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簡史

仫佬族簡史

《仫佬族簡史》是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仫佬族簡史》是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共同締造我們偉大祖國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各族人民都作出過自己的貢獻。各民族的歷史都是祖國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為了激發各族人民對自己歷史的自豪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共同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進,我們決定出版這一套《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
這套叢書的編寫和出版,是經過長時期的集體努力實現的。早在1956年,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民族委員會和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開展了大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工作。1958年,在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領導下,由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具體主持、中央民族學院以及在京和各省區有關單位的積極參加下,一面繼續進行調查工作,一面開始編寫各少數民族簡史和簡志,到1959年底,大部分完成了初稿。1963年,民族研究所把這些初稿全部付印,以便廣泛徵求意見,進行修改,使之達到公開出版的水平。但是,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干擾破壞,民族研究工作陷於停頓達十餘年之久,這個願望也就無從實現。
仫佬族有20.74萬人(2007年)。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也有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多數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東門、四把、黃金、龍岸、天河、小長安等地。少數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融水、融安等縣。在貴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凱里、黃平、都勻、福泉等縣。近代仫佬族中有羅、銀、吳、謝、潘、梁、周、韋、張、黃、呂、包、覃、盧等姓,其中以羅、銀、吳、謝等為大姓,人口最多。長期以來,他們與壯、漢、瑤、苗、侗、水等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進行了經濟文化交流,共同創造了祖國光輝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