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聯盟

亞洲大學聯盟是清華大學於2016年3月23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宣布,將以博鰲亞洲論壇為重要平台,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目的在於促進亞洲大學間的全面合作和深入交流。亞洲大學聯盟於2017年4月29日正式成立。

基本信息

組建背景

亞洲大學聯盟仿照的是已有的世界大學聯盟的構想。2000年,來自五洲四海的20所大學組成世界大學聯盟(WUN),是一個全球化的教學科研聯盟組織。討論問題主要是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全球高等教育研究和文化認知等四個領域。2000多位科研人員和高校學生與聯合國基金會世界銀行經合組織、世衛組織等國際性組織開展全球調研。歐美主要國際都有大學參加,包括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的謝菲爾德大學等,中國成員是浙江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而亞洲地區的大學合作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2003年,聯合國環境署和同濟大學就倡導提出亞太地區大學聯盟(RUC)。聯盟成員包括中國的同濟大學、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大學、格利菲斯大學和臥龍崗大學,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泰國的亞洲理工學院,以及美國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主要針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相關討論。現在清華大學提出的亞洲大學聯盟不局限於某一領域,是在科研、教育、學術等全景全方位促進亞洲的高等教育事業通力合作。

正式成立

2017年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鰲拉開帷幕。在論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宣布,為提高亞洲在世界上的話語權,由清華大學牽頭髮起的亞洲大學聯盟於2017年4月29日正式成立。

組建目的

清華大學邀請了20餘所亞洲重要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性高校共同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聯盟擬採取年會與年度活動相結合的活動組織形式,並以博鰲亞洲論壇作為聯盟重要活動和相關合作成果展示的平台,依託博鰲亞洲論壇的豐富資源促進亞洲大學之間以及大學與政府、工商界等之間的交流合作,包括亞洲大學聯盟峰會、亞洲大學聯盟學生論壇和學生教育科技文化交流項目。

組織形式

清華大學邀請了20餘所亞洲重要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性高校共同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聯盟擬採取年會與年度活動相結合的活動組織形式,並以博鰲亞洲論壇作為聯盟重要活動和相關合作成果展示的平台,依託博鰲亞洲論壇的豐富資源促進亞洲大學之間以及大學與政府、工商界等之間的交流合作,包括亞洲大學聯盟峰會、亞洲大學聯盟學生論壇和學生教育科技文化交流項目。[3]
亞洲大學聯盟將會採取年會與年度活動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依託博鰲亞洲論壇,促進亞洲各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快頂尖科技成果從學界向業界的流動速度,推進學校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實踐合作。聯盟的成立,會極大的促進亞洲科研事業的通力合作;整合教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屆時,學者、學生之間的交流將更加便利,有效應對亞洲以世界未來發展共性問題和挑戰,為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作出貢獻。

組建意義

亞洲大學聯盟的建立有利於匯聚亞洲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同培養根植於亞洲多元化文化環境的青年領袖人才;有利於促進國際創新合作,有效應對亞洲乃至世界未來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和挑戰;有利於加強亞洲各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之間的文化交流,加深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理解和互信,促進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有利於整體提升亞洲區域高等教育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推動亞洲高等教育的崛起。

創始成員

亞洲大學聯盟創始成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緬甸仰光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阿聯大學沙特國王大學與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15所高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