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文化新論

人名文化新論

《人名文化新論》是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人名文化新論

人為什麼要有名字,人名如何發展演變,人名的形式結構,人名的內隱含義,等等,都是由文化這個總根派生出來的,都可以從文化學的角度加以解釋和驗證。

就連人名的物質材料——語言文字,也是文化在表層的投射反映,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從文化學角度對人名進行較系統的研究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作者簡介

王建華,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帶頭人,浙江省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華東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語言文字套用》雜誌編委。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紹興文理學院黨委書記,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已出版《文化的鏡像——人名》(1990)、《語用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1993)、《老舍的語言藝術》(1996)、《語用學與語文教學》(2000)、《現代漢語語境研究》(2002)、《語用研究的探索與拓展》(2009)等專著,主編《21世紀語言文字套用規範論析》、《資訊時代報刊語言跟蹤研究》等著作和教材16部,還在《中國語文》、《語言文字套用》等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十多次獲得各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包括中國高校優秀社科成果獎一次,省政府獎四次(一次突出貢獻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陳望道修辭學獎一次。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一項,省部級社科規劃研究項目四項,正主持省社科規劃研究重大和重點項目三項,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一項。

目錄

初版本序

第一章 人名·語言·文化

第一節 人名現象與人名學

一 紛繁複雜的人名現象

二 源遠流長的人名學

三 文化研究視野中的人名學

第二節 人名與文化

一 文化的形態與人名的系統

二 作為語言現象的人名

三 作為文化現象的人名

第二章 人名文化的類同性

第一節 性質和功能的類同

一 物質材料的基礎

二 符號化的系統

三 人類文化的標誌

第二節 起源和演變的類同

一 “文化的人”標誌之一

二 人名所指的變遷

三 螺旋式的軌跡

第三節 現象與內涵的類同

一 人名與崇拜、禁忌

二 人名與社會發展

三 人名與尋根意識

第四節 人名文化類同性尋源

一 人類的智力素質、理想追求大體一致

二 文化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

三 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

第三章 人名的表層形態差異

第一節 語言形式的差異

一 漢語的人名形式及特點

二 其他民族的人名形式及特點

第二節 結構模式的差異

一 姓+名式

二 名+姓式

三 姓、名缺一式

四 聯名制結構

第四章 人名的文化內涵差異

第一節 漢族人名系統的文化內涵

一 姓、氏的文化內涵

二 名、字的文化內涵

三 號、謚的文化內涵

四 女性人名的文化內涵

五 人名與陰陽五行

第二節 其他民族人名系統的文化內涵

一 人名的宗教色彩

第五章 人名文化的衝突與交融

第六章 人名文化的心理透視

第七章 人名文化的社會烙印

第八章?人名文化的當代鏡像

第九章 人名文化的反作用

第十章 多元文化環境中的人名問題

修訂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