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亦稱“胡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從附圖中可見,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胡床,漢代自胡人傳人,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所謂床,《釋名》云:“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云:“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參考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
由於便於攜帶,戰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後來便發展為權利的象徵:“交椅”。
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 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寢具)。澄清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
摘句
《太平御覽·風俗通》:“靈帝好胡床”。《世說新語·自新》:“淵(戴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演繁露》:“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桓伊下馬據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陶榖《清異錄·陳設門》:“胡床施轉開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比如,最普通的李白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
再比如 李白詩《長干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其中的“繞床”,詩人意思是繞著門口的坐具,而不是一下子到了那個小女孩的房中,繞她睡的床跑。
杜甫《樹間》: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這首詩便直接點出了胡床二字。
白居易《詠興》: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 此詩中將胡床簡寫為“床”,從側面為馬未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胡床一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李白的《寄上吳王三首》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何日背淮水,東之觀土風。
坐嘯廬江靜,閒聞進玉觴。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
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灑掃黃金台,招邀青雲客。
客曾與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憐宋玉,願入蘭台宮。
這首詩中“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一句體現了胡床的便攜性,可以掛在牆壁上,隨時取下使用。
劉禹錫
《洛中逢白監同活游梁之樂同寄宣武令孤相公》:借問風前兼月下,不知何寄對胡床。宋代李頎《贈張旭》
露頂踞胡床,長叫三五聲。宋秦觀詞《納涼》:攜技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宋范成大《北窗偶書》:胡床憩午暑,簾影久俳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