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赫爾曼

伊娃·赫爾曼

伊娃·赫爾曼,德國女主播、作家,主張拋棄所謂女性解放的時髦理論,回歸家庭,成為賢妻良母,在德國掀起2007年的反對女權主義的風潮。 2014年,痛批美國力挺普京言論在德引發熱議。

基本信息

個人觀點

伊娃·赫爾曼 伊娃·赫爾曼

2006年5月,德國《西塞羅》雜誌發表了德國電視一台女主播伊娃·赫爾曼(Eva Herman)的署名文章,標題是:《婦女解放,一場誤會》按照她的描述,她心目中德國新女性的形象應該是這樣的:乖巧、漂亮,繫著圍裙,一手拿鍋鏟,一手抱孩子。一言以概之,“女性應該拋棄所謂女性解放的時髦理論,回歸家庭,成為全職母親”。

伊娃的言論,當然引起了女權分子的激烈反對。德國著名的女權主義者愛麗絲·施瓦澤爾(Alice Schwarzer)就在報章撰文,力斥伊娃的觀點是“納粹時代”的“母親十字勳章”、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

不過,這段前戲還只是拋磚引玉的新片預告。2006年9月,伊娃·赫爾曼進一步推出自己的新書《伊娃原則》。在這本書里,赫爾曼呼籲德國女性回歸“溫暖的巢穴”,回到“無情世界裡的安全地帶”。她說,唯有如此才符合“自然法則”。

按照這一“自然法則”,女人應該謙遜恭順,放棄與男人在職場上的爭鬥,多多生兒育女,一心相夫教子;男人不必自己煮麵條或者換尿片,而應該一展雄性英姿,為妻兒張開寬闊而堅實的臂膀。她認為,如果女人順應自然本性,不再中“女權主義”的毒,這個社會的男女老少便會重新安居樂業。

此書一出,舉國譁然。媒體和民眾紛紛展開討論。著名的《圖片報》大加嘲諷;《繽紛》惶恐;《星期日圖片報》讚賞地稱“這是女人不願正視的一個秘密真理”;《時代周報》則呼喚“新女權主義”。一時之間,女性該不該回歸家庭、放棄職業婦女的追求,成為引起德國人普遍關注的大眾話題。

《伊娃原則》的作者——伊娃·赫爾曼,也一舉成為焦點人物。 另一本,是作者從5000多封讀者來信中精挑140封而匯成的新書《親愛的伊娃·赫爾曼——給作者的信》。這本書於2007年3月上市,據說,來信中95%持肯定態度 。

人物生平

伊娃·赫爾曼近照 伊娃·赫爾曼近照

伊娃,旅館老闆夫婦的女兒,1958年出生於德國埃姆登市,早年喪父。少女時期的夢想是當記者,後來奉母之令學習酒店管理。即便是在酒店業,爭強好勝的赫爾曼也力爭做到了主管級別。

歷經一番輾轉後,伊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去了電台實習,接受記者及職業播音員培訓,並開始成為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主持人。1989年,她入主德國電視一台的“每日新聞”節目。自1997年起,她聯手蒂傑恩主持雙人脫口秀節目“Herman & Tietjen”,並共同發行過唱片。自2000年開始,她主持電視猜謎節目“誰是目擊者?”

此外,她的個人生活可謂豐富多彩:為德國奧圖服裝郵購公司(OTTO)設計過時裝;寫過小說;結過四次婚;同第三任丈夫育有一個八歲大的兒子。

在此之前,這位“每日新聞”的美女主播是靠她的招牌微笑深得人心,但“她所說的都是別人所寫的”,直到她旗幟鮮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事實上,早在她寫文章、出書之前,伊娃的“新女性”觀點已在她的小說里有跡可尋。例如,她的一本名為《然後你來了》的小說是這樣結尾的:“一種偉大的、回歸女性的幸福暖流,溫暖了我的全身,我握著他的手,輕聲地說‘謝謝’。”隨後,女主人公來到了一個新的宇宙,變成了一束耀眼而熾熱的光。

回歸傳統女性,這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赫爾曼也不是第一個打破禁忌之人。《法蘭克福匯報》文學版主編弗蘭克·施爾瑪赫(Frank Schirrmacher)、默克爾政府顧問保羅·基爾希霍夫(Paul Kirchhof)都曾抱怨過世界的冷漠、全球化、恐怖活動此起彼伏,德國社會道德淪喪、家庭解體、生育率降低。現在,赫爾曼攜新書閃亮登場。

目 前,赫爾曼已放棄了她的新聞主播工作,穿梭於各檔脫口秀節目之中,宣傳新書,接受記者採訪,講述她的三次失敗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汽車銷售商,“那時我太年輕”;第二個是記者,“他喪失了熱情”;然後又是一個記者,“他拋棄了我們母子”;三度情感觸礁之後,赫爾曼陷入了低谷,並發誓“我再也不會結婚。因為我不必再去拴住一個男人”。不久,她又遇到了第四號,“我戀愛了”,隨後又移情於一位百萬富翁,“他很迷人,知道他要什麼”,但最終她又重返第四號的懷抱,並且嫁給了他——一位漢堡的酒店老闆。

在同行眼中,她是一個喜歡摩托和快車的女人,私人場合著裝大膽,容易激動,經常變換服裝風格,但工作起來一絲不苟,曾被觀眾評為“最受人喜愛的女播音員”。

人們從未想到,這樣一位朝氣蓬勃的職業美女居然會成為苦口婆心的傳教士。她說,她認識“無數多”的職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的夾縫中磨損著自己。但她沒有呼籲社會減輕女人肩上的重任,而是呼籲女人自己要“放下武器”。

在德國新聞界,對伊娃提出的最大疑問是:赫爾曼女士,如果“簡單生活”真是您的最大心愿,您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呢?

“很多事情我認識得太晚。人不可能一夜間就修正自己的生活軌跡。”赫爾曼早已習慣了記者的發難。她說,60%的記者都沒有孩子,他們不可能理解一位母親的感受。“每當我走出槍林彈雨的脫口秀演播室,滿腹委屈時,總能在電腦里發現許多熱情洋溢的讀者郵件。”“我知道,我必須堅持下去。”

簽名售書、頻頻出鏡,忍受非議。也許,這正是她“傳道士”工作的悖論所在——她的事業,在宣布事業中止時開始。

熱議

德國《焦點》周刊6日報導稱,德國前女主播伊娃·赫爾曼日前在給“俄羅斯之聲”寫的最新部落格上,痛批美國,力挺普京的言論在德國引發熱議。

有“美女主播”之稱的伊娃曾主持德國電視一台著名的“每日新聞”欄目,還出版過暢銷書《伊娃原則》。不過,在2007年的新書推介會上 她因贊第三帝國的家庭政策而“因言失業”

“現在,這位曾經聲稱保持新聞中立的女主播,正式‘出櫃’成為克里姆林宮老闆熱情的冬粉。”《圖片報》諷刺道,在“俄羅斯之聲”的部落格里,伊娃“惡毒”攻擊美國。《圖片報》稱,“俄羅斯之聲”由俄政府提供資金,是政府的宣傳工具。

伊娃在部落格中寫道,“美國政府不斷刺激俄羅斯,直到戰爭爆發”“美國迫切需要錢,為此可以做任何事情”“美國是‘大銀行的戰爭販子’”等。她還批評美國及其盟國應該為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和前南斯拉夫民眾的死亡負責。伊娃說,“現在仍有許多人生活在血腥的恐懼中”。

“艷陽依舊高照,鳥兒還在歌唱,我們可以看到星星沒有哭。我們還有我們所說的和平。”伊娃警告說,“如果歐洲不自衛,美國的貪婪戰爭將很快橫跨大西洋。”《焦點》周刊認為,伊娃的基本論點是,通過戰爭,美國國庫可以獲得大量金錢。《圖片報》則說,伊娃的結論是,德國人應該與山姆大叔漸行漸遠。俄羅斯更接近我們,但我們卻把它妖魔化了。

德國《漢堡晨郵報》批評伊娃稱,“她在瘋狂地為普京做宣傳。”但也有不少網友支持伊娃的觀點,德國某網站調查顯示,84%的網友認為伊娃言之有理,有網友評論說,“很遺憾她說得非常正確,美國恰恰就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成為超級大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