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體重兒

低出生體重兒

出生體重小於2500g的嬰兒,稱為低出生體重兒。胎兒階段,母親營養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遲緩,在出生時體重過低。這樣的新生兒皮下脂肪少,保溫能力差,呼吸機能和代謝機能都比較弱,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體重正常的新生兒要高得多,其智力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概述

低出生體重兒低出生體重兒

凡孕期不到37周,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身長不到45厘米,稱早產嬰或未成熟兒。孕期在37~42周,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稱小樣兒。孕期在42周以上,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稱成熟不良兒,以上三者統稱低出生體重兒 。低出生體重,增加了嬰兒死亡率和兒童期疾病的風險,並且與嬰兒未來一生的發育及健康問題有關,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

誘發原因

引起低出生體重的原因很多,如多胎、胎盤臍帶發育異常,母親患有疾病,如高血壓等;社會因素,如家庭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等;母親有不良嗜好:吸菸、飲酒等。

2013年的新研究發現,接觸過較高水平的某些空氣污染物的孕婦更容易產下體重不足的嬰兒。數據顯示,PM10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μg·m-3 ),嬰兒出現體重不足的幾率便增加3%,並且其體重的總平均值減少3克 。

生理特徵

低出生體重兒的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適應性與抵抗力差。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吸收、消化能力差,易發生餵養困難,嗆奶、吐奶。再加上低出生體重兒體內糖元儲備少,而又處於高代謝狀態,較正常新生兒更易出現低血糖,體重不增,抵抗力更低下,甚至死亡。

由於低出生體重兒胃容量小,胃腸蠕動功能弱,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和嘔吐,而且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咳嗽反射差,甚至無咳嗽反射,嘔吐易使其窒息和呼吸暫停。鼻十二指腸管飼餵養可以保證患兒生長營養的需要,以減少嘔吐和吸入的可能性。

餵養方法

低出生體重兒可用杯子餵食低出生體重兒可用杯子餵食

母乳是低出生體重兒最理想的食品,因為初乳中含有大量IgA、IgM、補體、溶菌酶,可以提高嬰兒免疫力,同時減少壞死性腸炎的發生。無論在胃管間歇餵養,還是在十二指腸管飼中,均應提倡套用母乳。腹部按摩可刺激消化道功能,促進吸收和排泄。

有研究表明,新生兒腹部撫觸可以使胃泌素和胰島素水平明顯提高,在不增加熱量的情況下,可使嬰兒增加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護理人員只有嚴格按照醫院工作管理制度,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做好各項記錄、執行無菌操作、科學地餵養和合理地護理,才能極大地提高早產兒、極低體重兒的存活率。

護理方法

保暖

低出生體重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所以保暖是關鍵。

溫箱保暖

箱溫隨低體重兒的體重決定,一般體重越輕,胎齡越小,箱溫越高。

皮膚接觸保暖

大多數的低出生體重兒體形也較為“袖珍”大多數的低出生體重兒體形也較為“袖珍”

阿氏評分7分以上,無宮內感染或缺氧史,一般情況好的低出生體重兒可採取與母親皮膚接觸取暖法,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和母親皮膚接觸半小時,是為了增進母子感情,幫助嬰兒早開奶;低體重兒除此之外可借母親的體溫取暖,嬰兒的皮膚緊貼母親的皮膚,接觸時間比正常嬰兒要長;母親的體溫可讓低體重兒的體溫慢慢升至正常,並且比較恆定,在母親的懷中還可以隨時學會吮吸吃奶。臨床觀察發現低體重兒在母親的懷抱中享受的是一種自然的溫暖,比人為靠溫箱取暖更適合低體重兒生活;有的低體重兒在溫箱內溫度升得快,但抱出溫箱體溫就會下降,造成低體重兒體溫不恆定現象。

溫水浴

低體重兒每天進行一次溫水浴,可促進血液循環,促使血管擴張,產生熱量,用溫度適宜的水(38℃~40℃),水中加入百艾溶液,2000ml水中加入百艾溶液20ml(百艾溶液性質溫和,有殺菌、消毒作用,可預防膿皰瘡),將嬰兒放入水中,水浸至頸部,頭露在外面,浸泡10min,並按摩四肢,可預防硬腫症的發生。
低出生體重兒每4h測體溫一次,直到體溫正常並恆定3天后改為每天2次,體溫保持在36.5℃~37.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