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號潛艇

亨利號潛艇

亨利號潛艇是海戰史上第一艘擊沉敵艦的潛艇。1864年2月擊沉了北方聯盟一艘最大的戰艦,是海戰歷史上潛艇首次成功擊沉戰艦,然而之後它卻在返航途中神秘消失於茫茫大海中。時隔130多年後,人們又重新發現了有關它的線索。

歷史背景

美國內戰是一場艱苦的革新和引人注目而又影響廣泛的文化變革,經過這場戰爭,不但整個國家永遠被改變了,而且戰爭的形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1860年到1861年初,南方諸州紛紛投票脫離聯邦政府。1861年4月,南方聯邦奪取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海上要塞薩姆特堡&Fort Sumter後,亞伯拉罕·林肯命令北方聯盟的軍隊對南方的重要要塞和港口進行炮擊和封鎖。1864年初,南卡來羅納州正處於美國內戰的緊要關頭,陸地上遭受著北方聯盟的猛烈炮擊,海上通道也被北方聯盟的艦隊嚴密封鎖。南方聯邦同英國的貿易往來大大受阻,軍火供應也因此受到影響,有很大缺口。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打破北方聯盟對查爾斯頓港的海上封鎖。他們把完成這一重大任務的希望寄托在了一種新式秘密武器上,就是被稱作亨利&H.L.Hunley號的“潛水魚雷艇”。早在1861年南北雙方都在研製自己的潛艇,而北方聯盟的研究進展得比較緩慢,由於南方聯邦需要一種快速有力的武器來扭轉戰局,同時南方聯邦的幾個海濱城市裡的人們對發展潛艇的興趣很高,南方很快走到了潛艇發展的前頭。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戰爭爆發時,南北海軍共有各型艦船42隻,不過北方海軍占有明顯優勢。鑒於此種情況,南方海軍只得借用美國潛艇“開山鼻祖”富爾頓當年留下的潛艇設計方案和圖紙,建造了幾艘潛艇。1862年2月,在經過了兩艘原型潛艇的航行試驗後,“亨利”號順利下水並馬上開往前線。

1863年,亨利號已經成功試水,同年8月,亨利號被運送到查爾斯頓。此時,人們對這種神秘武器的威力已有所了解,期望這艘神秘的潛水武器能夠打破北方聯盟的封鎖。但是南方聯邦的軍隊認為亨利號的建造者賀瑞斯·亨利和辛格·考普斯只不過是一些工程師和成功的商人,他們既沒有從軍經驗,也不懂海戰,肯定不懂得操控這么一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因此把亨利號轉交給海軍處理。自此,亨利號開始了它的坎坷旅程。

征戰歷程

第一次沉沒

水中沉睡的亨利號 水中沉睡的亨利號

南方聯邦的海軍接管亨利號潛艇之後,立即成立了一個小分隊擔任該艇的船員。經驗豐富的海軍中尉約翰·A·佩因自告奮勇擔任這艘潛艇的船長,至於其他志願者的身份則不詳,他們都是生平第一次操控一艘潛艇。就這樣,亨利號在一個海軍軍官的帶領下,由一群志願者操作著為它的第一次出征做準備。然而不幸的是,亨利號在詹森堡碼頭遭受了一次災難性的打擊,沉入了海底。有4名船員生還,其他5人則遇難。根據一個名叫查爾斯·哈斯克的船員描述,操作尾舵的約翰·A·佩因中尉不知何故突然控制操縱桿使潛艇下潛,而那時艙門卻還開著。南方聯邦並未因此而喪失信心,事故發生後,駐守查爾斯頓的貝爾瑞格德將軍立即命令採取一切措施將沉沒在海灣底部的潛艇打撈起來。

第二次沉沒

在亨利號要進行第二次出征之前,賀瑞斯·亨利說服了海軍官員,決定選用來自蒙貝爾對潛艇操作熟悉的人員駕駛亨利號。於是亨利號直接開赴到它被製造出來的地方——位於蒙貝爾的帕克斯&里昂機械廠,並從那裡挑選了一批新人來操控亨利號,其中還有該機械廠合夥老闆的兒子托馬斯·帕克斯,其他人則是來自蒙貝爾或者是機械廠的工人。 即使這樣,這些新船員的經驗也沒有派上用場。1863年10月15日,亨利號在進行一次例行的下潛演習時再次不幸沉沒。艇內8名船員,包括賀瑞斯·亨利本人在內,都未能倖免。即使是賀瑞斯本人在指揮潛艇的操作,他也依然未能使船員們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至今仍未能弄明白的一點是,為什麼在亨利號第二次下潛時,他卻在尾舵的位置。南方聯邦再次設法把亨利號從海底打撈起來。潛水員潛到海底時,驚奇地發現亨利號一頭扎在海底的污泥里,與海底的平面成30度角。

紀錄誕生

1864年2月17日晚上8時許,在中尉喬治·狄克遜的指揮下,8名艇員奮力搖動曲柄軸,驅動著“亨利”號潛艇秘密潛入北方海軍基地———查爾斯頓港,悄悄逼近北軍的“豪薩托尼克”號巡洋艦,並成功地發射了一枚重達90磅的魚雷。晚上8時45分,“豪薩托尼克”號的瞭望手又累又冷,但他沒有任何鬆懈。關於南方聯邦秘密武器的傳聞不時出現在他的腦海中。突然他發現戰船的右舷處有什麼東西浮出海面,初看起來像是一頭浮出海面噴水玩的小鯨魚。但他馬上意識到這樣的東西不太可能是小鯨魚,他們的戰船可能會遭到南方聯邦的神秘武器攻擊,於是他馬上拉響了警報。戰船上的水手們迅速各就各位,並向不明物體不停地射擊,但已經來不及了。兩分鐘後,“亨利”號頭部的“長桿魚雷”猛烈地撞擊著“豪薩托尼克”號右舷的水下部位。只聽得一聲巨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大型水面艦艇的紀錄誕生了。

神秘消失

喬治·狄克遜中尉看到已經準確擊中敵艦,便急忙指揮8名艇員改變方向,全力駛離作戰區域。但狄克遜很快發現,雖然他們的推進速度已經達到了極限,但“亨利”號不但沒有撤離戰區,反而慢慢地向正在下沉的“蒙薩托尼克”號靠近。就這樣,狄克遜及另外8名艇員在完成攻擊後帶著勝利的喜悅同他們的潛艇一起,成了“豪薩托尼克”號的殉葬品。直到1995年,人們才發現此潛艇的殘骸就在離事發點1000碼之處。

專家研究

據報導,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國家安全機構的專家們,

科學家在調查該潛艇鎮流器的管道 科學家在調查該潛艇鎮流器的管道

日前開始對第一艘擊沉敵方軍艦的潛艇———“亨利”號展開研究。科學家們將移除這艘潛艇船身外部的銹殼。科學家發現,當工作人員首先將潛艇內的遇難艇員的遺骸移走,然後用三維立體成像技術將遺骸所在的確切位置在電腦中進行標記時,發現每個船員仍堅守著各自的崗位。而且,遺留下的骨骼碎片也沒有混合,在有些地方,骨架還倚在曲柄上。這表明他們都沒動地方,沒有任何逃生的意向。或許船員們就靜靜地呆在潛艇內,等著海潮將“亨利”號托出海面。在強大的海浪和激流面前,他們再也無法回家,就這樣他們因為缺氧一個接一個窒息而死。也許他們計算錯了在海底能停留的時間。他們原本以為,能在海底堅持,比方說1小時,不過計算出了誤差。所有人都在緊張和興奮中等待,他們的腎上腺素開始上升,等到有人注意到這一點時已經晚了。或許沒有人注意空氣不足,應該升上水面的問題也無法說清是什麼情況。可是,科學家最近對其前艙門的X射線探測向人們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艙門的前端比觀察窗高出一些,看起來像微微敞開一樣。艙門有可能被打開過。如果艇內進水,海水不斷湧入,可以料想的是至少潛艇兩邊的船員,隨著水位上升,會試圖逃到中間艙門所在的位置,從而出現艇內混亂的情況。據科學家們推測,“亨利”號沉沒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是指揮塔上的玻璃艙門遭到“豪薩托尼克”號巡洋艦襲擊並被擊中,導致海水進入;第二種可能性是船員們吸完了潛艇中的氧氣,以至於他們在到達岸邊或者浮出水面之前就窒息死亡,導致潛艇沉沒;第三種可能是“亨利”號在擊沉了巡洋艦“豪薩托尼克”號之後,由於攻擊距離太近,自己也被“豪薩托尼克”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於盡的悲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