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包子

五丁包子

於是眾廚師按照丁師傅的設計,將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加工成餡,製成包子。 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 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它是選用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餡製成。相傳乾隆有一次巡遊揚州時,說到御膳早點的備辦,要做到這么五句話:即“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鬆脆而不硬,細嫩而不過軟”。揚州油香,少而不過膩;冬筍鬆脆,少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而不軟。這五味合摻,則補、鮮、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點,那就達到“五不過”的要旨。於是眾廚師按照丁師傅的設計,將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加工成餡,製成包子。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製作方法

主料:小麥麵粉
輔料:五花肉、雞胸脯肉、蝦仁、海參(乾)、竹筍、蔥、姜
調料:酵母粉、泡打粉、高湯、醬油、白糖、雞精、香油、胡椒粉、食鹽

五丁包子五丁包子

做法:
1、將五種食材處理成丁,切好蔥花和薑末備用(自己做三丁包子,雞丁、肉丁和筍丁的比例為1:2:1,三丁的大小也是雞丁、肉丁和筍丁由大到小)
2、鍋中放油,將蔥花和薑末煸香
3、先放入肉丁翻炒至變色
4、其次按順序放入雞丁、蝦仁丁、筍丁和海參丁,翻炒均勻
5、加入兩大勺雞高湯,燒開將材料煨熟
6、加入約小半碗水澱粉,燒開
7、將湯汁收至濃稠(湯汁的量要掌握好,不能少,少了乾,不能多,多了稀,沒法包。)待餡料自然涼透後,放入保鮮盒,入冰櫃冷藏,這樣湯汁凝固,容易用面包裹)
8、準備粉類材料和好面,蓋上保鮮膜,餳發約半小時(面一定要將餡料準備好了以後再和,加入酵母、糖和泡打粉的麵團在室溫20多度的情況下發酵很快,注意,一定不要面全部發起來,這樣會影響成品的外觀,話說等餡料凝固的過程,面有點摁不住了,我只得多揉一會兒)
9、餳好的面揉勻,搓成長條,製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10、擀成中間稍厚兩邊薄的包子皮
11、放上餡,左手托皮
12、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捏摺兒
13、捏的過程中左手托著皮和餡轉,右手捏的摺子大小要均勻(18摺我練了很久,終於靠點譜了)
14、逐漸收口
15、收口後將嘴兒整理好
16、依次全部包好
17、包子最後發酵30分鐘(發酵好的狀態是麵皮有彈性,膨脹約1/3倍,整個包子掂起來輕盈。注意不要發過了,時間過長後使麵筋無法支撐,蒸好後軟塌變形)
18、放入沸水蒸鍋,中小火蒸10—15分鐘即可關火。(關火後虛蒸約3分鐘再掀鍋蓋,避免包子因為驟然預冷而回縮)

製作竅門

既然一份好包子要從皮、餡和形三者來評價,那么這三者的製作要點如下:
首先是皮:麵粉的發酵技巧時間長了就會摸索出來,可以不加糖和泡打粉,這個根據自己的習慣就好。冬天用溫水泡酵母和面,夏天用涼水,加了糖的麵粉酵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泡打粉可以使麵皮更鬆軟。包子皮面和水的比例約為1斤面六兩水,面和出來較軟。
其次是餡:記得選料很重要,肉丁最好用豬肋條肉,蝦仁一定要鮮蝦剝殼,筍是冬筍,海參沒有現發,我用的即食海參,只有選料新鮮才會有好的口味。如果時間來不及,餡料可以拌好調料直接包,但是熟制並勾芡可以使餡料鮮香油潤。
第三是外觀:包子要求是鯉魚嘴,捏摺的時候邊捏邊上提,掌握手法後非得多練褶子才能整齊美觀。沒有太好的捷徑。專業手法俺也正在努力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