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莊

五元莊

全稱“五氣混元莊”或“五氣歸元莊”。是智慧型動功的第三步功,屬內混元的髒真混元。五氣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的髒真之氣;混元(歸元)是把五臟的髒真之氣歸到混元竅(歸元),到這裡融合、開合、混化。五元莊是在練第一步功“捧氣貫頂法”後膜絡之氣比較充足,和練第二步功“形神莊”使體表充足之氣向皮肉筋脈骨各層次滲透從而形成軀體深部組織內氣充足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鍛鍊的功夫。主要練五臟髒真之氣的開合混化,使之歸於混元,進而使神氣混融;並注重練與五臟相關的精神活動和情志活動,增強五臟髒真功能。

創編歷史

五元莊與“捧氣貫頂法”、“形神莊”同期編創於1980~1981年,原為15式。因其中武術內容較多(基本由易筋經、峨嵋莊法、混元功及古人的音符密部演化而來),其氣變化較強而猛,一般沒有一定武功基礎的人練起來不大適應。後1985~1986年間對其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五元莊其氣更加精細、柔和,緻密度更大,作用於人體的範圍及層次也更加深廣而細緻,並對武術發音法有所發展,此即現在的13式五元莊。

13式的名稱

五元莊13式的名稱分別是:第一式,頂天立地,合化混元;第二式,暢通毛竅,開啟三關;第三式,鶴企四顧,神守中寰;第四式,展翅翱翔,揉抻彈顫;第五式,喜笑助心神,中蜂立山根;第六式,凸腰強腎志,命門連耳門;第七式,纏綿中宮意,混元四髒真;第八式,展臂護日月,轉目煉肝魂;第九式,伸縮開肺氣,悲心益魄身;第十式,悠悠鶴步運形軀;第十一式,抖翎心寧四末齊;第十二式,逍遙起落神貫頂;第十三式,混元一氣連天地。根據其練功內容的不同,13式可分為三大段:第一段(1-4式),主要練外混元與形神混元,旨在開關聚氣,把人體和大自然相關的各個關竅(主要指天地人三關和大的關竅)打開,使人和大自然混元氣更好地連通、混融,從而使天地之氣在體內融成一體,人和大自然融成一體,是五節正功的準備階段。第二段(5-9式)是五元莊的正功,主要練五臟的髒真混元氣,即通過動作、意念和發音的配合,練五臟氣機的開合聚散,強化五臟形、氣、神的總體功能及其與混元竅的整體聯繫,從而使人的身心素質發生質的變化。第三段(12-13式),主要練形神混元。是在前面練功、人和大自然混元氣緊密結合、混元氣進入人體內和五臟相連通的基礎上,運用精神駕馭形體,使氣在周身更好的通暢,促進軀體混元氣與髒真混元氣的聯繫與轉化,最後使混元氣內歸於中。頤養形神。

中級氣功

五元莊是智慧型氣功的中級功,在功法安排與練法上似乎很像陰陽(開合)、五行(五臟)、八卦(八式)的綜合,但它不是立論於陰陽、五行、八卦,而是立論於混元氣,因而處處著眼於整體。講五臟,論及五行理論有關的內容,但其意不在用五行,也不對每個髒單獨立論,而旨在將五者混化,使五臟之形氣神混融。通過五臟髒真之氣和混元的聯繫來增強五臟與人整體混元氣的同一性,通過心、肝、脾、肺、腎的自然功能來增強整個人體的混化作用。鑒於髒真混元氣在一般常人是不受意念支配的,所以五元莊在功法上不僅安排了一套與五臟相關的有經絡效應的動作,而且採用了手印、發音和意想等方法。總之,五元莊功法是智慧型動功諸功法中練法最完備、內容最複雜、作用也最廣泛的功法,它把傳統氣功中的“開關”、“點竅”、“開竅”、“音符密部”等理論和方法作了通俗講解並付諸實踐,熔以意引氣、以形引氣、音聲引氣於一爐,較“捧氣貫頂法”和“形神莊”又高了一個層次。

注意事項

五元莊建立在智慧型動功前兩步功基礎之上,集中了前兩步功的精華,但不能取代前兩步功。沒有外混元和形神混元的良好基礎,練五元莊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而熟練掌握五元莊的全部功法、功訣,動作合度、發音正確、確切了解五臟及混元竅的位置,也是練好本功法的必要條件。五元莊注重練五臟的情志,強化情志與人體混元氣之間的依存關係,這一方面加強了人的精神對氣的統帥作用,使人身心素質發生質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情緒的變化過程。如果情緒產生偏頗或紊亂(以惱、怒、憂、思為甚),則可能招致氣的極大變化而產生病態,練一、二步功有基礎者尤其如此。故而在此階段特彆強調自我修養,要加強陶冶性情、提高情趣(脫離庸俗境界)、克除我執,以保神意的靈明不昧而使功夫上進。這一點是廣大功友都應該十分注意的問題。

——轉貼自:《智慧型氣功名詞釋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