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氯酸鈉

亞氯酸鈉

亞氯酸鈉(SODIUM CHLORITE),白色或微帶黃綠色粉末或顆粒晶體,是一種強氧化劑,遇酸放出CIO₂氣體。亞氯酸鈉主要用於紙漿、紙張和各種纖維如亞麻、萱麻、棉、葦類、黏膠纖維等的漂白。亞氯酸鈉的理論有效氯含量157%,純度為80%以上的工業品其有效氯含量也達130%,相當於漂白粉的7倍。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特別是作為第四代消毒劑二氧化氯在醫療衛生、食品加工、水產養殖、飲水消毒、工業水處理及乾燥工藝等方面的進一步運用,亞氯酸鈉飲用水處理,除殺菌、滅藻、消毒性外,尚有脫臭效果。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至淡黃色,加入1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好消失;同時用蒸餾水作空白對照。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亞氯酸鈉

英文名稱:SODIUM CHLORITE

英文別名:Sodium chlorite; Alcide LD; CCRIS 1426;

Caswell No. 755; Chlorite sodium; Chlorous acid, sodium salt; 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 020502; HSDB 733; Neo Silox D; Textile; Textone; UNII-G538EBV4VF; Chlorous acid, sodium salt (1:1); Sodium chlorite [UN1496] [Oxidizer]; UN1496

CAS:7758-19-2

EINECS:231-836-6

分子式:NaClO₂

分子量:90.44

性狀:白色或微帶黃綠色粉末或顆粒晶體,是一種強氧化劑,遇酸放出CIO₂氣體。

危險性:有強氧化性。在175℃時即分解而發熱,與可燃物質接觸,即起猛烈爆炸,須注意安全。

儲運特性:庫房通風低溫乾燥; 與酸、可燃物分開存放

分類

固態

性狀

亞氯酸鈉亞氯酸鈉

白色或微帶黃綠色粉末或顆粒晶體,易溶解於水、與有機物接觸能引起爆炸。是一種高效氧化劑和優質漂白劑,相當於漂白精的 2 倍和漂白粉的 7 倍。稍有吸濕性,在常溫下較為穩定。無水物加熱至350℃時尚不分解,含水亞氯酸鈉加熱到130~140℃即分解。易溶於水(5℃時為34%;30℃時為46%)。鹼性水溶液對光穩定,酸性水溶液受光影響則產生爆炸性分解,酸性越大,分解速度越快,分解時放出二氧化氯(或氧氣和氯氣)。強氧化劑,純品的理論有效氯含量157%,與木屑、有機物、硫、磷、碳及其他可燃物等接觸混合,撞擊摩擦時能引起爆炸。與還原性物質接觸,能引起劇烈反應

用途

亞氯酸鈉是一種高效氧化劑漂白劑。主要用於棉紡、亞麻、紙漿漂白、食品消毒、水處理、殺菌滅藻和魚藥製造。亞氯酸鈉的理論有效氯含量157%,純度為80%以上的工業品其有效氯含量也達130%,相當於漂白粉的7倍。亞氯酸鈉主要用於紙漿、紙張和各種纖維如亞麻、萱麻、棉、葦類、黏膠纖維等的漂白。因其具有氧化還原電位適中的特點,用於合成纖維(如洗滌等),天然纖維(如棉、麻、桑、紙漿等植物纖維)及人造纖維(如人造絲等)的漂白時,它既能除去色素雜質,也不損傷纖維,從而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的漂白成品,這是過氧化氫及其他含氯漂白劑無可比擬的。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特別是作為第四代消毒劑二氧化氯在醫療衛生、食品加工、水產養殖、飲水消毒、工業水處理及乾燥工藝等方面的進一步運用,亞氯酸鈉飲用水處理,除殺菌、滅藻、消毒性外,尚有脫臭效果。對被酚或酚化合物污染的水質,經處理後,可脫除酚和酚化合物。此外,亞氯酸鈉還可用於砂糖、麵粉、澱粉、油脂和蠟的漂白精煉,以及某些金屬的表面處理,陰丹士林染色的拔染劑等

液態

分子式:NaCIO₂

分子量:90.44

性狀

黃綠色液體,呈鹼性,是一種強氧化劑,遇酸放出CIO₂氣體。一般使用產品含量一般在20%~30%不等,在常溫下穩定,一般保質期可達12個月以上。

用途

主要用於棉紡、亞麻、晴綸、滌綸等纖維漂白(不適於羊毛、絹絲、粘膠絲、尼龍等)也可用作食品,飲用水消毒,紙張漂白和魚藥製造。

危險性

液體亞氯酸鈉屬於危險化學品,分類為8類,UN NO.1908。有強氧化性。遇酸、酸性物質、還原性物質,即起猛烈爆炸,須注意安全。

註:亞氯酸鈉產品的用途很廣泛,但是在許多方使用都是使用液體,而不是使用固體。

檢測方法

一.試劑和儀器

1. 20%碘化鉀溶液:稱取50g碘化鉀溶於450ml蒸餾水中,儲於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於冰櫃中,若溶液變黃需重新配製。

2. 0.5%澱粉溶液:稱取可溶性澱粉0.5g於小燒杯中,加少許蒸餾水成糊狀,加入到100ml正在沸騰的蒸餾水中,煮沸幾分鐘,取下放冷。兩周后重配。

3. 濃鹽酸

4. 1+1鹽酸

5. 飽和磷酸氫二鈉溶液

6. pH=7磷酸鹽緩衝溶液:稱取25.4g無水磷酸二氫鉀和86.0g十二水磷酸氫二鈉,溶於800ml蒸餾水中,用水稀釋到1000ml。

7. 10%溴化鉀溶液:稱取10g溴化鉀於90ml蒸餾水中,儲於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

8. 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用水稀釋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9. 純氮氣鋼瓶

二.採樣

1. 套用清潔乾燥的棕色廣口瓶採集樣品。採樣時,將發生器採樣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打開採樣口閥門,直至樣品溶液溢出達採樣瓶體積的一倍時,關閉閥門,立即蓋上瓶蓋。

2. 樣品避光保存,2小時內使用,如超過2小時,應重新取樣。

3. 移取分析試樣時,應將移液管插入樣品瓶的底部取樣,取樣操作宜在通風櫥內進行。

三.測定步驟:

1. 在500ml碘量瓶中加100ml蒸餾水,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將溶液的pH值調節至7(採用加入很少量的飽和氫氧化鈉溶液和濃鹽酸的方法調節反應液的pH值),再加入5ml磷酸鹽緩衝溶液和5ml碘化鉀溶液混勻。用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至淡黃色時,加入1ml的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好消失為止,記錄讀數為V1。

2. 在上述滴定出A值的溶液中再加入1+1鹽酸1ml,這時溶液的pH值應為2,於暗處放置5min後,用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至藍色消失,記錄讀數為V2。

3. 在500ml碘量瓶中加100ml蒸餾水、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將溶液的pH值調節至7,再加入5ml磷酸鹽緩衝溶液,然後通入氮氣吹至黃綠色消失,再加入5ml碘化鉀溶液,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記錄讀數為V3。

4. 在上述滴定出C值的溶液中再加入1+1鹽酸1ml,並放置暗處5min。用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至藍色消失,記錄讀數為V4。

5. 在500ml碘量瓶中加入1ml溴化鉀溶液和10ml濃鹽酸混勻,再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立即塞住瓶塞並混勻。置暗處反應20min,然後加入5ml碘化鉀溶液,劇烈震盪5s,立即加入25ml飽和磷酸氫二鈉溶液,用100ml蒸餾水沖洗瓶塞和瓶壁。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液滴定至淡黃色,加入1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好消失;同時用蒸餾水作空白對照。得讀數為V5=樣品讀數—空白讀數。

四. 計算公式:

ClO2(mg/L)=5/4×(V2-V4) ×c×13490÷V

ClO2—(mg/L)=V4×c×16863÷V

ClO3—(mg/L)=V5-[(V1+V2)]×c×13908÷V

Cl2(mg/L)=[V1-(V2-V4)÷4] ×c×35450÷V

式中,V1、V2、V3、V4、V5為各步驟中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用量(ml);V為二氧化氯溶液的樣品體積(ml);c為硫代硫酸鈉標準液的濃度(mol/L)。

使用說明

【爆炸物危險特性】與還原劑、硫、磷等混合受熱、撞擊、摩擦可爆

【毒性分級】中毒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 LD50: 165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35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險特性】遇有機物有機物氧化可燃; 遇酸分解有毒腐蝕性氯化氫氣體

【類別】氧化劑

【滅火劑】霧狀水、砂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