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時

亥時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基本信息

來歷

中國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今的兩小時。相傳是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解釋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十二時辰制

亥時亥時

子時(23時至01時)

丑時(01時至03時)

寅時(03時至05時)

卯時(05時至07時)

辰時(07時至09時)

巳時(09時至11時)

午時(11時至13時)

未時(13時至15時)

申時(15時至17時)

酉時(17時至19時)

戌時(19時至21時)

亥時(21時至23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