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聖山

五聖山

五聖山位於鐵嶺縣,地處鐵嶺東部,距市區38公里,自然生態資源極其豐富。主峰鳳凰山海拔578米,境內以自然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高達90%,有各類動植物百餘種,袍子、獾子、野雞、五味子、山參、達里香等等。境內的大龍汀水庫、向陽水庫滋養著山腳下的50戶民風淳樸的村民,廟宇水庫相接,山谷溪水終年不斷,泉水、山花、野果野菜漫山遍野,自然生態極佳,是人們回歸大自然最好的去處。

基本信息

簡介

鐵嶺五聖山以龍、鳳、虎、龜四獸形態出現的山形所呈現的風水奇觀令人稱道,主峰海拔561米,山勢龐大峻峭,是周圍群山的主峰,登上主峰一覽眾山小,南眺撫順大夥房水庫遼寧發電廠,北視鐵嶺柴河水庫,東西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可眺望數十華里,景色非常壯觀。

景點

五聖山五聖山
五聖山坐落於鐵嶺境內大甸子鎮南八公里處,東至英樹溝、西至南康莊,中心景區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區內森林覆蓋率約90%以上,山野資源非常豐富。

自然生態極佳,五聖山山川地貌非常神奇,四個山形青龍山、白虎山、鳳凰山、烏龜山與中國流傳幾千年的風水學中記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相對應,風水文化極為深厚。

五聖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香火鼎盛,山中太陽宮、呂祖廟、七仙姑廟等寺廟道觀始建於乾隆37年(即1772年),距今已有237年的歷史,解放初期遭到毀壞,目前已經基本恢復。

歷史

第15軍首長聚精會神地研究作戰地區地形,布置作戰任務軍長秦基偉(左一)、政委谷景生(右一)、副軍長周發田(左二)第15軍首長聚精會神地研究作戰地區地形,布置作戰任務軍長秦基偉(左一)、政委谷景生(右一)、副軍長周發田(左二)

1952年,在朝鮮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後,秦基偉奉志司和三兵團的命令,接替友軍防務,率領15軍部隊進駐平金、淮地區,擔負扼守五聖山、西方山一線的任務。

五聖山是中部戰線的戰略要地,是“鐵三角”的關鍵,是朝鮮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可俯瞰敵之縱深,直接威脅著敵人的金化防線。抗美援朝志願軍守住五聖山,就可以把敵線穩定在三八線,如果敵人奪取了五聖山,就從中部突破了志願軍防線,在中央打開一個缺口,就可以進到平康平原,危及朝鮮整個戰線。

五聖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方山、斗流峰和忠賢山為五聖山的兩翼屏障,特別是西方山、斗流峰卡著平康平原的口子,像個門閂,具有重要的戰術意義,如果西方山、斗流峰出問題,不僅五聖山會三面受敵,守不住,而且敵人可以在乎康平原長驅直入,在陳賡召開的參謀長築城會議上,他就對15軍參謀長張蘊鈺提出:平康的口子,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

軍里定下了決心: 五聖山、忠賢山由師長崔建功、政委聶濟峰率領的45師負責;西方山、斗流峰,要把軍的“拳頭”放上去,由師長向守志、政委朱業奎率領的44師負責;由師長張顯揚、政委王新率領的29師,作為軍的預備隊,並抽87團放在西方山方向,放在44師和38軍的接合部,歸44師指揮。 在兵力部署之後,緊接著研究,與制定了具體作戰方案,五聖山一線建成了戰爭中一條突不破的防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