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Issyk-Kul, Lake),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天山山脈北部。湖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2米,湖面海拔1609米,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58千米,面積6332平方千米,為不凍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之稱。在吉爾吉斯斯坦有句膾炙人口的諺語——“沒到過伊塞克湖,就不算到過吉爾吉斯斯坦”。

基本信息

概況

俄語作Ozero Issyk-Kul。

吉爾吉斯伊塞克湖州的湖泊。位於天山山系北部,為世界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以其壯麗的景色和獨特的科學價值而著稱。湖泊在伊塞克湖盆地的底邊緣內,北為昆格山脈(Kungey-Alatau Range),南為泰爾斯凱山脈(Terskey-Alatau Range)。湖泊長182公里(113英里),最寬處61公里(38英里),面積6,280平方公里(2,425平方英里)。湖水深達702米(2,303英尺),容積1,738立方公里(416立方英里)。湖泊名字源自吉爾吉斯語,意為「熱湖」,暗示這是一個在冬天不封凍的湖。

伊塞克湖位於吉爾吉斯斯坦過境內,水面海拔高度1600餘米,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數第一、集水量第二。湖水清澈澄碧,終年不凍,是中亞地區旅遊療養的勝地。

伊塞克湖(Issyk-Kul)位於亞洲中部,吉爾吉斯斯坦東北部的天山山脈北麓的伊塞克湖盆地 。屬內陸鹹水湖。中國古稱圖斯池、熱海、清池。玄奘西天取經西行時曾經路過這裡。並且留下了世界上有關伊塞克湖的最早記載:“山行400餘里至大清池。周千餘里,東西長,南北狹。四面負山,眾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鹹苦,洪濤浩瀚,驚波汨忽,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講到,湖中有水怪,而且當地人以為神聖,不敢漁捕。吉爾吉斯語中意為暖湖。東西長178千米,南北寬60千米 ,面積約6236平方千米 ,湖容1738立方千米。湖面海拔1608米 ,平均水深278米,最深處達668米,水中鹽度5.8 ,是高山不凍湖 。伊塞克湖是天山上半鹹的構造陷落湖。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積僅次於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但伊塞克湖的湖深居第一位。湖水透明度超過12米,湖水含鹽量較高,故又稱“鹽湖”。伊塞克湖湖區氣候乾燥,湖水碧蘭,空氣清新,礦泉比比皆是,是吉爾吉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療養區。 周圍為天山山脈所圍,南岸緊臨從屬天山山脈的泰爾斯山 ,形成伊塞克湖盆地。匯入河流50餘條。湖區位於大陸性氣候帶中部 ,氣候溫和乾燥。1月平均氣溫-6℃ ,7月平均氣溫15~25℃。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 ,山地地區可達800~1000毫米。蒸發量大,達820毫米。近40年來 ,湖面下降約2米。湖區空氣新鮮,湖水清澈,陽光充足,林地蔥鬱,是旅遊療養勝地。以湖濱城市雷巴奇耶為中心的療養區設有泥浴,礦泉浴等設施。湖盆區2.3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產糧區和畜牧區。湖水微鹹,鹽度5.8‰,不能飲用和灌溉,湖內可定期通航。有雷巴奇耶港。沿岸有療養區。湖中水底以下7米處有被淹埋的古城遺址。

伊塞克湖盆地由第四紀的湖泊淤積構成。昆格山脈最高處達4,771米(15,653英尺),泰爾斯凱山脈最高處為5,216米(17,113英尺),其陡坡和奇峰山脊則為盆地的邊界。

氣候溫暖、乾燥、適中。沿岸地區7月平均氣溫約17℃(62℉),盆地西緣的1月氣溫平均約﹣2℃(28℉)。年降水量自西向東激增,夏季從100毫米(4英寸)到最高410∼510毫米(16∼20英寸)。盆地東部常年積雪。常有強勁大風吹向湖泊,在西部風速平均每小時約145公里(90英里)。

盆地內約有50條河,最大的傑爾加蘭(Dzhergalan)河和蒂普(Tyup)河均長近97公里(60英里),都位於普里斯庫里(Priissykkulye)東部。楚河(Chu River)則沿著盆地西邊奔流。

伊塞克湖岸和緩平展,東面和東南面有小灣。土壤以沙質為主。湖水呈天藍色,清澈可見(可見度達20米〔65英尺〕),味鹹。由於其含礦質量高,不宜飲用和灌溉,但時而用來供牛喝飲卻無須淡化。

盆地西部是岩石重疊的荒漠,有一些鹽性的半灌木植物。向東則為乾草原和草地,還有一種榆樹生長在栗色土壤和黑土地上。山上則有亞高山和高山草地。

湖中有20種以上的魚。基本的商業魚為無鱗奧斯曼魚和一般鯉魚等。湖東、西岸是水鳥過冬之地,過冬鳥主要有潛鴨、綠頭鴨、禿頭蹼雞和水鴨等。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動物保護區。湖濱四周和1.6公里(1哩)的湖岸區內禁止狩獵,兔子、狐狸和麝鼠均生活在灌木叢里。那裡總共約有40種的哺乳動物和200種的鳥。

盆地居民多為吉爾吉斯人和俄羅斯人,然而也有許多烏克蘭人、韃靼人、烏茲別克人和東乾(Dungan)人。有普爾熱瓦爾斯克(Przhevalsk)和伊塞克二大城,以及數百座村莊。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普里斯庫里東部。居民以務農為主,種植小麥、馬鈴薯、蔬菜和藥用罌粟,也飼養牲畜。湖中有船隻定期往返以載運貨物和乘客。與其他地區聯繫則有公路、鐵路和空運。湖濱以療養勝地而聞名。

旅遊資源

金沙碧水

伊塞克湖風光伊塞克湖風光

金色的沙灘

、碧綠的湖水連同仿佛矗立在湖心的巍峨雪山,伊塞克湖——這顆吉爾吉斯斯坦的耀眼明珠光彩奪目,散發著不可抗拒的迷人魅力,將人們從都市吸引到它的腹地。伊塞克湖距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200多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600多米,長178公里,寬60公里。水容量(1873立方公里)和深度(668米),不僅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內陸湖之一 。

伊塞克湖風光伊塞克湖風光

終年不結冰,風光獨特,以“熱湖”著稱。湖中礦物含量達6%,有90多條河流匯入該湖,但無一條流出,這裡有秀美的湖濱自然風光,且夏季氣候涼爽宜人,是中亞著名的療養、旅遊避暑勝地。每年旅遊旺季的收入,成了伊塞克湖州乃至吉爾吉斯斯坦國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穿過蜿蜒的山路,沿湖邊驅車一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原蘇聯時期建造的著名療養院。路上盡可目睹伊塞克湖綿延的湖岸線,視線鎖定在寬闊的湖面上,能夠充分感受到陽光在雪山、湖水和沙灘上變幻出的不同色彩。伊塞克湖是前蘇聯最清潔的湖泊,也是前蘇聯領導人的療養聖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伊塞克湖西北岸就是托克瑪克,這裡古稱碎葉,是中國偉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可以想像得到李白詩歌中那些雄奇秀美的名山大川,也一定有著伊塞克湖的影子。

夏季的清晨,漫步湖邊,清澈湛藍的湖面一平如鏡,水光照天。泛舟湖上,北岸的層層雪峰,在雲霧中時隱時現,顯得靜謐和神奇。當風吹來的時候,湖上頓時白浪滔滔,層層浪花撲向岸邊,但到了岸邊沙灘,又緩緩退回湖中,湖水、沙灘以其獨特的方式接觸、交融。夢幻、神秘,這是到過伊塞克湖的人形容她時用得最多的詞語。

湖底遺址

據了解伊塞克湖湖底存在古城堡遺蹟,而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們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已經從湖底打撈出一些古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錢幣,經鑑定是成吉思汗時代的物品。

對伊塞克湖湖底秘密的猜想和推測越來越多,最具爆炸力的是:成吉思汗的墓地在湖底。吉爾吉斯斯坦國不少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支持這一推斷。當年這一地區是成吉思汗兒子的屬地。據說,成吉思汗去世後,其後人秘密地將成吉思汗遺體和眾多的財寶運到湖區,並製作了巨大的石棺,將遺體和財寶裝入其中並沉入湖底。然後將其他財寶藏在伊塞克湖地區的山谷中,引泉水將它們掩藏起來。後來所有參與引水工程的人都被殺死了,藏寶的秘密至今也沒有被揭開。

相關資料

傳說

傳說一:感化戰爭

伊塞克湖伊塞克湖

在吉爾吉斯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吉爾吉斯人和異族人之間發生了戰爭,吉爾吉斯人戰敗了,只好逃亡,異族人緊追不捨。一天,吉爾吉斯人在逃亡的途中發現前面有一座湖。當吉爾吉斯人來到這座湖邊時,男女老少都便不願再跑了,他們感到對敵人的恐懼突然間完全消失了。姑娘們便像回家似的忘記了害羞都跳到湖裡洗澡。追兵趕到湖邊,看到了大海般的寬闊的湖面,看到平靜的湖水,看到純潔的雪山,看到在湖水中洗澡的神態自若的姑娘。殘酷的戰爭和眼前這美好的自然和生活畫面是多么不協調啊!這一切仿佛是對他們的嘲笑。大自然無償地賜予人們美麗的家園,而人類卻不知道珍惜,互相殘殺。在美好的自然面前,追兵們感到無地自容,感到了一種罪惡感,他們被大自然寬厚仁愛的魅力感化了,為自己的行為羞愧難當,於是便放下屠刀,雙方握手言和。從此,吉爾吉斯人就世世代代生活在伊塞克湖畔,廝守著這座湖。伊塞克湖成了吉爾吉斯人的聖湖,母親湖,成了吉爾吉斯斯坦的象徵。正如一句吉爾吉斯諺語所說的那樣:“沒有到伊塞克湖,就不算到吉爾吉斯。”

傳說二:城堡變湖

關於這個湖的來歷,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高山上有座城堡,主人是個貪婪、殘暴的大汗。山腳下住著牧羊人美若天仙的女兒,許多人傾慕她的美貌前去求婚,但姑娘一直回答說,“我已有了心上人”。曾有一個英俊騎士騎著白馬帶她來到很高很高的地方,從手中摘下戒指戴在她手上說;“我很快會再來。只要有戒指在,你將遠離任何災難。”

大汗帶著貴重禮物來求婚,同樣遭到了拒絕。姑娘獨自上山去找心上人,不小心弄丟了戒指。她哭著往家跑,半路上被劫持到城堡中。但姑娘寧死不從,縱身躍出窗外,落下懸崖。就在這時,地動山搖,大汗的城堡開始往下沉,從四周的山谷中湧出一股股洪水沖向城堡,直到山谷和城堡一起沒入水底……

唐詩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唐朝詩人岑參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鏇滅。

蒸沙爍石然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

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玄奘記載

當年玄奘西行,路過伊塞克湖。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謂為“大清池”。《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寫道:“清池亦云熱海。見其對凌山不凍,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溫也。……周千四五百里,東西長,南北狹,望之森然,無待激風而洪波數丈”。突厥語作“伊塞克廓爾”。伊塞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由多達180條河川注入,四周圍高山海拔均在4000公尺之上。 玄奘行經此地時,伊塞克湖地區為西突厥活動中心,絲路北道必經之地,往來商賈集結之所。記載此湖既早且詳的,當以玄奘為第一人,曰:“周千餘里,東西廣,南北狹。四面負山,縱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鹹苦,洪濤浩汗,驚波汩淴。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領屬沿革

該湖曾為中國領土,清俄於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後被割讓與俄羅斯帝國。蘇聯成立後將該湖地區劃歸吉爾吉斯斯坦至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