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公式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人性公式R=GS/Z(雲南昆明管文華 )

人性公式R=GS/Z雲南昆明管文華 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性。什麼是人性?人性是怎樣形成的?影響和決定人性的因素有哪些?人性有什麼特性?
人的大腦神經活動有哪些規律?神經系統是怎樣傳遞刺激?刺激是怎樣發揮作用的?環境力環境強度包涵什麼東西?“東西”一詞為什麼不能用於表述人類?人類有什麼特性?自然性社會性與人性是什麼關係?人與人有哪些本質區別?如何表示這些區別?人的心理行為的實質是什麼?是什麼驅動人的心理行為?影響和決定智力的因素是哪些?智力的高低如何表示?用什麼東西來反映?
在自然界裡,凡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事或物都可以用數值來表示,關鍵是用什麼作為表述單位,人性、智力同樣是有運動、變化、發展性,是否可以用數值表示?對於具體的個體,如何用具體的數值區別個體與個體的人性和智力?
揭開人的面紗,明確用數值區別人與人的區別——《人性公式
《人性公式》的目的就在於回答上述問題。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人 性 公 式  

 R=GS/Z

管文華

目錄
引言
 第一篇 人性與刺激

第一章 人性的概念

第一節 人性的定義

第二節 人性的形成

第三節 人性的特點

第四節 人性與有機體的關係

第二章 刺激

第一節 刺激的定義

第二節 刺激的屬性

第三節 刺激的分類

第四節 刺激原則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五節 刺激能量的計算

第二篇 人性機制

第三章 神經元

第一節 神經元的形態結構

第二節 神經元的分類

第三節 神經場

第四節 神經迴路

第四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 視覺

第二節 聽覺

第三節 皮膚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四節 內臟感覺器官

第五章 大腦神經活動

第一節 大腦的結構

第二節 大腦的功能定位

第三節 大腦神經活動規律

第四節 大腦神經刺激性病變

第六章 神經系統

第七章 神經傳遞通路

第一節 上行神經傳遞通路

第二節 下行神經傳遞通路

第三篇 人性形成的控制因素

第八章 遺傳

第一節 遺傳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遺傳變異

第三節 遺傳率

第四節 健康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五節 遺傳率的計算

第九章 環境

第一節 環境強度

第二節 年齡係數

第三節 大腦神經活動強度

第四節 個體置身環境的時間

第五節 環境力

第六節 環境力的運用

第七節 防禦機制

第四篇 人性的決定因素

第十章 自然性

第一節 自然性需要

第二節 需要係數

(圖)人性公式

第三節 需要

第四節 自然性公式的運用

第五節 自然性與人性的關係

第十一章 社會性

第一節 社會性需要

第二節 需要係數

第三節 需要值

第四節 社會性公式的運用

第五節 社會性與人性的關係

第六節 社會性與自然性的關係

第十二章 人性公式

第一節 人性公式推理

第二節 人性公式的驗證

第三節 人性方向

第四節 人性公式的運用

第五節 人性發展曲線

第六節 抑制程度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五篇 人性與心理行為的關係

第十三章 人性與心理的關係

第一節 心理過程

第二節 心理分類

第十四章 人性與行為的關係

第一節 行為過程

第二節 行為分類

第十五章 人性與心理行為的關係

第一節 人性與心理行為的區別

第二節 人性與心理行為的聯繫

第六篇 智力公式

第十六章 智力決定因素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一節 反應速度

第二節 記憶力

第三節 人性

第十七章 智力影響因素

第一節 歸納綜合力

第二節 推理演繹力

第三節 聯想力

第十八章 智力公式

第七篇 豐滿人性

第十九章 人性的曙光

第三節 人性的分離

第四節 人性的差異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五節 生命的本能

第六節 人的特性

第七節 人的生存存在發展規律

第二十章 造就萎縮人性的要因

第一節 社會化缺失

第二節 錯誤社會化

第三節 不完全社會化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二十一章 建立豐滿人性的措施

第一節 人文關懷教育

第二節 人本管理

第三節 獎懲機制

第二十二章 高級社會形態的結構

第一節 人性的釋放

第二節人性的內斂

第三節 人性人格人品

第四節 政治、票子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第五節 國家富紳窮人 

 附表:字母與計算公式

引 言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漢語裡有一個詞,叫“東西”,按詞典解釋,“東西”可以泛指一切物或事,可以說,茶杯是“東西”,開水不是“東西”,但是,不能說,這人是“東西”,或者這人不是“東西”。“東西”一詞可以實用於自然界一切的物或事,然而,唯獨不能實用於人類個體。人是什麼呢?柏拉圖說:人是兩腳直立沒有羽毛的動物,柏拉圖的學生拿著一支撥光羽毛的雞問:這也是人?當然不是,有人說,人是會思維的高等動物,自然界裡,俗話說,鳥有鳥言,獸有獸語,猴子能夠墊物摘下樹上的果子,螞蟻找到食物能夠通過觸角互傳信息,人的思維是什麼呢?言語?思考?鹿能夠群體穿山越嶺,兔可以有準備地逃離虎豹豺狼的襲擊,這難道不是思維?只不過是一種程式簡單的思維而也,其它動物同樣具有腦子,只不過是腦量比低於人類。“高等”,就是高層次的等級,長頸鹿可算是最高層次,那么,長頸鹿可不可以說成是人類個體?生理學上解釋,人是具有頭、頸、軀幹和四肢的動物,巨晰也具有頭、頸、軀幹和四肢,唯一多餘的是,股後一條長尾。狼孩卡瑪拉為狼養育,以狼為伴,晝伏夜出,茹毛飲血,這與狼有何區別?植物人,勿用質疑,病變前當然是人,精神病患者,當然也是人,但是,或多或少與完全意義上的人類個體多少有些區別,失去雙腿或是雙臂的人,應當說比嚴重精神病患者更富有人情味。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所謂社會關係,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關係,實質上,也就是人後期成長發展過程,作用於人類群體在人腦所映射出的一種大腦活動內容。嬰兒不接觸社會,不能說嬰幼兒就不是人類個體,胎兒同樣是人類個體。

(圖)人性公式人性公式

什麼是人?或者說如何給“人”這一概念定義,按邏輯學的闡述,定義的方式是種差加屬性,人是動物,這是關鍵一詞,凡有生命、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動作行為的生物體,人類均把它們稱之為動物,動物一詞,概括所有的能夠獨立運動的生命體,當然也包括人類,動物是種概念,屬性是什麼呢?也就是說,人區別於其它任何動物而為人類群體所共有的屬性是什麼?換句話,簡而言之,人性是什麼?
什麼是人性?第一篇 人性與刺激
第一章 人性的概念
自人類以來,由於人與其它動物的共存,使之人類對於自身的定義,一直追釋於人類的表面結構或外在形式。事實上,人類不但與其它動物存在本質的區別,而且,人與某些具有人體形態的有機體之間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這個區別就是人性。在地球上,任何試圖替代或等同於人類的其它動物或人為製造的機器均不存在人性,人性是人與其它動物或某些具有人體形態的有機體,或者人為製造機器的區別標誌。由此,對人的解釋,首先必須弄清人性的實質。
什麼是人性?
第一節 人性的定義
從茹毛飲血到兩腳直立,從繫繩記事到繪畫藝術反映思想感情,隨著人類文明的推進,由於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分類,出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考慮,對人性的考問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不可缺遺的環節,各色人物粉墨登台,高調叫喊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以所欲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不得免也”。東半球從善惡論人性實質,爭論未出高低,西半球轟轟烈烈,出於政治的目的,分分出場上影。
亞里士多德提出以下述三個公理作為人性的命題。一是人是自然地合群的動物,既然人只是成群地生活;二是人是自然地社會性的動物,既然人可能集合成有組織的團體而生活;三是人是自然地政治性的動物,既然人集合在這些廣大的總的社會裡,這些社會是由許多親緣關係和地區關係的集團構成的。
悲劇主義哲學家尼采認為:“個人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創新的東西,絕對的東西,一切行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
馬基雅弗利認為構成人性永恆的基礎是情慾,提出人性的公理:人是兇惡的,不論誰想建立一個國家並給它制定法律,他就應該預先假定人都是兇惡的,而且一有機會就總要表現出他們的兇惡性,此外,這種兇惡性很少是勇敢的。人是自賤的。人總是驕傲自大。人是不會忘記悔辱的。人又是多變的。人對外觀和威望是敏感的。人尤其是平庸的。等等。
笛卡兒提出,人性的本質是有四個意義:精神本性,肉體本性,合成本性以及完全本性。休漠將人性區分為兩個境界:一個是原始境界,這時候個人是自私的,但對自己團體裡的幾個人卻是溫柔的;一個是成熟境界,這是由社會生活的經驗陶冶而成的,有時候比較虛偽一點,有時候傾向於更多的同情。費爾巴哈認為:人性就是理性、意志和感情,神聖的三位一體。康德從支配人們行為的意志開始,最後找到超驗的絕對律令:人性就是理性。
心理學鼻祖,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類主要是生物的有機體,他的主導動機是肉體的需要。說,人是由推動低等動物相同的衝動所驅使的快樂主義的生物。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家馬克思埋葬了上帝,提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斷然否定:“不,人性是沒有的,人就是自由,人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人的存在並不以人的現成本質為前提,人的存在先於人的本質。”薩特堅決反對把人性構想為一種定義、一個範本,或者至少是一條不可避免的發展規律,就好像支配小麥或青菜生長變化的那種規律。薩特認為:“懦夫之所以是懦夫,不是由於它的本性是怯懦的,不是因為他有一個膽怯的心,肝或頭腦,不是由於它的生理構造,人身上決沒有膽怯的天性,造成懦夫的東西,是他自己的行為。”
事實果真如此?事實上人性是存在的,而且是真實客觀的,自人類產生政治以來,人性問題,一直就是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所直面回答的問題,但是,一方面,由於人性在意識、行為上的表現形式的千奇百怪、變化萬千,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同一個個體,在不同的成長、發展時期,表現形式各不相同,甚至前後矛盾,另一方面,人類群居創造了人類智力,智力創造了政治,政治就像狐狸一樣詭異,染指政治,不是豐盛的油水,就是肝腦塗地。在自然界裡,虎有利牙,鹿有長腿,人類自身沒有防禦、攻擊外來侵襲的武器,生存的方式只有選擇群居,群居帶來個體間的競爭激烈,個體為維持自身生命的生存存在,在群體中占有一席之地,於是不得不隱匿意識,詭異行為,由此,使得人性進一步神秘詭異,因而,泰山北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從人猿到兩腳直立,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演繹歲月。一直以來,人類總是以一個固定的外在物質生存形式——有機體,存在於自然界裡,這種為人類所特有的有機體,具體表現為:頭、頸、軀幹、四肢對稱均勻;流線似的體型;有脊椎;四肢分離,上肢,下肢功能各異;絕大部分體表光潔;胎生;雜食;大腦發達,大腦與體重的比值即腦量比,名列動物界第一。依據人類個體的有機體,可以看出,猩猩、巨晰、或是去毛的雞等動物,肯定不屬於人的概念的範圍,機器人當然也不屬於人類,既使是將CUP移植於猩猩腦體內。但是,狼孩卡瑪拉是否屬於人類?一九七三年,法國攝製了一部紀錄片,內容反映,在一九四一年,一個七歲名叫伊馮的小孩,囚禁在一個小村莊的農舍里,三十三年與世隔絕,四十歲時被釋放後,伊馮表情木然,一般的日常生活均不會料理,對聲的反映也不強烈,只能機械地任人支配。
事實上,人類由於群居,造就了相互交流的語言工具,為了生存,思維的程式日漸複雜,而且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人類可以借鑑總結上一代及歷代人類的生存經驗教訓,不斷地豐富完善自己,人類還可以製造工具,還可以創造文字,等等,所有的一切,均是動物界一切動物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這一切均是為人類所共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人性,就是有機體在外界長期刺激作用下而產生的為人類所特有的屬性。
卡瑪拉是不是屬於人類?伊馮究竟如何界定,電視劇《雄膽俠獅》主人公——文孫特,獸面人身,仗義俠膽,富於同情心,知廉恥,曉禮義,又是什麼呢?不言而意,作為人類個體,起碼的必須具備人類所具有的共性。
第二節人性的形成
人類在延續族種生存的進化過程中,個體的大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大腦控制著個體的生存活動,個體活動將所感觸、感受、感知的外界刺激,源源不斷,通過傳導神經系統,傳送給大腦,從而不斷豐富了大腦的活動內容,食草動物,善於奔跑,食肉動物,善於撕咬,人正是由於思考,才促進了發達的大腦。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在自然界裡,人類個體的腦量比達到了0.02至0.025,而且,隨著人類的進化,用腦的不斷頻繁,這個數字還可能呈上升的趨勢,與之相比,鯨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動物,其腦量比僅為0.003,猿類的生理與人類個體最為相似相近,但是,腦量比卻不到0.01,人類的大腦在自然界裡名列第一,人類的感覺官非常的協調靈敏,而且接收外界刺激的範圍可以堪稱動物界第一,源於人類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人類的進化超脫了野性,逐步形成區別動物界任何一種動物所具有的特性。
人類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內容就是人性,人性的形成主在依據刺激,把一個個體比擬作一台先進的奔騰處理器,有機體就是處理器的硬體設施,刺激則可稱之為有機體的軟體裝備,人類個體離開刺激,實質上,有機體不過是一具活著的“屍體”。刺激支持著人類個體大腦神經活動運行,人類個體的大腦神經為刺激作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前提。作為個體以外的所有物質,包括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等,所有的一切,經過個體感覺器官的感知,通過神經傳導通路傳遞,至中樞神經,由大腦加工處理,時間的推移,個體有機體的不斷成長,從幼兒到成人,刺激源源不斷地輸給,大腦活動內容逐漸充實,個體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屬性。
生命的發展具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人類個體從嬰兒到成人,經歷不同的時期,有機體的成長、成熟循序漸進,大腦對刺激的需求需要經過一個“原始積累”,一蹴而就,只能是將人等同於機器,人類個體的大腦必須經歷記憶、聯想的程式,在大腦神經發展不同程式階段,大腦神經對刺激的接收,需求不同的類型和數量,刺激的類型和數量,簡稱刺激類量,刺激類量超過或高於大腦神經活動需求,大腦神經活動就會出現排斥現象,一般來講,兒童在半歲至二歲之間,聽覺語言中樞、視覺語言中樞、和運動語言中樞,開始向成熟階段趨向發展,相應地,大腦神經活動對語言等條件刺激量需求增強,而此時,若對個體施加高層次的刺激,諸如數學運用、哲學理論等,有機體就會對這種刺激產生排斥或不接收,這種現象稱之為壓抑刺激溢滿,壓抑刺激溢滿很容易造成大腦神經組織的損傷。所以,超前的神童後期,多數會出現偏執現象或憂鬱感。反之,刺激類量品質太低或跟不上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進展,大腦神經活動就會對某類刺激產生闕限,例如,聾啞人的造成,事實上,很多喪失聽覺能力的人,其不一定喪失語言功能,之所以十聾九啞,就是因為語言刺激跟不上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發展,造成語言闕限。大腦神經活動闕限是有程度輕重不同之分。程度的輕重,起決於刺激類量的多寡,及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發展,單純僅只是由於刺激類量跟不上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發展,後期的補救,雖然需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終歸可以彌補這一闕限,例如,出生在純使用漢語家庭的嬰兒,對英文的闕限,可以通過後期的強化刺激而得以彌補,當然,彌補這種闕限,受個體的發展局限,人類個體的生命終歸只是一段期限。但是,由於刺激類量錯過大腦神經活動的發展,這種闕限,補救是無法挽回的,法國電影,伊馮就是例子。
刺激類量必須與大腦神經的活動及中樞神經的發展同步增長。在有機體的大腦神經開始發育成長階段,其它動物的大腦神經活動已經達到高峰階段,動物的壽命較短而大腦神經發展較早,在有機體正需要刺激源源不斷地供給時,動物的大腦神經對刺激類量已經溢滿。所謂溢滿,就是指大腦神經成長成熟而對刺激類量所產生的排斥現象,它取決於大腦神經活動對刺激的容量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數量、質量。有機體的腦量在1400克至1200克之間,而在其它動物中,大腦神經最發達的猩猩,其腦量也只不過只有400克,當然,其它動物的大腦神經活動較之容易產生溢滿。有機體對刺激的溢滿,通常在36周歲左右出現這種現象。
人類個體接收刺激類量非常的廣泛,而且,只有廣泛的、源源不斷的刺激類量,協同個體的發展,人類個體才能超脫於其它動物,從而區別於其它動物。人性的發展依賴於有機體的成熟發展,它是有機體發展基礎之上,通過刺激類量的作用,隨之有機體的成長成熟逐漸產生形成的特有屬性。人性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有機體成長成熟的過程。
第三節 人性的特點
人性是在人類個體生理基礎上,通過刺激類量作用,從而產生的,區別於其它有機體大腦神經活動的綜合反應。
人類個體的大腦神經活動單位主要有,神經聯繫、暫時神經聯繫和信分點三類。
神經聯繫和暫時神經聯繫,是由刺激類量作用不同程度,產生的不同級別的大腦神經活動單位。神經聯繫是大腦神經活動的最高級單位,它的形成是由於強烈的刺激、或長期的同類刺激作用於大腦神經,造成大腦神經之間較為穩固的聯繫,這種聯繫,在長時期內得不到同類刺激的作用,也可退化為暫時神經聯繫。暫時神經聯繫是大腦神經之間一種暫時的聯繫,是一種高級神經聯繫,暫時神經聯繫,通過強化同類刺激,也可由高級神經聯繫上升為最高級神經聯繫。
信分點是大腦神經活動的最低級單位,是神經聯繫和暫時神經聯繫的基礎,通常,信分點不參與大腦神經的活動,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作用下,信分點才可能作出反應。神經聯繫和暫時神經聯繫的退化,最終就是信分點,信分點經過強化刺激,同時也可以上升為暫時神經聯繫或神經聯繫。
有機體的大腦具有優先排斥、綜合集中、強化退化、遷移互換、抑制交替等五個神經活動規律。
個體在不斷刺激作用下,由於大腦神經活動按規律運行,從而致使某一系列神經聯繫不斷得到強化,使之處於主導地位,處於主導作用的某一系列神經聯繫,由此支撐著大腦神經活動的內容和範圍,人性於是呈顯出相對穩定性。
穩定性是人性的主要特點之一,它是在刺激長期作用下,經大腦神經活動,在一定時期內,處於主導地位的某一系列的神經聯繫(簡稱主導神經聯繫)支配,決定大腦神經神經內容、方式、範圍的結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類個體,總是按一定的思維方式處理問題,總是按一定的習慣生存於世,等等這些,就是人性穩定性的外化形式。當然,人性的穩定性是相對的,並非是一成不變。
誠然,人性並非是取決於某一主導神經聯繫,而是所有大腦神經活動的綜合反應。有機體的生存存在發展總是斑斕繽紛,神經聯繫的強化,依據於人的生活經歷而發生變異,任何一種神經聯繫都不可能永享主導神經聯繫的地位,人性是刺激的作用,有機體接受的刺激是極其複雜繁多的,某些神經聯繫、或暫時神經聯繫,由於不斷得到強化,總是威脅著主導神經聯繫的地位,而大腦神經活動的優先排斥、抑制交替規律強撐著主導神經聯繫的地位,因此,人性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複雜性。
人性的複雜性不僅僅只是大腦神經活動的複雜、多樣,而且具有刺激的複雜、多樣。由於刺激的複雜和多樣,所以才帶來人性的複雜化,任何其它動物,限於腦量而對刺激的容易溢滿,大腦神經活動,故而單純簡單,當然,人性的穩定和複雜,與人類個體腦量比是有密切的關係,人類的140億個大腦神經細胞而使之具備對刺激接收的大容量,決定了人性的複雜化,然而,人腦畢竟有限,刺激過量,最終還是會造成溢滿,所以,主導神經聯繫的地位不得不加強。人腦並非象電腦一樣,可以更換信息、儲備磁碟。
但是,人類個體是不斷發育成長的個體,從幼兒到少年再到成人,需要經歷一個時間的程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性也在不斷發展,人性的穩定是相對的穩定,這種穩定是具有指向性的穩定,在個體發展成長階段,某些神經聯繫、或暫時神經聯繫,由於刺激的不斷增強,從而強化上升為支配大腦神經活動的主導神經聯繫。但是,隨著刺激的改變,主導神經聯繫,由於大腦神經活動的強化退化規律,某些神經聯繫退出主導神經聯繫的行列,相反,另外一些得到強化的神經聯繫、或暫時神經聯繫,則浸入主導神經聯繫的體系,從而改變了主導神經聯繫的組成,人性正是在這樣一個不斷改變、不斷完善、不斷充實、保持相對穩定的過程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不斷發展而成,人性是有發展性的特點,人性也具有大小之別。
人性的發展性特點,是由於大腦神經活動的開發發展,及主導神經聯繫的不斷完善而產生的。人性的發展性,是波浪前進、螺鏇式上升,它並不是一往直前,一條直線直通天,而是進中有退,退中有前,曲回前進。
當然,人類個體是生命體,生命的發展必然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且,有機體的腦量並非是無窮的,受腦量的限制和大腦神經活動優先排斥、強化退化、抑制交替規律的影響,人性的發展不可能是無限的,有機體生命一旦結束,人性也就隨之宣告終結。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生命發展的規律。所謂物極必反,人性發展到了最高峰階段,大腦神經活動對刺激的容量就會出現溢滿。硬性強化刺激,勢必導致人性的反向發展。人性是有局限性。
人性的局限性源於個體的腦量比和生命的限制,它是人類個體區別於一切機械電腦的主要特性。所有的人為機器,它都不可具有生命,而且,它所儲備的東西,也不可能受到限制,即使記憶體暴滿,它也可以通過釋放來清理記憶體。有機體的大腦,可不能“釋放”記憶體。
再者,人性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差異性。由於每個個體所處社會環境和其經歷不同,而且,每個個體受遺傳的牽制,同一類刺激,個體願不願接受,依據於個體的神經系統的“功效”和“性能”,個體接受刺激,是有選擇的,大腦神經活動受優先排斥規律的支配,刺激是大腦神經活動的源泉,但是刺激是否發生作用,卻受個體大腦神經的控制,不同的個體,由於所受刺激和大腦神經活動不同,因而,其人性也各有差異,且每個大腦神經活動正常的個體,在生命發展的全過程中,其人性各有特異,自然界裡,絕對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彼此只可能是近似,絕對不可能等於。人性具有大小,人性是可以計算的,某兩個個體,即使在某一特定階段,人性值相等,這種相等,也只是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下的數值相等,並不說明這兩個個體的人性相等,人性的構成包括方方面面,在自然界裡,根本就不存在兩個完全等同的個體,即使是克隆體,同樣存在著差異,首先是時空的差異,其次還有環境的差異等等,這種個體與個體的區別,使之每一個不同的個體都對應一個人性,不同的就是人性的差異性。人性的差性還包括另一層含義,就是同一個個體,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反應屬性。人性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專屬性,一個個體,具有一個大腦神經系統,有機體是唯一的,個體的神經系統是單一的,個體對刺激的接受、處理也是由唯一的神經系統擔負,任何其它組織、器官均不可代替,由此,一個個體,有且僅有唯一的一個人性發展軌跡與之對應。
人性的穩定性和複雜性的特點,是人性的兩個重要特點,任何其它動物,雖然具有大腦神經的活動,但限於腦量比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數量,其大腦神經活動都較為簡單,大腦神經活動的特點都不具有複雜性。人性的複雜性,包括大腦神經活動的複雜、多樣、鬥爭、變化、繼承、發展等等,其根源於刺激類量和大腦神經活動可反映的質量數量,其它動物,其大腦神經活動可反映出差異性、發展性、局限性和專屬性的特點,少數的甚至反映出穩定性的特點,但是,複雜性的特點僅屬於高質量的大腦神經的人類個體,複雜性是人類個體的“專利”。穩定性一般表現為大腦神經活動的最終宗旨的恆定,個體的生存具有目的性,大腦神經活動的最終宗旨,始終貫穿於個體的一生,電腦雖有繁雜的運行程式,但是,電腦終歸不是生命體,所以,任何人為的機器,它都不具有人性的任何特點,機器可以複製,人類個體可以克隆,局限於時空的限制,複製人與“原件”在人性上絕對不可能等同一致,人性具有差異性,專屬性和發展性。
第四節人性與有機體的關係
人類是高智慧型的動物群體,個體不但外觀不同於其它動物,而且,其實質區別于飛禽走獸之類。人,能利用刺激和處理刺激,並在刺激中發展完善自己。個體能夠通過大腦神經活動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電腦雖然能夠思維,並有語言,而且能夠代替人類的部分腦力或體力勞動,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或是未來,也許人類能夠製造一種外觀酷似人形,而且對信息的處理達到人的某些境界的機器,然而,機器終非是生命體。人類個體從實質上可分為有機體和人性兩大部分。有機體即組成個體生理機制的生命體,外觀上包括頭、頸、軀幹和四肢,生理只是構成人體的各種器官和組織,人性是支配個體的行為實體,是個體大腦神經活動的綜合反應,是區別於任何動物的本質屬性。人,具體地說,就是可以通過環境而實現自己,並改變環境,即使是科技發展到使電腦能夠識辨環境,但是,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環境的變化光怪陸離,電腦只能按預定程式作出效應。人不但可以參予環境,適應環境,而且可以創造環境,改變環境,人類之所以區別於任何試圖取代人的動物或創造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類個體具有人性。
借用電腦的術語,人性與有機體的關係,相當於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關係,用比喻的方法來說,人性就是電腦的軟體,而有機體則就是計算機的硬體,沒有硬體的出現,也就不可能有軟體的產生,而沒有軟體,硬體無非是一堆無用的廢鐵,硬體先於軟體的產生,而軟體則制約著硬體的運行,有機體先於人性的出現,而且,有機體是實實在在,摸得著,看得見的物質生命體。沒有有機體的產生,也就不可能有人性的出現,人性制約支配著有機體;沒有人性,有機體豈不等同於其它動物之類,甚至只是一個單純的生命體。人性與有機體共同構成人類個體。
人是具有人性的有機體,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人性的個體,也就不成其為人類個體,因此某些個體,雖然具有人體結構和外形,但是,沒有人性,終究只是具有人體結構和形狀的特殊動物而也,狼孩卡瑪拉、阿瑪拉,晝伏夜出,茹毛飲血,除了具有人體形狀和結構,剩餘的,還有什麼能與狼相區別呢?題外話,本文作者系法務部命名的理論專家。本文計十萬字。
(本文已成書稿,約10餘萬字,誠徵贊助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