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達羅斯計畫

代達羅斯計畫(Project Daedalus)是英國星際學會(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在1973至1978年之間倡導的研究計畫,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恆星系統進行快速的探測。

英國星際學會(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在上世紀70年代重新回顧了獵戶座計畫,並提出代達羅斯計畫,只不過以更強大而且環保效果好一些的聚變力量代替核子彈。這個計畫的目標是向6光年以外的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是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星)發射一個探測器,並用50年的時間到達那裡。

代達羅斯恆星際探測器的運轉場景

這個項目不是在象獵戶座那樣在外部爆炸,而是內部的發動機,在一個磁場構築的“燃燒室”中,向小燃料球照射發射電子束,產生離子。用磁場限制離子漿的辦法將比獵戶座計畫更高效,因為獵戶座計畫中核子彈的大部分爆炸能量都沒投射到船體上轉化為動力。
 

代達羅斯探測器的外形

探測飛船的質量為5.4萬噸,其中推進裝置重量是5萬噸,預計經過持續4年的加速後,可以達到光速的1/8。可以說代達羅斯計畫的理論是很有說服力的,設計上並沒有什麼突兀之處。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執著於受控核聚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完全可以用不完全受控的核聚變來作為動力,而象獵戶座所需要的那些技術甚至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已經存在了。
總的來說,核裂變發動機是相當現實的東西,而核聚變發動機則基本偏向科幻,需要很多技術突破才能變成現實。但裂變材料很稀缺,而用於核聚變的氘和氚卻很多,在近處的月球上尤其豐富。此外,核聚變還有大幅度降低輻射污染的前景,其方式是利用氫核(質子)和硼-11(80%的硼是以硼-11同位素的形式存在)反應,雖然反應困難而且產生的能量小,但不產生γ射線和中子,只產生α粒子,可以說是相當乾淨的反應。所以人們對核聚變發動機仍舊存在更大的期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