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揭幕辛亥革命

他們揭幕辛亥革命

朱執信:民主革命的旗手 馮自由:華僑中的革命元勛 附錄一:辛亥革命前的主要起義

內容簡介

另眼看民國往事,別樣說風雲人物!大型系列叢書“百年人物”之《他們揭幕辛亥革命》,並非採用傳統筆法僅僅直接記述“辛亥事件及人物”,而是以小傳形式記述那些揭幕辛亥革命的風雲人物。其中既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孫中山、陳其美、黃興、宋教仁等,又有秋瑾、陸皓東、鄒容、陳天華等那些未及辛亥的先驅們,還有張之洞這一清王朝中的關鍵性人物,他將“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等理念具體實施到楚荊大地,為革命者選擇在武昌打響辛亥第一槍提供了契機。同時,本書還選擇納入了康有為和梁啓超這兩位改良運動中的保皇派領袖,他們所尊崇的維新與改良在當時不失為一股新思潮,並不失為辛亥革命的鋪路者。進而,為讀者朋友提供一個新視角,以對辛亥革命進行全方位且深度地俯視和審視。

出版信息

書名:《他們揭幕辛亥革命》

作者:汪龍麟,張仕英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ISBN號:978-7-5125-0273-4
定價:28.00元

作者簡介

龍麟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著作有《20世紀清代文學研究》《中國近代文學史論》《溫文爾雅》等十餘部,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張仕英 河北科技大學教授。在日本留學、執教20年,獲日本二松學舍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多次參加並主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日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前言
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陳其美:革命首功之臣
黃興:百戰民國元勛
宋教仁:為憲法流血第一人
康有為:有心保皇卻鋪革命路
梁啓超:徘徊在改良與革命
張之洞:無心插柳促首義
陸皓東:為共和犧牲第一人
楊衢云:中國首位“大總統”
黎元洪:被迫走上革命之路
胡漢民:文武雙線的鬥士
汪精衛:曾經不負少年頭
劉靜庵:武昌首義鋪路石
吳兆麟:武昌首義總指揮
熊秉坤:武昌首義第一槍
蔣翊武:武昌首義中流砥柱
蔡濟民:謙遜的首義元勛
陳炯明:另闢蹊徑的革命者
朱執信:民主革命的旗手
于右任:以筆為刀的元老
吳稚暉:盡力的率性文人
蔡元培:昔日暴力運動推崇者
章太炎:理性革命的倡導者
章士釗:同盟會的堅定同盟者
秋瑾:名副其實的鑑湖女俠
鄒容:刀頭引頸《革命軍》
陳天華:難酬蹈海亦英雄
林覺民:俠骨柔情甘赴死
馮自由:華僑中的革命元勛
吳玉章:誓死造反的書生
鄒魯:不折不扣“反對派”
丘逢甲:一顆丹心為統一
唐才常:從改良走向革命
吳祿貞:蓋世之傑抱憾殉國
何紉秋:革命者背後的女性
附錄一:辛亥革命前的主要起義
附錄二:辛亥革命前的主要團體

《前言》賞讀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日。一百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曲折艱苦的道路,同時,這也是一條充滿希望和成就的路。在辛亥革命之前,被封建王朝統治兩千餘年的中國,更是在西元1840年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拖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淖之中。隨之,中國的黑夜降臨了,中華民族的噩夢開始了。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義的槍響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驚醒了人們的噩夢,喚來了中國的黎明。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在辛亥革命之前,各方誌士們用血肉之軀為拯救中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嘗試,雖然屢戰屢敗,卻始終屢敗屢戰,並用鮮血和生命喚醒了更多的仁人志士。終於,他們將腐朽的清王朝徹底摧毀!
這一顛覆了封建王朝統治的革命浪潮,因其開天闢地的重大使命注定要永載史冊,注定要被後人去關注去記述,也讓我們記住了孫中山、陳其美、黃興、宋教仁……不過,也許是由於對辛亥革命事件本身的過度關注,反而“忽略”了更多的掀起這沖天浪潮的仁人志士,尤其是為辛亥革命的誕生而用不同方式進行鋪墊的人物。因此,我們嘗試一反常規地以為“人物”作傳的形式,來展現辛亥革命的緣起與發生。因此,本書不僅涵蓋了上文提到的辛亥革命的領導者,還納入了秋瑾、陸皓東、鄒容、陳天華等那些未及辛亥的先驅們。
事實上,即便是辛亥革命的直接參與者,比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這個名稱就“忽略”了那些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連屍骨都未被安葬於此的烈士們。同樣是仁人志士,同樣是為辛亥革命做過鋪墊的先人,歷史應該對他們有著同樣的公平的對待。然而,由於一百年的漫漫歷程,由於當時特定歷史條件的局限,由於現存史料的缺乏,由於人們更關注“辛亥革命”事件本身,更由於本書篇幅所限,因此,我們只能選擇出部分代表性人物。在遺憾之餘,謹向所有參與那場變革中國歷史的事件的人們,尤其是向那些無名烈士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不可否認,也無須諱言,辛亥革命並非一個人或一些人振臂疾呼乃至拋頭顱灑熱血的結果,其中有歷史發展的必然,亦有方方面面的人物的鋪墊使然。鑒於此,本書便選擇納入了張之洞這一清王朝中的關鍵性人物,他雖然站在革命者的對立面,不過,亦是將“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等理念具體實施到楚荊大地,繼而使得武漢三鎮有了革命的基礎,並為革命者選擇在武昌打響辛亥第一槍提供了契機。同時,本書還選擇納入了康有為和梁啓超這兩位改良運動中的保皇派領袖,他們既不為清朝統治者所歡迎,甚至遭到致命的打擊與驅逐,同時亦被革命派所詬病,甚至被視為革命的阻撓者,不過,他們所尊崇的維新與改良在當時不失為一股新思潮,並不失為為辛亥革命的鋪路者之一。
不論是名垂青史的志士,還是默默無名的烈士,以及革命的合作者,甚或是間接參與者等,均應在辛亥革命這一宏大背景下予以一定的定位與地位。因此,我們一定要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傳,以緬懷當年的人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