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S.P.

亨廷頓,S.P.

亨廷頓,S.P.,美國政治學家。早年就讀於耶魯大學,後在芝加哥大學與哈佛大學獲碩士與博士學位。

正文

亨廷頓,S.P. 亨廷頓,S.P.
歷任哈佛大學政府學講座教授、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哈佛大學政府學系主任,曾參與創辦《外交政策》雜誌,擔任過美國國防部等部門的顧問,1977~1978年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計畫小組的負責人。1987年因其在比較政治學領域中的貢獻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主席。代表著作有《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1968)、《現代社會中的專制政治》(1970)、《民主的危機》(1975)等。
亨廷頓運用比較歷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開發中國家的政治現代化與政治發展的過程,從而奠定了他的政治發展理論的基礎。他認為:國與國之間最重要的政治差異,不在於政府統治形式的不同,而在於政府統治程度的高低。政治發展是“現代化的政治性後果”,這種後果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它既可能有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現代化,也可能導致政治的衰敗。政治現代化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政治的制度化。強有力的政黨制度的形成是提高制度化水平的核心。只有大力提高政治制度化的程度,才可能緩解現代化中國家在社會經濟現代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大眾政治參與壓力,從而確保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定,最終實現社會的現代化。一個政治體系的組織與程式的適應性、複雜性、自立性和凝聚性,是界定其制度化程度的 4個主要變數。亨廷頓的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強調在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定與政治秩序。他認為,“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權威的確立先於對權威的限制”。這實際上賦予政治穩定同政治民主同等的價值地位。
亨廷頓的理論對政治發展演進路線的闡述,對政治參與影響政治發展的分析,對政黨發展與政治制度化之間關係的探究,有助於人們認識現代化中國家的政治現象,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但他忽視了官僚制度在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也忽視了這些國家過去的殖民地歷史留下的深刻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