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橋窯址

亭子橋窯址

亭子橋窯址揭露了7條窯爐遺蹟,其中二號窯保存基本完整,分窯床與火膛兩部分,通斜長8.7米,具有短而寬的特點。窯壁不見用土坯磚疊砌現象,推測是長條狀圓拱形窯室。同時窯址發掘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仿青銅器造型的原始青瓷禮樂器,以及形式多樣的各類窯具。

簡介

由故宮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古陶瓷學會、德清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瓷之源”原始瓷與德清窯學術研討會24日至25日在德清舉行。本次會議是在2007年德清火燒山、亭子橋原始瓷窯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召開的。故宮博物院、中國古陶瓷學會、北大、復旦、台北故宮博物院、韓國全南大學等80多位專家參加會議。
與會專家在聽取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建明副研究員關於火燒山窯址、陳元甫研究員關於亭子橋窯址考古發掘成果介紹的主題報告後,考察了考古發掘工地現場,觀摩窯址出土的原始青瓷標本。與會專家圍繞火燒山、亭子橋原始瓷窯址考古成果,進行論證與研討,一致認為德清縣具有悠久的制瓷歷史,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原始瓷器誕生地及中心產地,至戰國時期原始瓷燒造達到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火燒山、亭子橋原始瓷窯址正是這段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
亭子橋戰國窯址,揭露了7條窯爐遺蹟,其中二號窯保存基本完整,分窯床與火膛兩部分,通斜長8.7米,具有短而寬的特點。窯壁不見用土坯磚疊砌現象,推測是長條狀圓拱形窯室。同時窯址發掘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仿青銅器造型的原始青瓷禮樂器,以及形式多樣的各類窯具。
窯址出土的大量原始青瓷產品,主要有仿青銅的禮樂器和一般生活日用器。多數產品胎釉結合良好,質地堅硬,扣之發音清脆,釉面勻淨瑩潤,玻光感強,不論是成型工藝,還是燒成技術,還是產品質量,堪稱原始青瓷中的精品,其物理性狀甚至已完全可與東漢成熟青瓷媲美。
專家們認為,德清火燒山、亭子橋是國內首次對原始瓷窯址的考古發掘,是中國瓷窯址考古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重大學術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