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威農畫派

亞威農畫派

亞威農畫派又譯阿維尼翁畫派。後期哥德式畫派,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下半葉形成於法國東南部亞威農城及其附近地區。

亞威農畫派 亦譯阿維尼翁畫派。

風格

後期哥德式畫派,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下半葉形成於法國東南部亞威農城及其附近地區。亞威農藝術和附近埃克斯昂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以及普羅旺斯周圍地區其他中心的藝術,兼受義大利和法蘭德斯的影響──與當時法國北部完全蘭德斯性質的藝術適成對照,代表了法國哥德式繪畫的最有活力的演變。

起源

起源於「巴比倫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時期(1309∼1377),當時,羅馬教廷設於亞威農。該地教宗(教皇)宮殿以及附近城鎮的一些世俗建築物都用壁畫作裝飾,這些壁畫在普羅旺斯牢固地確立了義大利的,特別是錫耶納(Siena)的繪畫傳統︰輪廓和細節具有裝飾美,對大量造型嚴謹而優美的人物作了嫻熟和諧的處理,最重要的是人物處理上具有脫胎於古典主義的紀念碑式風格,完全不同於當時的法國繪畫。
1377年羅馬教宗撤離後,亞威農和埃克斯依然保有其作為重要藝術中心的地位。15世紀亞威農畫派最著名的藝術家有夏龍通(Enguerrand Charonton)、西蒙•德夏隆(Simon de Chalons)和弗羅芒(Nicolas Fromnet)。畫派的代表作是未署名的《亞威農的哀悼基督圖》(Avignon Pieta,現藏巴黎羅浮宮),1457年前作於亞威農,有人認為是夏龍通所作。這幅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品是紀念碑式風格與深刻寫實主義完美的融合。15世紀下半葉,日益增長的精湛技巧取代了這一畫派最初的活力。亞威農的藝術成果對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的法國繪畫主流產生了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