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垂直非一體化

第三章研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一的外包。 第四章分析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二的戰略聯盟。 第五章探討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三的項目組織。

內容介紹

與此趨勢相反,國際範圍內外包的數量、跨國聯盟的數量以及項目組織的數量出現了快速的增長,由此導致的國際生產體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組織形式越來越成為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組織國際生產的主要模式,國際貿易中的中間產品貿易、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
本書從企業理論出發,研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探討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產生的原因,研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所產生的經濟效應,闡述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競爭政策體系,論證了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結了企業理論研究的進展。新古典經濟學將企業視為一個生產函式,企業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的契約理論將企業視為一系列契約的聯結,企業是實現交易成本節約的替代市場的一種機制;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由異質的資源構成的社會組織,異質資源是保持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來源;企業演進理論中的企業被認為是一個在變異機制和選擇機制之間實施特殊平衡的系統,從而構成了組織的學習基礎;企業的競爭力理論認為,競爭力產生於企業中功能能力的相互作用和結合,其中動態的競爭力對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章探討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動因。垂直非一體化是指企業將其垂直相關業務的所有權進行分離的行為,在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過程中,企業越來越多地向市場採購中間產品,越來越多地外包其中間產品和服務,通過以網路為基礎的中間價值鏈治理模式,實現自身的價值鏈。以企業的理論為基礎,探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動因。
第三章研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一的外包。從企業演進的理論角度探討了企業外包的原因,從外包的成本分析角度,分析了企業實行外包必須執行一定的步驟;從外包的產業特徵的經濟學分析框架看,探討了企業外包戰略決策,從外包和信息之間的關係,外包在信息處理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從而有利於創新的實現。
第四章分析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二的戰略聯盟。從戰略聯盟組建及其形成的機制出發,闡述了兩種不同的戰略聯盟形式,關係聯盟和規模聯盟,分析了戰略聯盟的經濟福利效應,總結了戰略聯盟可能對直接投資所產生的影響。
第五章探討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的主要模式之三的項目組織。它所關注的項目組織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項目組織,是介於企業和市場結構之間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儘管項目組織並不是新出現的,但在未來隨著顧客需求向異質化和客戶化產品的轉變,它將會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第六章研究了企業垂直非一體化所產生的經濟效應。企業垂直非一體化所導致的主要效應包括產業集群的形成、區域創新系統的形成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形成等方面,正是由於企業垂直非一體化,導致了國際生產體系的變革,國際生產體系的變革對於企業、地區和國家的出口戰略產生了相應的作用,使得它們必須認知價值鏈;國際生產體系的變革同樣導致國家之間的收入分配不平衡,導致國際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第七章從競爭政策的歷史演變出發,探討了美國和歐盟的競爭政策異同點,分析了未來競爭政策的發展方向——競爭政策的國際協調,總結了垂直非一體化競爭政策的福利效應。
第八章論證了中國製造業發展必須適應.國際生產體系的變革。通過闡述中國製造業在國際生產體系中的地位,發現儘管中國在製造業總量上居於世界前列,但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地位不高。如何提高中國製造業的地位?通過理論的分析和實證的研究。總結出只有通過國內產業集群的迅速發展,才能使中國的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擁有一席之地;只有通過發展中國的服務業,才能使中國的製造業成功地應對國際生產體系的變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