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利益論

企業利益論

《企業利益論》是2009-12-1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陶友之。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企業利益論企業利益論
書 名: 企業利益論

作 者:陶友之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2-1

ISBN: 9787309069792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企業是市場主體中最基本的單位,也是研究社會一切利益關係的基礎。因為它包含著一切利益關係最基本的細胞和核心,無論是研究整體利益,還是研究局部利益,最終都與企業利益直接或間接有關。

本書以研究企業利益為主線,集中研究了五個問題,即企業該怎樣追求利益,以及怎樣處理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利益關係。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圍繞企業全面利益論,對企業怎樣追求利益最大化,怎樣正確處理企業內部的三大利益關係,怎樣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雙贏,怎樣重塑政企關係,以及企業怎樣最大限度地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作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其中,特別是對國資主體型企業怎樣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關係,私營企業怎樣正確處理勞資關係,上市公司怎樣正確處理大股東與小股東的關係,中外合資企業怎樣正確處理外商的獨資與壟斷的關係等,進行了新的探索,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圖書目錄

導論

一、企業利益論的提出

二、企業利益論的地位

三、企業利益論的意義

四、企業利益論的創新

第一編 企業的利益目標

第一章 企業利益目標與全面利益論

一、企業利益論的基本概念與由來

(一)企業與企業的演變

(二)企業利益的多角度

(三)企業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利益論

二、企業追求利益目標的決定因素

(一)資本的本性是內在決定因素

(二)市場的競爭是外在決定因素

(三)“經濟人”的特點是“人格化”的決定因素

三、企業追求利益目標的誘發因素

(一)超額利潤是誘發的基本因素

(二)優惠政策是誘發的偶然因素

(三)比較優勢是誘發的條件因素

(四)約束真空是誘發的“機會”因素

四、企業應是全面利益追求者

(一)企業內部的衡量指標

(二)企業之間的衡量指標

(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衡量指標

第二章 企業不同時期對利益的追求與時代特點

一、計畫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計畫經濟的基本特徵

(二)國營企業從追求企業規模最大化到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

(三)集體企業從追求經濟實力最大化到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

(四)私營企業從追求資本擴張最大化到追求經濟利益隱性化

二、轉型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轉型經濟時期的基本特徵

(二)國有企業追求讓利比重最大化

(三)鄉鎮企業追求增長速度最快化

(四)中資私營企業追求尋租利益最大化

(五)外資企業追求優惠利益最大化

三、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國有企業對利益追求的多樣化

(三)鄉鎮企業對利益追求的單一化

(四)私營企業對利益追求的複雜化

第三章 企業的利益追求與治理要點

一、經濟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國資主體型企業:根治壟斷利潤是關鍵

(二)上市公司:嚴懲虛假信息是關鍵

(三)股份合作制企業:實施利益共享是關鍵

(四)中資私營企業:合理化剩餘價值分配是關鍵

(五)外資企業:清除“假虧真盈”是關鍵

二、政治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國資主體型企業需辯證對待“政治信任”

(二)上市公司需正確對待“政治榮譽”

(三)股份合作制企業需跳出“政治權利”的圈子

(四)私營企業需善對“政治地位”

三、文化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追求文化利益亟需引起足夠重視

(二)保護文化利益需嚴打對文化成果的盜竊

(三)企業制度文化需提倡“以人為本”

第二編 企業內部的利益關係

第四章 國資主體型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第五章 私營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第六章 上市公司的內部利益關係

第七章 中外合資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第三編 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八章 集團公司內部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九章 同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十章 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十一章 壟斷企業與非壟斷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四編 企業與社會的利益關係

第十二章 企業與消費者的利益關係

第十三章 企業與政府的利益關係

第十四章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利益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