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硬病

五硬系,指因稟賦不足、元陽虛衰,或調護迭宜、寒邪外襲,致肢體失於陽氣溫煦而出現頭項、胸腹、手、足和肌肉僵硬;曲伸不利的病證。

五硬系指因稟賦不足、元陽虛衰,或調護迭宜、寒邪外襲,致肢體失於陽氣溫煦而出現頭項、胸腹、手、足和肌肉僵硬;曲伸不利的病證。本病以寒冷季節多見,好發於早產體弱或伴有其他疾患之小兒,為新生兒常見疾患之一。
“五硬”的名稱,首載於明·《嬰童百問·卷三》“五硬則仰頭取氣,難於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手腳心如冰冷而硬,此為風症難治”,頭頸硬、胸膈硬、手硬、腳硬和心腹硬;對五硬的內容論述雖不盡一致,但亦基本按上述病亦的分類而稱之;清·《幼幼集成》則把手硬、腳硬、腰硬、肉硬、頸硬名為五硬。《醫學綱目·生下胎疾》認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小兒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將護,再傷於風”,此說確有見地;《保嬰撮要·五硬》則指出了本病的病機與治則,認為“此證從肝脾二髒受病,當補脾平肝”,洵為經驗之論。
總之,五硬系肢體失於陽氣溫煦而出現之病症。《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問集注》則說;“神氣,五臟之陽氣”,而腦為元神之府,是以五硬歸屬於腦病範疇。
本病多由稟賦不足、陽氣虛衰,陽氣虛衰,或調護失宜、寒邪外襲,以致肌膚失於陽氣溫煦而成。
一、陽氣虛衰;孕期母體虛弱多病、或雙胎、早產,而先天凜斌不足,元陽虛衰;或生後感受它病,陽氣大損,以致陽氣不能溫照肌膚,營於四末而發病。
 
二、寒凝血滯:寒性凝滯,稟斌不足,體質虛弱,或氣候寒冷,調護失宜,以致寒邪外襲,閉阻肌腠,陽氣不遠,肢體失於溫照而發病。
三、肝木乘脾:脾主四肢、主肌肉,調護失宜,中陽虛報,木乘土位,筋脈失和,以致四末失榮而發病。
總之,五硬乃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於調護致肢體失於陽氣溫煦而成。本病以元陽虛衰為本,寒邪外襲為標,而以本虛為主;病變部位主要在肝、脾、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