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

7.平均低潮位1.32米。 (1)常風向W,出現頻率10.37%。 (2)次常風向SW,出現頻率9.39%。

概況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組建於2003年6月,是交通部部署在我國北部海域的一支專業救助隊伍,主要負責我國北部海域及黑龍江幹線,也就是繡針河口(北緯35度05分10秒、東經119度18分15秒)至平山島北端(北緯35度08分30秒、東經119度54分30秒)的連線和北緯35度08分30秒緯度線以北水域的國內外船舶、水上設施和我國北部沿海水域遇險的國內外航空器及其它方面的水上人命救助;負責以人命救生為目的的海上消防;承擔以人命救生為直接目的的船舶和水上設施及其他財產的救助;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戰備)、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和雙邊海運協定等國際義務。
全局現有職工780名,其中船員、應急反應救助隊員占職工總數的70%以上。下設煙臺、天津、秦皇島、榮成、大連五個救助基地和一個應急反應救助隊;擁有各類救助船舶14艘,其中,1940KW救助船舶5艘、3200KW以上救助船舶6艘、4480KW快速穿浪救助船1艘、快速救助艇2艘,分別部署在秦皇島、大連、天津、渤海海峽、長島、龍口、煙臺、石島、青島等重點海域的12個長年待命點;在交通部救撈局的直接領導下,在轄區水域部署救助直升機2架,固定翼飛機1架。
建局以來,全局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落實交通部黨組提出的“三精兩關鍵”工作總目標,按照“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技術精湛、在關鍵時刻能起關鍵作用”的要求,緊緊圍繞海上人命救助中心任務,嚴格執行“關口前移、站點加密、動態待命、隨時出擊”的動態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大力發揚“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助精神,全力構建水下、水面和空中一體化的海上立體救助體系。四年來,共完成值班待命12000艘天,出動救助518次,救助遇難船舶116艘,救助遇險人員2957人,獲救財產價值達30.2億元。成功救助了“利達洲18”輪、“遼漁18”輪、“魯壽漁0768”輪等遇險船舶,承擔了“神舟5號”、“神舟6號”載人飛船海上應急救援保障任務、中俄 “和平使命—2005”大型軍事演練、濟南軍區“前衛-206B”軍事演習和赴泰國搶險救援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務,贏得了地方黨委政府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讚譽,為我國北方海域的海上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救助基地簡介

天津基地

天津基地,始建於1963年。1963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上海海難救助打撈局在上海、煙臺、天津、溫州、青島五地建立海難救助站建立,名稱“上海海難救助打撈局天津救助站”;1974年5與25日,國家計畫委員會批准交通運輸部建立健全上海、廣州、煙臺救撈局,天津救助站1975年1月1日劃歸新成立的交通運輸部煙臺海上救助打撈局,更名為“交通運輸部煙臺海上救助打撈局天津救助站”;2003年6月28日,國家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救助打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實行救助與打撈正式分開,成立了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東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天津救助站歸屬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更名為“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天津基地”。
概況
天津基地設在天津市塘沽區新港,位於海河口天津港船閘附近,南與渤海石油公司相鄰,北與新港船廠隔海相望,西臨渤海石油路,地理坐標為:北緯38°59ˊ05〞、東經117°43ˊ15〞。
基地下設救助管理科、後勤科、辦公室、應急救助分隊,目前有職工51人。
基地陸域占地面積6691平方米,現有順岸碼頭總計180米,海域使用面積52000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合計3513平方米,配有救助、應急搶險設備。
基地職責與任務
在救助局的領導下,負責基地周邊海域快速救助和搶險打撈,擔負遇險船舶、設施、航空器等人命救助,以及以人命救助為目的海上消防、財產救助和打撈;
協助所在行政轄區及周邊的地方政府,對內河水域發生的險情或事故,組織實施應急救助和搶險救災工作;
擔負轄區執行動態待命任務的專業救助船舶、救助飛機和應急反應救助(分隊)的支持保障工作;
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完成上級主管機關交辦的其它搶險救助工作。
救助待命值班
天津附近海域設有北海救助局救助待命2號位,配有救助待命船舶全時值班。
曹妃甸南10海里(北緯38°50ˊ、東經118°25ˊ)、天津大沽口錨地、天津基地碼頭都是救助船舶動態待命的位置。
基地救助值班室擔負全時救助通信值班,應急救助分隊擔負全時應急救助待命。甚高頻(VHF)使用23頻道。
基地碼頭及航道情況
天津基地順岸碼頭於1995年竣工,為前板樁承台結構型,碼頭面寬為12米,與辦公樓角接近處面寬為10米。碼頭主要功能為供救助船舶停靠,碼頭上部荷載較輕,平均每平方米荷載2噸,纜樁系柱力為20噸。北側碼頭,泊位長度為115米,泊位水深分別以5000噸艙口駁船和4400千瓦拖輪船型為設計依據,前沿設計水深為負6米;東側碼頭,泊位長度為65米,泊位水深以700噸工程駁船船型為設計依據,前沿設計水深為負5.5米。由於天津港是淤泥地質,並為平緩淺灘,受到潮、流影響,天津基地港池、航道有泥沙回淤變淺情況,使用時要了解水深變化情況。
基地順岸碼頭港內航道與天津港船閘東航道成42度交角。
天津港水文氣象介紹
(一)潮汐:天津港每日發生高低潮兩次,屬不規則半日潮,有日潮不等現象,低潮顯著。根據歷年統計資料其潮位特徵如下(以理論深度基準面計算)。根據歷年資料統計,天津港潮位特徵如下:
1.最高潮位5.83米(1992年9月);
2.最低潮位負1.08米(1957年12月18日);
3.平均海平面2.56米;
4.最大潮差4.37米(1980年10月26日);
5.平均潮差2.47米;
6.平均高潮位3.77米;
7.平均低潮位1.32米。
渤海灣西岸有風暴潮,天津港受強東風的影響時,潮位較高。
(二)潮流:大沽口錨地漲潮流流向西北,平均流速0.8節,最高流速1.7節;落潮流流向東南,平均流速0.66節,最高流速1.6節。
(三)冰凍:天津新港地區每年12月開始至翌年2月份為冰凍期,歷時三個月。1月份冰況較嚴重,冰厚5—20厘米,流冰範圍離岸20—30海里,不影響航行。
(四)風況:天津新港地區常風向為西南,出現頻率為9.90%,其次為東南向,頻率為8.44%,強風向為東北,最大風速為28.3米/秒,年平均發生七級以上的風約11次,其中大部分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4.2米/秒。夏季多出現東風、東南風、西南風,其頻率分別為3.04%、3.17%、2.12%。冬季多出現西北風、西北西風、西風,其頻率分別為2.97%、2.56%、2.30%。7—8月份有時受颱風邊緣之影響,偶爾發生強大的東北風,7級以上風日占1%—7%。
(五)波浪:天津港受季風影響較大,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影響本海區的主波向為NNE~E向。常浪向為ENE和E向,頻率分別為9.68%和9.53%,強浪向為ENE向,大於1.5米的波浪頻率為1.35%,次強浪為NNW向,大於1.5米的波浪頻率為0.89%。
(六)霧:天津港歷年霧多集中在秋冬兩季,全年10—12月為霧期,年平均霧日為14.6天。年最多降霧日26天(1972年),月最多降霧日為12天(1973年1月)。
(七)氣溫:天津新港屬於大陸性氣候,最高氣溫處在7、8月份,最低為1月份,歷年平均氣溫為12.0℃,年最高平均氣溫16.1℃,最低平均氣溫8.7℃,極端最高氣溫39.9℃(1995年),極端最低氣溫負18.3℃(1953年)。
(八)降雨量:天津新港地區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近40年中最大降水量為1083.5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278.4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2.9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91.5毫米(1975年7月30日)。
天津港口救助資源
(一)醫療:天津基地將天津港口醫院(二等甲級)做為海上救助的傷病員陸上定點醫療急救協作單位,其負責對我海上救助的傷病員實施應急醫療服務,當海上救助有傷病員送到塘沽時,天津港口醫院按照我們的要求調派醫護人員和救護車到碼頭或機場救護傷病員。特殊情況下,還可通過120請求當地其他醫療部門協助。
(二)消防:目前天津地區水上專業消防單位為天津港集團公司公安局消防科,他們配備有“津港消1號”消防船,擔負著天津港船舶的消防工作,受天津市公安消防局直接指揮。也可通過119請求當地消防部門進行碼頭船舶滅火。還可通過天津海事局調用在港其他有消防能力的船舶參加滅火。
(三)交通:來往津、塘和天津港地區的海、陸、空交通便利,乘飛機到天津濱海機場,海上有日、韓國際客輪航線和大連客輪航線,天津市內和塘沽乘坐火車、長途汽車都很方便。
(四)船舶補給、維修:
1.主副食供給非常便利。
2.燃油,天津港船舶燃油供應公司可滿足供應。
3.淡水,天津基地可滿足供應。
4.船舶修理:有新港船廠、勝寶旺船廠、中港一航局船廠等。
天津基地通信(聯繫)方式
基地地址:天津市塘沽區新港渤海石油路423號 郵政編碼:300452

榮成基地

榮成基地,始建於1976年10月,1979年底竣工。2003年6月28日,國家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關於《救助打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實行,救助與打撈分開,成立了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東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榮成救助站歸屬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更名為“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榮成基地。
概況

榮成基地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桑溝灣北岸的蜊江港, 南距石島28海里,北距成山頭30海里,扼渤海海峽要津,控黃海北部海域,地處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地區及俗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的成山角海事多發海域。地理坐標為:北緯37°08′54″71、東經122°30′03″66。
基地下設救助科、後勤科、辦公室、應急救助分隊,目前有職工26名。
基建總投資375萬元,其中,專用救助碼頭202米,引堤1026米,後方生產生活設施4844平方米,占地67.4畝。2002年,交通運輸部從強化海上救助出發,投資2500萬人民幣對原有港池航道及後方設施進行疏浚和改造,並興建救助專用直升機停機坪,基地救助能力和規模得到進一步提高。
基地職責與任務

在北海救助局的領導下,負責基地周邊海域快速救助和搶險打撈,擔負遇險船舶、設施、航空器等人命救助,以及以人命救助為目的的海上消防、財產救助和打撈;
協助所在行政轄區及周邊的地方政府,對內河水域發生的險情或事故,組織實施應急救助和搶險救災工作;
擔負轄區執行動態待命任務的專業救助船舶、救助飛機和應急反應救助的支持保障工作;
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完成上級主管機關交辦的其他搶險救助工作。
救助待命值班

榮成附近海域設有北海救助局救助待命4號位,配有救助待命船全時值班。
石島錨地、石島碼頭、榮成基地碼頭都是救助船舶動態待命的位置。
基地救助值班室擔負全時救助通信值班,應急救助分隊擔負全時應急救助待命。甚高頻(VHF)使用23頻道。
基地碼頭及航道情況
北海救助局榮成基地救助碼頭,水泥砌成,突堤式,外側兼作防波堤,不能靠泊。碼頭總長1228米,其中,引堤長963米(含預製場l65米),過渡段34米,堤頭29米,碼頭202米(-6.5米和-4.7米各101米)。碼頭位置:37°08′54″71N、122°30′03″66E,碼頭走向63°-243°,航道8.5海里,寬40OM,設定航標14個,當地高程比黃海高程高1.5米。
直升機停機坪
坐標X=13860; Y=55850
面積:2525.14m2(含通往停機坪的道路)
鋪砌結構型式:現澆C35F300混凝土大板面層。層厚0.35米。
強度:fcm=5.0Mpa
救助專用航道
1、航道走向:
由內向外,由350°—170°,轉至335°—155°,外接天然深水航道的走向為270°—90°,再接走向275°—95°的天然深水航道,最外端航道走向為285°—105°。
2、航道長度:
總長度為13.4千米,其中人工開挖2.5千米,天然深水航道段約10.9千米。
3、航道寬度:
航道寬度40O米。
錨地
為下列四點連線內:
1、37°06′00″N,122°38′OO″E;2、37°06′00″N,122°39′21″E;
3、37°04′39″N,122°39′21″E;4、37°04′39″N,122°38′OO″E。
該錨地水深為-23.5米至-28.5米,水域清爽,底質為泥沙底。
蜊江港水文氣象介紹
(一)潮汐: 蜊江港潮汐性質屬不規則半日潮。根據桑溝灣碼頭處1983年5月15日1984年5月14日的潮位資料,及桑溝灣北口和南口1984年3月23日至4月21日各1個月的潮位資料統計:
1、最高高潮位:2.36米最低低潮位:-0.40米
2、平均高潮位:1.87米平均低潮位:-0.75米
3、平均海平面:1.31米最大潮差:1.99米
以上潮位基準面為理論深度基準面(在1956年黃海平均海平面下1.195米)
(二)潮流:本區屬不規則半日潮海區,潮流運動形式以漲、落潮往復為主。漲潮流由桑溝灣北口沿東北—西南向進入灣內。漲潮流速0.39米/秒;落潮流與漲潮流反向為西南—東北。落潮流速0.41米/秒。
(三)風況:常風向為西南,頻率16%;強風向為東北。年平均風速3.4米/秒最大風速28米/秒(1960年7月28日)。多年平均,全年≥8級大風日數35.8天,最多年份84天(1960年),最少年份13天(1971年)。
(四)霧:年平均霧日數達36.7天(1976年),最少年份27天(1959年)。霧日多出現於春、夏兩季。
(五)氣溫:年平均氣11.1°C,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4.9°C(1956年8月2日、4日)。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2.8°C,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8.3°C(1977年1月4日)。
(六)波浪:據桑溝灣1983年5月至1984年5月波浪統計資料,常浪向、強浪向均為東南,頻率20%,最大波高1.44米。
蜊江港口救助資源
(一)醫療:榮成市中醫院距基地碼頭約3公里,是一所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的綜合醫院,交通便利,設備齊全。
(二)消防:榮成市消防隊距基地碼頭約8公里,屬三級站,各種消防車輛齊全,現有現役編制的兩個中隊,還有位於石島灣附近的事業編制的一個單位(屬地方政府)。基地碼頭共有消防栓9個,配置12個乾粉滅火器,基地無消防船、消防車。
(三)交通:榮成基地位於成山大道東端,道路寬闊,交通便利,市內1路公車終點站位於基地西100米處。離威海飛機場約20KM。
(四)船舶補給:
1、主副食基地均可補給,非常便利。
2、淡水、電:基地碼頭水、電齊全,隨時都可供應。
3、燃油類(主要指柴油、汽油、潤滑油等)要靠基地聯繫當地油罐車提供,油罐車載重一般有10T、15T、20T等。
榮成基地通信(聯繫)方式
基地地址:榮成市成山大道東段9號 郵政編碼: 264316

秦皇島基地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秦皇島基地,原名稱為:交通運輸部煙臺海上救助打撈局秦皇島救助站,始建於1978年9月,隸屬於交通運輸部煙臺海上救助打撈局。根據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救助打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交人勞發(2003)60號]——檔案精神,2003年6月28日救助與打撈正式分開,原交通運輸部煙臺海上救助打撈局秦皇島救助站更名為: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秦皇島基地,隸屬於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主要承擔待命船舶的後勤保障及秦皇島附近海域人命救助工作。
一、概況
秦皇島基地設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東鄰秦皇島煤四期碼頭,西接河北海事局突堤碼頭。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6′26″,北緯39.54′24″。
基地下設救助管理科、後勤科、辦公室、應急救助分隊,現有職工47人。
基地占地面積39250.7平方米,碼頭的長度為190米,海域使用面積27493平方米,陸地建築有辦公樓、庫房和門衛,總建築面積為 3239平方米,配有救助、應急搶險設備。
二、基地職責與任務
在救助局的領導下,負責基地周邊海域快速救助和搶險打撈,擔負遇險船舶、設施、航空器等人命救助,以及以人命救助為目的的海上消防、財產救助和打撈;協助所在行政轄區及周邊的地方政府,對內河水域發生的險情或事故,組織實施應急救助和搶險救災工作;擔負轄區執行動態待命任務的專業救助船舶、救助飛機和應急反應救助(分)隊的支持保障工作。
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完成上級主管機關交辦的其它搶險救助工作。
三、救助待命值班
秦皇島附近海域設有北海救助局救助待命3號位(39°10′N/120°15′E)配有救助待命船舶全天候待命值班。
京唐港外設有渤海灣冬季值班待命加強點(39°15′N/120°15′E),每年冬季北海救助局都派遣救助船舶到加強點執行值班待命任務。
基地救助管理科負責全時救助通訊值班和值班待命船舶及救助直升飛機的後勤支持保障;華英395艇擔負著秦皇島附近海域的人命救助待命任務;應急救助分隊擔負著秦皇島附近海域和秦皇島附近陸地水域的人命救助待命任務。
聯繫甚高頻(VHF)12頻道。
四、基地碼頭及航道情況:
基地碼頭位於渤海遼東灣西側,河北省東北部的秦皇島港區內,東鄰秦皇島煤四期碼頭,西接河北海事局突堤碼頭。地理坐標為北緯39°54′24″,東經119°36′26″。碼頭工程於1999年10月11日開工,2000年12月19日竣工,2001年9月20日交通部水運司組織有關單位對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基地碼頭為順岸碼頭,其方位為73°—253°,碼頭的長度為190米,寬度為17.8米。三個泊位:1號泊位停靠4400KW救助拖輪,長度63.6米;2號泊位停靠1200KW救助拖輪,長度37.25米;3號泊位停靠工程船舶,長度55.4米。其結構為重力式扶壁,在澆鑄鋼筋混凝土的胸牆上安裝350KN繫船柱12套,安裝DGH型橡膠護舷32套。
航道、港池情況: 1、航道方位為045°00′—225°00′,長度為995米,寬度為50米,航道及港池泊位水深按—5.6米掌握,掉頭圓水域直徑130米,港池占地40畝。 2、在正常氣象條件下,進靠基地碼頭的船舶的長度不超過70米,寬度不超過11米,船底富裕水深為0.6米。
五、水文、氣象等情況:
(一)氣象:
1、氣溫:根據秦皇島1960年~1980年氣溫資料統計
20年平均氣溫見下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氣溫(°C) -5.3 -3.5 2.4 9.4 6.0 20.5 24.2 24.4 20.1 13.8 4.8 -2.7
 2、降水:根據秦皇島1960年~1980年降水資料,全年降水量多集中於6、7、8三個月,這三個月的降水量之和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以上,特大暴雨全部發生在6、7、8、9月,而以7、8兩個月出現的次數為最多。
歷年各月平均降水量見下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降水量(mm) 2.5 5.3 7.2 27.8 38.0 86.2 213.3 168.7 60.9 32.6 9.4 4.3
 3、霧:根據秦皇島1978年~1980年資料統計,能見度小於1KM的大霧,平均每年有6.6d。
4、風:根據秦皇島海洋站1978年~1980年資料統計
(1)常風向W,出現頻率10.37%。
(2)次常風向SW,出現頻率9.39%。
(3)強風向ENE,出現頻率7.31%,大於或等於7級風的出現頻率為0.34%。
5、濕度:根據秦皇島1960年~1969年資料,年平均濕度為64%。
(二)水文
1、潮汐
潮型:秦皇島海區日分潮與半日分潮振幅之比(HK1+H01)/HM2為4.73,說明該海區潮汐類型為正規全日潮。秦皇島港潮汐特徵植如下:
最高高潮位 2.55m
平均高潮位 1.24m
最低低潮位 -1.43m
平均低潮位 0.53m
最大潮差 2.45m
最小潮差 0.02m
平均潮差 0.70m
平均海平面 0.89m
2、潮流
本海區基本為正規半日潮流性質,且潮流橢圓率較小,其絕對值在0.02~0.06之間,潮流呈明顯往複流形式,其漲潮流為WSW向,落潮流為ENE向。漲潮流流速略大於落潮潮流,平均落潮歷時大於漲潮歷時。
3、波浪
秦皇島海域波浪的波型主要是風浪及以風浪為主的混合浪,約占全年總次數的76%,海浪及以涌浪為主的混合浪約占22%。
根據秦皇島海洋站1987.3~1989.11年實測資料統計 :
·常浪向為S,出現頻率為21.52%
·次常浪向為SSW,出現頻率為9.18%
·強浪向為ENE,出現頻率為0.39%
·次強浪向為E,出現頻率為0.18%
4、冰凌
根據秦皇島歷年冰情觀察與統計,秦皇島海區每年冬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通常1、2月份冰情較重,結冰期一般從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份,近岸區域冰厚為10—40CM,浮冰量密集度較大,浮冰量最大漂流速度為0.7米/秒左右,方向一般為SW、WSW。
六、秦皇島港救助資源
秦皇島港口醫院(二級甲等),具有對各種常見疾病及外傷進行診斷和實施內外科治療的能力。
七、有關規定
(一)凡進出秦皇島港的船舶須提前向秦皇島海事局通航科提出申請,由通航科下達進出港計畫並轉至交管中心。交管中心對進出秦皇島港的船舶行使管理權,沒有進出港計畫的船舶,禁止進出港。
(二)我局進出秦皇島港的船舶,可提前向秦皇島基地調度室報告,由調度室值班人員向海事部門辦理進出港手續。
(三)船舶進出港前須與交管中心取得聯繫,獲準後方可進出港。
(四)船舶進出港或在錨地錨泊應守聽VHF16(話台)VHF8(交管中心)。
八、秦皇島基地通訊方式
基地通訊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港生街2號 郵政編碼 066012大連基地

大連基地是交通運輸部以交規劃發[2000]380檔案將其列入“十五”期間建設規劃,於2003年2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2004年11月初完工,2004年11月下旬通過我局初步驗收工作。2004年12月16日,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以北海救人字[2004]43號文,將大連基地籌建處更名為“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大連基地”。
一、概況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大連救助基地位於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羊頭窪灣內,地理坐標121008'E,38045'N。南面與山東半島共扼渤海,東臨黃海,距蓬萊港約63海里,距天津港約164海里,距秦皇島港約98海里,是我局目前功能最全的一級救助基地,主要承擔北方海區大連、旅順、老鐵山水道及周圍海域的人命救助的後勤保障及前沿救助的指揮工作。
大連基地南接大連今岡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北邊與中鐵渤海輪渡毗鄰,碼頭長190米,港池水深-7.7米,迴旋水域145米,可同時停靠8000KW和4500KW救助拖輪各一艘。基地占地面積31588平方米,擁有2100平方米的直升機停機坪一座;配套包括辦公、生產、生活等建築面積2350平方米;道路和場地面積15180平方米;配有快速救助艇、救助指揮車、救助搶險車、吊車、叉車、後勤補給車及工具機等較為齊全的救助輔助設備。
基地下設救助管理科、後勤科、辦公室、應急救助分隊和南隍城救助站(2006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詳情見救助站介紹),目前有職工25人。
二、基地職責與任務
在救助局的領導下,負責基地周邊海域快速救助和搶險打撈,擔負遇險船舶、設施、航空器等人命救助,以及以人命救助為目的海上消防、財產救助和打撈;
協助所在行政轄區及周邊的地方政府,對內河水域發生的險情或事故,組織實施應急救助和搶險救災工作;
擔負轄區執行動態待命任務的專業救助船舶、救助飛機和應急反應救助(分隊)的支持保障工作;
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完成上級主管機關交辦的其它搶險救助工作。
三、救助待命值班
大連附近海域設有北海救助局救助待命1號位和三號位,配有救助待命船舶全時值班。
基地救助值班室擔負全時救助通信值班,應急救助分隊擔負全時應急救助待命,甚高頻(VHF)使用69頻道。
四、水文氣象介紹
潮汐 旅順新港屬不規則半日潮港,受季風的影響,潮差不等。平均高潮間隙11時27分,平均低潮間隙05時16分,大潮升2.0米,小潮升1.6米,平均高潮位1.79米,平均低潮位0.46米,平均潮位1.13米。最大潮差1.94米,平均潮差1.33米。平均海面1.2米。
潮流 羊頭灣附近,漲潮為北流,流速3.5節;落潮為南流,流速3節。旅順新港口門外,漲潮流向東北,流速0.6節,落潮流向東南,流速0.9節。灣口及灣內流速較小,最大流速0.4節。
另外,據有關資料介紹,在港口外三羊頭東南沿岸400米左右寬度內,存在一“季節性強潮流帶”,一般發生在每年的6-10月份,潮流流向始終為從東南到西北,流速較大。
冰 據當地港航部門介紹,旅順港及外海水域除個別重冰年份外,絕大部分年份無海冰生成,經多年實踐證明,偶然的外海流冰不影響船舶航行。
風 該港多盛行西南和西北風。冬、春兩季多西北和北風;夏季多東南和南風。秋季多西南和南西南風。最大風速30米/秒,平均風速3.82米/秒。9月為風向轉換季節,北及西北風與偏南風交替出現。冬季風力較強,冬季每月大風日均為10天左右,風力一般在6-8級。
波浪 旅順港灣口朝向西南,SW向為羊頭窪海域的常強向浪,對港灣內產生影響的波向主要是WSW、SW、SSW三個方向。
霧 旅順新港每年3~8月為霧季,東南風時產生,風向轉偏北或西霧即消散。一般每月霧日2~3天,其中6~7月份最多,平均每月霧日6~7天,最多可達20天,且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8天,一般2~3天。其它各月持續時間較短,通常不超過1天。
五、航道及助航標誌介紹

老鐵山燈塔,老鐵山燈塔設在老鐵山西角的斜坡上,為一白色圓柱形鐵塔,燈高100米,射程25海里。附設備用燈和無線電指向標,是船舶夜間從西及西南方識別旅順新港的良好目標。
海貓島 ( 海蟒島 ), 位於羊頭灣西北方,距離約 5.6 海里,為一孤立小島,高度 105 米,甚為顯著,是船舶從北及西北方識別旅順新港的良好目標。
大羊頭 (144),位於羊頭灣北部,為一孤立突出的山嘴的頂峰,甚為顯著,是船舶識旅順新港的良好目標。
羊頭灣東側的三羊頭 (69.2)、南側的小廟山 (58.3),長咀等,都是良好的導航目標。
港口口門防波堤左右設有航標燈塔,西堤頭燈塔高7米,射程6海里,定紅。東堤頭燈塔高7米,射程5海里,定綠。航道設燈浮6個:1#浮有雷康閃(2)綠6s (右側標);2#浮閃紅4s (左側標);3#浮閃綠4s (右側標);4#浮閃(2)紅6s (左側標);5#浮閃(2)綠6s(左側標);6號浮閃紅4s (左側標)。
五、航道礙航物介紹
三羊頭兩側距岸 200 米以內有礁石;三羊頭以南沿岸有 1400 米長的岩石灘,其餘為沙灘。灣口兩側多礁石,向外延伸 50~250 米,船舶不宜靠近。
自灣南至老鐵山東角沿岸,3~11 月份有流動漁網,尤其是長咀北面在突出的較大面積的漁網,航行時應注意避開。
長咀西部距岸約 6 鏈處有一急流區。
長咀附近及進港左側有海帶養殖區和漁網區。
六、當地救助資源
醫療 旅順港區所在的開發區無正規醫院,但旅順口區有幾所醫院,如海軍406醫院、旅順區人民醫院(2甲),旅順急救站設在旅順區人民醫院,距離基地碼頭約13公里。
消防 旅順經濟開發區(基地所在地)住有旅順消防大隊二中隊,配備消防車2輛,消防中隊距基地碼頭約1公里。
交通 旅順基地交通較為方便,約每半小時一班公車至旅順汽車站,另每天有十班長途車,由大連火車站至大連對外經濟貿易學院。
補給 主副食的補給,油、水、物料、備件的供應情況
基地所在地目前尚無大型百貨和農貿市場,船舶主副食的補給及物料採購等須基地派車到旅順區內採買;基地碼頭可以加淡水,港務局碼頭只能加0#柴油;遼南造船廠距離基地13公里,其修造能力較強。
通信聯絡 基地甚高頻電話(VHF)在69頻道收聽,單邊帶(SSB)使有頻率同頻為8024KHZ,進出港船舶可以隨時呼叫。
交通管理 船舶位於(或駛往)旅順新港及附近水域,應及時向交管中心報告船舶動態,服從交管中心的監督管理。距離老鐵山燈塔20海里線及距三羊頭3海里線為船舶報告線。船舶進、出旅順新港通過報告線時,均要向交管中心報告,並在進港通過三羊頭3海里報告線時,向交管中心提出靠泊申請;船舶移泊或離港應提前15分鐘向交管中心提出申請。
船舶在旅順新港及附近水域需要錨泊時,必須提前向交管中心報告,並在交管中心指定的區域錨泊,任何船舶都應在主管機關對外頒布的錨地錨泊。
交管中心在旅順新港及附近水域的呼叫名稱為“大連交管中心”,呼叫頻道和業務頻道為10頻道,船舶在旅順及附近水域應保持10頻道收聽。
七、大連基地通信(聯繫)方式
基地地址:遼寧省大連市旅順經濟開發區興港路12號
郵政編碼:116052

南隍城救助站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南隍城救助站是按照交通運輸部黨組“三精兩關鍵”救助工作總目標的要求,為進一步加強渤海灣航運安全,實現及時、快速、有效救助而於2005年3月18日開工建設,2006年4月20日竣工,2006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救助站建設有120米長的突堤式碼頭一座,港池水深-8.3米,港池迴旋水域直徑188米,航道長900米,寬90米,可供1萬千瓦救助拖輪隨時進出停靠。辦公、通信、生活等陸域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現編制定員6人,劃歸北海救助局大連基地管理。另有900平方米救助直升機停機坪待建。
南隍城救助站建設於渤海灣中部廟島群島北端的南隍城島上,距離素有“東方百慕達”之稱的老鐵山水道僅8海里,距離蓬萊老港33海里,距離旅順新港28海里,與北海救助局煙臺基地、大連基地形成渤海海域救助體系鐵三角。其責任海域為老鐵山水道、渤海灣東部及周圍海域。北海救助局常年部署1艘3200千瓦以上救助拖輪在此駐守,實行24小時值班待命制度;每年冬季增派1艘快速救助艇值守,以保障該海域安全。
南隍城救助站位居渤海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可同時兼顧煙臺至大連、蓬萊至大連、龍口至大連三條客滾航線,大大縮短了周圍水域的救助半徑,救助力量快速反應速度提高1倍以上,對於保障黃渤海海域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