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鎮[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鎮]

仙女鎮[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鎮]
仙女鎮[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女鎮區位優越,位於宜黃高速公路枝江道口處,東鄰荊州,西連宜昌,瀕臨萬里長江,緊靠焦枝柳鐵路,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鎮國土面積171平方公里,現轄22個村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206人。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億元,農業總產值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0萬元,財政收入931萬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25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975元。此外還有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江都鎮漢朝時名蔡家莊,元朝時稱黃塘,明末清初始稱仙女鎮。《後漢書郡國志》等史籍載有杜康二女在此得道升仙的傳說,"仙女廟"因此而得名。一度時期,成為蘇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著名米市。仙女廟大聖廟禹王宮等建築揚聞名遐邇。1966年,仙女廟、龍川、七閘三鎮合併,改名為江都鎮,1994年7月,江都縣撤縣設市,江都鎮為市直屬鎮。1995年3月,正誼鄉境內4個村劃入;2000年4月,原磚橋鎮整區劃歸江都鎮;2001年9月,原張綱鎮併入江都鎮,2005年5月,雙溝鎮併入仙女鎮,更名為現在的仙女鎮。從此,仙女鎮為江都市揚州市乃至蘇中地區第一大鎮。

198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同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1992年被評為蘇中綜合實力50優鄉鎮,1994年以後又被命名為蘇中百強鎮,江蘇省科技先進鎮、文化先進鎮、衛生鎮、安全鎮。2001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鎮"。曾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鎮、衛生鎮、科技先進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鎮、全國農村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等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68元。

經濟綜述

仙女鎮仙女鎮
仙女鎮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獲得新的發展。建有優質糧、油基地各4萬畝,有瓜、果、菜、魚等多經種養面積2.5萬畝。全鎮糧食總產40212噸,油料總產5988噸,牲豬出欄4554頭,山羊出欄6033隻,家禽出籠7305萬隻,產禽蛋1375噸,水果總產9372噸,水產品總產量4520噸,主要多經作物柑桔產量8930噸,創收2710萬元。工業經濟不斷增長,項目建設有新的突破,全鎮共有企業家,個體工商戶481戶,從業人員5356人,全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95億元,增加值5500萬元,利稅總額1675萬元,成功引進項目6個,資金達5000多萬元,解決就業850人。全鎮有中國小校7所,幼稚園1所,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22個,有醫護人員77人,衛生防疫保健普及率達100%。建有地面衛星接收站,用戶達700餘戶。

仙女鎮為江都市政府所在地,古稱龍川、仙女廟,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古城——揚州市東郊,南瀕長江江都港,北倚新建成的寧啟鐵路江都站寧通高速同三高速公路在鎮區內交匯站。通過幾次鄉鎮調整合併,全鎮總面積達140.38平方公里,轄43個行政村,19個社區,總人口23.6萬人。仙女鎮工業經濟起步較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全鎮經濟的重要支柱。通過不斷最佳化調整,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分為冶金鑄造電力電纜、機械化工、汽車造船、服裝羽絨、輕工電子、發電設備等行業,擁有大小工業企業近1500家,其中千萬元以上企業近150家,億元以上企業15家,江蘇誠德鋼管集團成為江都市首家超1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

2004年,全鎮實現經濟總量60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億元,同比增長20%,列全市第一位,在揚州市也名列前茅;完成財政收入5200萬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增長100%。仙女鎮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工業經濟規模,均位於揚州市各鄉鎮前列。為謀求更大、更快、更好的發展,仙女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苦幹三五年,跨江趕蘇南”的戰略目標,工業經濟肩負著這一重大使命,05年爭取實現160億元,為全鎮2008年經濟達四百億總目標的如期實現作出新的貢獻。

園區建設

仙女鎮仙女鎮
江都鎮花木生產緊緊圍繞“套用新技術、培育新品種、運作新機制、培訓新農民”的發展思路,狠抓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創辦花木產業園區,為有志於從事花木事業發展的社會人士提供了創業的平台和載體。江都現代花木產業園位於江都城區東郊,南至寧通一級公路,西至京滬高速公路,北至328國道,東鄰宜陵鎮。園區規劃面積1.2萬畝,計畫分三期投資5000萬元,把園區建成“新品種引進園,新技術推廣園,新知識培訓園,新產品展示園,生態觀光園”。園區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流轉土地6000畝,由江蘇省林科院、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揚州市林業站揚州雅典娜園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香港建得公、省計經委蘇創公司淮陰飛宏公司、高郵市農科所、江都紅楓公司等20多個單位和本地大戶承包栽植花木。

主要品種有:金枝垂柳落羽衫雜交馬卦木烏柏海棠紅楓、深山含笑、樂昌含笑、月季廣玉蘭香樟桂花等30多個花木新品種,套用花木生產新技術多項。園區建設已吸引“四資”投入近4000萬元,重點項目花木研究所綜合樓、龍川盆景藝苑已建成;高爾夫球訓練場、垂釣中心、良種奶牛繁育場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本地農民進園打工收入已近200萬元。在現代花木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了江都市第一、二屆花卉節及省揚州市盆景藝術展,順利通過了國家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的經驗收,申報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正在進行之中。澳大利亞客商還慕名攝製 了花木專題紀錄片在世界發行,為江都農業專向市場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江都現代花木產業園先後被農業部評為“國家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國家開發辦公室評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及“江蘇省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特色產業

仙女鎮仙女鎮
江都——長江三角洲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是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的“中國花木之鄉”,連續四屆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稱號。江都的花卉業歷史悠久,特別是經過最近這十年的快速發展,全市花木面積達10萬畝,年產盆花盆景1000萬盆,如今花卉已成為江都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為了進一步彰顯花鄉風采,倡導愛花風尚,引導賞花潮流,與花卉界同行交流種花技藝,共同辟花卉市場,促進花卉發展,推介江都的投資環境,提升江都城市形象,打造濱江綠都,富民花園,推動江都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江都市人展政府2003年10月-12日成功的舉辦了中國江都首屆花卉節,2004年4月19日中國江都第二屆花卉地又在雅典娜隆重開幕。兩屆花卉節共有15個省市、3個國家、地區,130多個企業參加,前來參觀、考察都共達5萬多人次,盛況空前,真正達到了以花為媒,以花會友,以花興業,以花富民。

領導分工

仙女鎮仙女鎮
鎮黨委書記、鎮長付鋒:主持鎮委、政府全面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吳遠洋:協助鎮委書記主持鎮委全面工作,負責鎮委日常工作,主持鎮人大工作。主管黨務、群團、新農村建設工作,分管農業農村、武裝、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穩定、扶貧、農業開發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文善平:協助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政府日常工作。主管財貿、審計、資產營運、基金會、城建、土地、環保、安全生產、消防工作。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方誌勇: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工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聯繫供電、工商、技術監督工作。
鎮黨委組織、統戰委員楊詩飛:主管組織、統戰、人事工作,分管老齡老乾、群團工作,負責政協工作。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宋昌波:主管民兵、武裝、農業農村工作,分管統計、科技工作。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馬亮:主管民政優撫、民族宗教、移民安置、交通、勞動工作,分管居委會工作。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徐紅芹:主管計畫生育、教育、衛生工作,分管婦聯工作。
鎮黨委委員、黨政綜合辦主任裴玉濤:主管宣傳和黨政綜合辦公室全面工作,分管機關、督查、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工作,聯繫郵政、電信工作。

湖北枝江市仙女鎮

枝江北大門——仙女鎮,轄國土面積171平方公里,34073人。2006年,仙女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1790萬元,實現全地域財政收入1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31元。仙女鎮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1.1億元,至2006年末仙女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1億元。

——區位獨特,交通便捷。漢宜高速公路、枝當公路縱貫仙女全境,漢宜高速公路枝江道口在仙女境內。距枝江城區僅7公里的仙女工業園區是省級工業園區,是漢宜高速公路下道到枝江城區的必經之地,距枝江火車站三峽國際機場枝江港碼頭均不足20分鐘車程,水陸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政策優惠,服務周到。仙女鎮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制定優惠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大力扶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仙女工業園區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配套設施功能齊全,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先後有東江玻璃製品公司宜昌仙女服飾公司、宇宏鋼構、寶力鋼構、洪森人造板有限公司等5個投資過5000萬元企業落戶園區。目前枝江市委、市政府已將仙女工業園區納入枝江城區發展規劃,仙女工業園區將與枝江城區融入一體,必將成為枝江新一輪的投資窪地和開放開發的熱點。

——資源豐富,結構最佳化。仙女鎮盛產糧、棉、油、豬、果、禽等,是宜昌市糧、油、果、家禽大鄉大鎮,農副產品資源、四荒資源十分豐富。仙女鎮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副經濟和庭院經濟。2006年,全鎮果用瓜產量達12171噸,園林水果達21183噸,水產品達6453噸。至2006年末,全鎮果園面積達30202畝,水產養殖面積達15269畝。以湖北今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迅猛,其主導產品“今貝”花生奶產銷兩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