噸。在聚苯乙烯方面,今年與三井東壓合資設立了日本聚苯乙烯公司。至此,合成樹脂經營項目的選擇與強化告一段落,今後將在統一合併的基礎上著重於實現合理化。

精細化工部門的重點:(1)強化成本競爭能力,提高經營利潤,②加強銷售與技術服務,③,加快研究開發到工業化的進程。染料方面除技術服務外,重點以專有技術和組合(set)銷售為武器,擴大國內外的經營能力,其通用產品委託國外生產。住友是世界最大的兩家汽車輪胎粘合劑用間苯二酚的生產廠家之一,今後著重為用戶綜合。民務和擴大經營能力。目前的功能材料包括超級工程塑膠的銷售額已達50億日元,21世紀將擴大到100億日元。其中液晶聚合物生產能力1000噸/年,1998年將再建成投產一套同規模的生產裝置。

農業化學部門的重點:(1)強化農藥事業,使之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農藥生產商之一;②增加下游領域的影響力:③強化海外直接銷售網路和研究開發網路。經營項目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其中殺螟松出口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總經理香西昭夫不久前稱,1995年至1997年住友結構改善三年計畫在財務重整和。徹底降低成本方面的目標已經達到,但其中有超低利息和日元匯價回落等有利因素的作用、在石化方面還沒有取得充分的利潤,還有待繼續重整提高。鑒於國內市場有限,今後公司將著重從全球觀點出發,集中力量推進國際化。
目前世界正進入無國界大競爭時代,住友化學將以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通用產品為武器,世界市場為對象,高速發展通用產品領域。同時在長期積累的化學技術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壯大高附加價值、高收益的精細化學、專用化學品領域為核心的住友化學企業集團。在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部門,將以聚乙烯、聚丙烯、MMA、丙烯酸等為重點,擴大在亞洲和美國的經營能力,尤其擴大在新加坡的項民專用化學品領域以農藥、家庭用殺蟲劑、光致抗蝕劑、醫藥等為重點,建立在世界市場上性能最佳化和差別化方面的優勢。住友以農藥、醫藥為中心的高附加價值、高收益的戰略子公司較多,今後要加快這些部門的國際化步伐,擴大海外投資

資金實力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與中國合作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是日本6大企業集團之一的住友集團的主要企業之一。住友企業集團的金融企業是住化的部分主要股東,住化還可得到集團內金融企業和其他企業的資金支援,並通過集團的住友商事化學品事業部進行產品銷售流通。

截止1996年3月31日,住化發行股票500,000萬股,現存162167.8萬股,持股人151398名。其中金融機構持股86238.1萬股,占53.18%;證券公司825.6萬股,占0.51%;外國法人等13848.6萬股,占8.54%:其他國內法人19914.7萬股,占12.28%;個人和其他41340.5萬股,占25/9%。自1975年以來,主要經多次可轉換債券變換,住化的資本金由1975年的639.57億日元增加至目前的814.59億日元,增長27.4%。 

1991年住化的資產總值和負債(有利息)均創歷史最高記錄的8978。億日元和5019.9億日元,緊接著1993年出現經營利潤和淨利潤-97.0億日元和-2.8億日元的困難局面。經實施三年計畫調整,1996年資產總值下降至8038.2億日元,負債大幅下降22.4%,降至3897.6億日元。隨之固定資產投資也大幅下調,1995年固定資產投資231億日元,比1993年的562億日元,減少一半還多。1996年253億日元,比1995年略有增加。預計1997年380億日元,比1996年增長50%。1996年往化的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均為日本11個乙烯中心及其5個上市公司中最好的。

1996年度未,住友化學工業公司的關聯公司(包括海外,達185個,其中子公司62個,持股公司69個,按部門分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部門80個,專用化學品部門66個。如表6所列,1996年住化集團的銷售額10115億日元,營業利潤568日元,淨利潤214億日元。住化分別占61.4%、52.3%和55.1%。也就是說住化集團內關聯公司的銷售額占38·6%,而其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占47.7%和44.9%。住化集團按部門分,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的銷售額5174億日元,營業利潤100億日元,專用化學品部門(精細化學、農業化學和醫藥品)的銷售額4712億日元,營業利潤416億日元。從銷售規模看,基礎化學、石油化學部門禾,專用化學品部門大體相當,而從營業利潤看,基礎化學、石油化學部門僅占3成,專用化學品所占份額高達70%。經濟不景氣,住化的BPP工藝僅限於小規模工廠生產(1萬噸/年)。但在國外受到高度評價,1979年以後向歐美石化商出口此技術,其中新加坡TPC公司按該工藝建設了10萬噸/年的PP生產裝置,另外還向美國埃克森公司和匈牙利等出口了該項技術、早在50年代已有氣相法丙烯聚合工藝的專利發表;1969年巴斯夫公司最早投入生產,但催化劑性能差,副生的無規聚合物高達25%。其後阿莫科聯碳三井石化、住友化學等公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工藝方案。1974年住友化學公司即開始著手第三代聚丙烯工藝--氣相法聚合工藝的開發研究。原本體聚合工藝的試驗裝置轉用作氣相法工藝用試驗裝置,1978年建成氣相法工藝專用試驗裝置,1981年開始半工業裝置試驗。1985年在千葉工廠建成6000噸/年生產裝置正式投入商品生產。氣相聚合工藝的關鍵在於催化劑,住化的催化劑聚合活性高,不必脫除催化劑殘留物,規整性非常好,粒度分布極窄。由於解決了共聚中聚合粉未的粘附性問題,特別有利於躍段共聚,住化的氣相聚合工藝可用同一裝置生產均聚物、無規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均聚物的規整性好.剛性和耐熱性優良。無規共聚物的共聚單體含量高,嵌段共聚物的橡膠含量高。這種工藝的生產裝置建設費僅及第二代BPP工藝的80~90%,第一代工藝的50~60%。因溶劑不用精製,循環單體量少,單位能耗下降,可顯著降低成本。住化的此項工藝己出口新加坡TPC公司和美國PsPC公司。住化在千葉工廠新建的採用該工藝的12萬噸/年裝置將於今年投產,由於採用住化新開發的催化劑,生產能力還可提高到15萬噸/年。住化的聚乙烯生產原均採用自己開發的技術,1978年和1980年分別向美國和新加坡出口過管式法LDPE生產技術。1982年住化引進法國cdF化學公司的高壓離子聚合LLDPE生產技術,將千葉工廠一條2.5萬噸/年LDPE生產線改造成生產LLDPE。其後住化開發成功自己的氣相法LLDPE生產技術,住化的合資公司千葉聚乙烯1992年建成了8萬噸/年用該技術的LLDPE生產裝置。1994年住化向新加坡出口了這項氣相法LLDPE技術。住化用乙烯與高碳a-烯烴共聚生產的LLDPE,採用高壓離子聚合工藝,可生產分子量和密度範圍很廣的各種品級的LLDPE,它們具有高強度、高抗沖性和密封特性好的優點。目前住化生產這種特性LLDPE的生產能力已達5700噸/年。可生產超低密度聚乙烯。超超低密度聚乙烯、高強度和高抗沖性的高碳a-烯烴LLDPE等。

對外關係

住友化學工業公司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在中國
在日本的大型化工公司中,住化在國際化方面是十分突出的,早在70年代中期已開始大規模海外投資。1975年日本與新加坡簽定了各出資50%新建大型乙烯中心(PCS)的協定。事後石化市場陷入危機,日方改為以日本政府和8個大型化學公司組成的日本新加坡石油化學公司(JSPC)參與投資,其中住化仍居主要地位,股份占46%。PCS投產後新加坡政府改變方針,將所持股份轉讓給了殼牌公司。住化在保持大股東地位的同時,向下游發展,在以PCS的產品作原料生產LDPE、PP的TPC公司中,住化持股55%。1994年又與殼牌公司合作,參與新加坡石化聯合企業的第二期投資,新建51.5萬噸/年大型乙烯裝置為核心的一大批石化裝置。新加坡的乙烯生產能力今年可達100萬噸/年。在美國,住化與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資的PsPC公司中,住化將其持有股份由14.3%提高到20%。1992年又與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各出資50%,設立聚丙烯生產銷售公司,12萬噸/年住化氣相法工藝聚丙烯生產裝置己於1996年投產,住化在美國歐洲亞洲還有一大批農藥、染料、醫藥、石油化工下游加工等投資。截止1995年底,住化在中國外的於公司和合資公司共24家,其中石油化工6家,農業化學8家。

住化在中國的事業以精細化學品為主開始起步,對華投資也剛剛開始,1995年8月住化才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同年11月上海成立來福特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資本金30萬美元,住化持股80%,生產銷售家用殺蟲劑等。

相關詞條

孟山都公司 羅納·普朗克公司赫斯特集團 巴斯夫集團 拜耳集團 三菱化學公司 三井化學公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