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

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

當你拼寫姓名拼音時,你的習慣是怎樣的?是借鑑國際慣例或英語名字的拼寫方法,先寫名、後寫姓?還是按照中文拼寫的順序分別標註?國家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即將出台,此規則將明確規定,人名漢語拼音拼寫方式予以統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後。

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首屆中國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閉幕。李宇明昨天會議間隙接受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將會出台一系列相關規範,其中包括《標點符號用法》和《數字用法》修訂,《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和《漢語拼音正詞法》的修訂等。李宇明介紹說,現在人名漢語拼音拼寫上出現了比較混亂的現象,需要規範。“國際場合的運動員和國際會議上的學者姓名書寫都有這個問題,把外國人也搞亂了。”

同時,《標點符號用法》和《數字用法》修訂工作在技術上已經完成。李宇明介紹說,此次修訂就是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用法的規範和認可,比如數字用法修訂,主要涉及的是對阿拉伯數字用法的修訂,“比如3、5人”現在規範使用為“三五人”,標點符號用法上比如標題上允許用空格等。

方案公布時間取決於行政程式。李宇明表示,《標點符號用法》和《數字用法》的修訂在技術上已經完成,已經經過審定委員會審定,現在正在走行政審批報批程式,“至於啥時間能向社會公布,要看行政程式要多長時間。”

李宇明稱,《標點符號用法》《數字用法》修訂的態度比較審慎,到各地都進行調研。2009年7月至8月,《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的44個漢字字形微調問題成為最受關注和質疑的問題。

觀點

“自主招生應樹立母語精神”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昨天批評說,高校領導人獲得招生自主權之後,不考語文反映了國人沒有樹立母語的精神。

此前媒體報導說,在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試中,上海有四所高校或放棄了對理科生考察語文科目,或乾脆規定全部考生僅測試數學和英語兩科。

李宇明表示,現在確實存在母語教育的弱化現象,很多學生不喜歡語文,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對語文課並不感興趣,如何讓語文課變得有滋有味,是語文教育的一個課題。對出席研討會的專家的現場調查顯示,母語水平的滑坡問題是專家在語言文字問題上最關心的問題。

規範

當你拼寫姓名拼音時,你的習慣是怎樣的?是借鑑國際慣例或英語名字的拼寫方法,先寫名、後寫姓?還是按照中文拼寫的順序分別標註?

不用煩惱了,國家語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即將出台,此規則將明確規定,人名漢語拼音拼寫方式予以統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後。

假如你的名字叫張大山,今後拼寫漢語拼音時就得規範為姓在前、名在後,即ZhangDashan,而非Dashanzhang或Dashanzhang等顛倒寫法。

那么,有了統一規範的姓名拼音要求,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在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首屆中國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期間,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表示,接下來將會出台一系列相關規範,其中包括《標點符號用法》和《數字用法》修訂,《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和《漢語拼音正詞法》的修訂等。李宇明介紹說,現在人名漢語拼音拼寫上出現了比較混亂的現象,需要規範。“國際場合的運動員和國際會議上的學者姓名書寫都有這個問題,把外國人也搞亂了。”

同時,《標點符號用法》和《數字用法》修訂工作在技術上已經完成。李宇明介紹說,此次修訂就是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用法的規範和認可,比如數字用法修訂,主要涉及的是對阿拉伯數字用法的修訂,“比如3、5人”現在規範使用為“三五人”,標點符號用法上比如標題上允許用空格等。

解讀

雲南省教育廳語言文字管理處處長金程認為,國家語委將出台《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有一定道理,也很有必要。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種盲目跟風的現象,模仿英文姓名的書寫方式,即名在前、姓在後,其實這是很不規範的。比如在一些國際性會議、體育賽事等場合,經常會見到姓與名排序顛倒或姓名縮寫五花八門的現象。

此外,在一些該用漢字的場合,卻偏偏不用漢字用拼音,比如一些商標、商品包裝上。“拼音是不能單獨使用的,必須和漢字一起使用。”金程介紹,儘管早已出台相關規定,但類似混亂現象一直得不到根治。其主要原因在於宣傳力度不夠、規範意識不強等。

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姓名拼寫亂象,記者特別向金程請教了最規範的寫法。比如一個名叫“張大山”的人,他的姓名拼音正確寫法為ZhangDashan,而Dashanzhang或Dashanzhang都是不規範的寫法。

金程介紹,事實上,漢語拼音統一“姓在前名在後”的規定,已經是一個老話題。根據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76年修訂並經國務院批准頒布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以及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頒布實施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中國人名譯名一律使用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分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均須大寫。如LiHua(李華)、WangJianguo(王建國)。

其中,姓名應儘量使用全稱,若譯名過長確需縮寫,則姓用全稱,名用縮寫(名的首字母大寫),如ZhangZ.Y.(ZhangZhaoyang張朝陽)、OuyangX.Y.(歐陽向遠)。

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增加,使用人名拼音的場合越來越多,金程認為,《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的出台,將有利於提高全民的規範意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銀行賬戶、出國護照等。同時,有利於社會高速、準確運轉,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統一拼音寫法後,會不會導致重名過多,進而失去名字的獨特性?金程表示,目前中文姓名的書寫混亂已經讓一些外國人看得雲裡霧裡,因此要具體到哪一個字,尤其是同名重複的,還是要有漢字註解。

小曾是雲南大學財會專業大四學生,現在正準備忙著找工作。小曾說,在求職過程中申請外企職位時,需要用漢語拼音填寫自己的姓名,會尊重對方要求,把自己的姓氏寫在名字的後面。但是如果去國內企業求職時,我還是會按照我們自己的習慣把姓氏寫在前面。

雲南大學法學專業研二學生小萬說,以前從來沒有人要求他把姓氏寫在名字後面。“我們去辦銀行卡或者是訂機票的時候,要填拼音不都按照我們自己的習慣順著寫的。”小萬的朋友小張也認為,中國人學外國人把自己的姓氏寫在後面這種做法不太好,但是應該把國內國外的情況區分開來。“在國外,我們要適應別人的環境,在國內還是讓外國人來適應我們的習慣吧。”

西方國家大都是名在前姓在後,但是也有例外,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就與我國人名相似,也是姓在前名在後。而在亞洲,受中國文化輻射範圍的許多國家,如日本、韓國、緬甸、越南、蒙古等都是姓在前名在後。

徐秀連是來雲師大學習漢語的韓國留學生。她告訴記者,在韓國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漢語名字,人們在用韓文或是中文書寫自己的名字時,都是把姓氏寫在前面。“在用英文書寫自己的名字時,我習慣把姓氏寫在名字的後面。”

日本女生YuriJimichi說,日本人的名字和中國人一樣,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但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受西方影響很深的國家,所以我們在用羅馬拼音寫自己的名字時都會按照西方的習慣,把姓氏寫在名字的後面。”

網友

黑夜吹哨:強烈支持,是中國人學什麼洋名?我兒女的名字就是姓、輩、名。連輩分都不能丟掉,這是文化傳統的傳承。不然,中國人以後可能連中文名都沒有了。

南京網友:別老拿所謂的國際慣例說事,也別啥事都將就外國人的習慣。讓老外逐步明白我們的傳統,尊重我們的傳統,理解我們的傳統,習慣我們的傳統。

漳州網友:這次我支持國家的規定。中國人就是要有,姓、輩、名、字。就算輩跟字丟了,也應該讓姓在名前面,那才是中國人的姓名。

廣州某網友:字元的書寫講究的是方便性和習慣性,與別人溝通的書寫則講究通俗易懂。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頻繁,為了更好地溝通,書寫的方式略有改變也是很正常的。就因為如此要硬性改變,談何與國際接軌?

網易新西蘭網友:寫漢語拼音的時候把自己的姓全部大寫不就行了,比如說張婷寫成TingZhang,這樣外國人中國人就都知道了。前面後面有什麼區別?

網易歐洲網友:國內交流用不著拼音姓名,國際交流名前姓後是通用標準,此規定似乎是在為和外星人交流做準備。

評論

《拼寫規則》可以出台,但適用範圍不是強制要求每個公民,而應是圖書、期刊、報紙、電視等出版機構、新聞機構,以及對外交往的文書、國際學術會議等。事實上,現在出現人名漢語拼音拼寫的混亂,不在於日常生活,而在於公開出版物、公開場合中,沒有統一規則。從公民個體看,使用怎樣的人名漢語拼音拼寫辦法,是個人的權利,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即可。而且從約定俗成看,為交往方便,沒有規則,大家也是樂於採取彼此接受的拼寫方法的,對於已經習慣的方法,沒有必要修改。

立規則限制“姓名拼寫”的自由,也是“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的現實演繹。捍衛姓名拼寫的權利,與遵循拼寫規範的義務,就像公民社會性的“硬幣兩面”。追求書寫個性,不應摒棄遵守拼寫規則的前提。

姓名拼寫,宜遵從公序良俗。當情緒化的執拗,肯向統一性的“先姓後名”拼寫規則“低頭”時,你我的名字,才能既易於識別,又能映襯出自身的文化氣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