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官職稱謂]

五官[官職稱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官是我國古代對於官職的分類和稱謂。

1、五行之官。古代傳說中的五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2、分管天地幽明之官。分司天、地、神、民、類物的五種官職。《國語·楚語下》:“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韋昭註:“類物,謂別善惡、利器用之官。”

3、殷周時分掌政事的五個高級官職。《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鄭玄註:“此亦殷時制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頒之於五官,使共奉之。”按:此指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商君書·君臣》:“聖人列貴賤,制爵位,立名號,以別君臣上下之義。地廣,民眾,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4、泛指百官。《急就篇》卷一:“諸物盡訖五官出。”

5、漢皇帝侍妾稱號。元帝定妾媵位號,從昭儀起,分十四等。五官位於第十二等,祿秩相當於三百石官。《孔子家語·辯政》:“ 齊君 為國,奢乎台榭,淫於苑囿,五官伎樂,不解於時。”《漢書·元後傳》:“公聘取故掖庭女樂五官殷嚴 、王飛君等,置酒歌舞。”唐羅虬《比紅兒》詩:“ 應緣 近似紅兒貌,始得深宮奉五官。”

6、指五官中郎將。《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遂但見 蜀 吳 烽舉,致使五官伸腳睡,喚諸兒畫取長陵土。”按,此指曹丕。 丕建安間曾任五官中郎將。參見“ 五官郎 ”。

7、司歷之官。《舊唐書·職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新唐書·百官志二》:“ 武后長安二年,置挈壺正。 乾元元年與靈台郎、保章正、司歷、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歷代至清,皆設此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