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診斷

企業財務診斷 ,西方也稱之為“企業財務諮詢”。他們一般將其定義為 :由財務診斷人員調查並指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並幫助企業實施改善活動的一種服務性事業。我國自八十年代初重建註冊會計師制度以來 ,診斷諮詢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1 998年僅註冊會計師進行的財務會計診斷諮詢就達 78萬餘戶。但是 ,企業財務診斷的理論研究在我國卻並未引起應有的重視。

一、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財務工作 ,它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
1 .相對獨立性所謂相對獨立性 ,是指企業財務診斷機構的人員 ,與企業財務部門處於平等地位 ,行政上不受企業的制約和干預 ,以保證財務診斷結論客觀公正。即使是企業自我診斷人員 ,也必須擺脫行政干預和傳統習慣勢力的約束 ,處於超然地位 ,獨立地行使診斷職能。財務診斷人員的獨立性是確保客觀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 ,所提出的診斷結論和措施須經企業批准後方能實施。

2 .自主性與自願性,企業是否進行財務診斷 ,如何進行財務診斷 ,聘請何人進行財務診斷 ,這是企業的自主權 ,任何單位不得強制企業進行。同時 ,財務診斷機構和人員是否接受診斷課題 ,也有其自主權而不受其它單位干預。也就是說財務診斷能否進行 ,取決於診斷者和被診斷者雙方自願。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 ,不是指令性提案 ,企業是否採納實施 ,取決於企業對措施方案的評價 ,因而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對雙方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承擔責任的義務。

3.客觀性和科學性,財務診斷有一套嚴格科學的程式與方法 ,診斷過程中必須始終按科學程式和方法進行。財務診斷的客觀性是科學性的前提 ,而財務診斷的科學性則是診斷措施有效性的保證。財務診斷失去針對性和有效性 ,企業就不可能接受 ,因而也就談不上診斷成果。

4.保密性,企業財務診斷過程中 ,涉及到企業大量的財務信息和資料 ,財務診斷人員對企業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了如指掌。因此 ,保密性是財務診斷的重要特徵 ,也是財務診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商品經濟中 ,如果財務診斷人員不講職業道德 ,隨意透露企業財務秘密 ,將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 ,財務診斷是一項保密性極強的工作。

5.重要性和艱巨性,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診斷 ,因為企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會在財務資料中得到反映 , 也就是說 ,企業財務“症狀”與原因不是單一的因果關係 ,而是呈現多元的複雜關係。同時 ,企業財務診斷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供參照 ,同樣的病症但治療措施和
方案卻可以不同 ,必須因地因時因行業而異。因此 ,財務診斷十分複雜 ,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確診斷和治療。

6 .服務性,企業財務診斷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和解決企業財務系統和財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其主要作用是為企業當好顧問和參謀。由於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 ,因而 ,從本質上說 ,財務診斷工作是一種服務性工作。作為服務性工作 ,財務診斷人員自然應取得報酬 ,這在企業外來診斷活動中就表現得十分明顯。

二、與企業財務診斷接近的有企業會計諮詢、企業財務管理、企業財務分析、企業財務檢查等範疇。了解企業財務診斷與這些範疇有何聯繫與區別 ,分析財務診斷與這些範疇的關係 ,有助於我們加深對財務診斷含義的了解。

1 .財務診斷與財務諮詢。財務諮詢是我國法律規定的註冊會計師業務之一。人們一般認為 ,財務診斷與財務諮詢在含義上並無明顯差別 ,都包含對企業財務的評價和建議 ,只是詞語不同 ,我認為 ,兩者是有區別的。首先 ,在我國財務諮詢顯然包含“財務”與會計 ,而財務診斷則僅限於財務狀況 ,它一般不在會計活動上下過多功夫。其次 ,財務診斷多用於診斷者親臨企業現場收集資料 ,提出診斷結論、措施和方案 ,所用資料既有直接資料 ,又有間接資料 ,而會計諮詢多指接受企業資料 ,提出改善的建議、措施 ,所用資料大都是間接的。再次 ,財務診斷既可由企業自我進行 ,也可聘請外來診斷人員進行 ,而財務諮詢往往局限於企業外來人員。最後 ,財務診斷必須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推理 ,將診斷結論和措施形成書面診斷報告 ,並指導企業實施。而會計諮詢往往不必深入企業調查 ,諮詢建議也不一定形成書面報告 ,更不會指導企業實施 ,往往僅限於口頭諮詢。因此 ,筆者認為應統一使用財務診斷而不用財務諮詢這個提法。

2 .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財務診斷離不開財務分析 ,沒有財務分析便無所謂財務診斷。但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 ,財務分析只是財務診斷的工具 ,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財務診斷除使用財務分析方法之外 ,還要使用財務診斷特有的方法。其次 ,財務分析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查明企業財務存在問題的原因 ,而財力診斷必須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案 ,並指導企業實施改善方案。再次 ,財務分析的內容一般限於企業財務活動 ,即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消耗、資金收回和資金分配 ,而財務診斷的內容不僅包括財務活動 ,還包括財務目標、財務體制等各個方面。最後 ,財務分析一般由企業內部人員進行 ,而財務診斷較多是由企業外部診斷人員進行的工作。

3.財務診斷與財務檢查。財務檢查是指在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財務的評價 ,它包括調查和檢驗兩重含義 ;財務診斷則是在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改善意見 ,兩者不完全相同。首先 ,財務檢查是由企業外部的經濟監督機構進行的 ,而財務診斷是由財務診斷人員進行的 ,不包含財力監督的含義。其次 ,財務檢查的主要任務是評價企業計畫完成情況 ,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和企業經營的合法性 ,而財務診斷一般不涉及財經紀律和合法性問題。再次 ,財務檢查運用的方法與財務診斷方法截然不同 ,財務診斷不使用詳查法、順查法或逆查法等。最後 ,財務檢查的結果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具有一定的公證作用 ,而財務診斷的結果是提出診斷結論和改善的措施方案 ,其結論無法律的約束力。

綜上所述 ,企業財務診斷是生產社會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 ,加強對企業財務診斷的研究 ,促進企業財務診斷的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財務診斷的作用 ,對促使企業改進財務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