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一直並且永遠是無休止的話題,從“灌輸式”“理論式”“壓迫式”教學法到“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法演進到當下的互動式教學法。如今互動式教學法似乎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時髦與必須。“互”是交替、互動、相互,“動”是使起作用或變化。因此“互動”就是指彼此發生作用或變化的過程。互動應該是一種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

基本含義

廣義上講,互動教學法是指學校教學中一切相關事物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如備課活動互動;講、評課互動;學生作業互動;測驗互動等。
狹義上講,互動教學法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課內人際互動,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之間在課內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也就是教師和學生這兩類角色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過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科學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使其教學的互動性不斷發展。即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問題導學互動;概念形成互動;聯繫實際互動;創新實際互動;邏輯推理互動;最終進行信息匯總、小結。

基本概念

互動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教與學雙方交流、溝通、協商、探討,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最大差異在一個字:“動”。傳統教學是教師主動,腦動、嘴動、手動,結果學生被動,神靜、嘴靜、行靜,從而演化為灌輸式,一言堂,“我打你通,不通也通”。而互動式教學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真正做到“互動”,“教師主動”和“學生主動”,彼此交替,雙向輸入,多言堂,“我打你通,你打我通”,奏出和諧樂章

目的

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到、學會、學好教師傳授的知識,同時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使教師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特徵

就是學生的參與性,它通過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從而實現教與學兩方面的最佳效益。

優勢

1、有利於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
2、互動式教學要求學生參與的過程增加,必然督促學生在課下認真閱讀及查閱相關資料,充實自我,以滿足課堂上參與相關主題的討論和學習的需要。
3、教師由於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必然要認真鑽研,精心備課,謀劃好如何既能使所講知識讓學生掌握,又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對教師更是一種教學上的鞭策和督促。
4、互動式教學由於使教與學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呼應,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案例討論,氣氛變得活躍,師生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從而有利於教學雙方最佳狀態的發揮。

基本類型

1、主題探討法。任何課堂教學都有主題。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作文章就不會離題、跑調,類似於基礎教育的“主題班會”。其策略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教師在前兩個環節是主導,學生在中間兩個環節為主導,最後教師作主題發言,也可請學生代表做主題發言。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缺點是組織力度大,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2、問題歸納法。將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的表現以及存在問題先請學生提出,然後教師運用書本知識來解決上述問題,最後歸納總結所學基本原理及知識。其策略一般程式為提出問題——掌握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解決問題。這種方法目的性強,理論聯繫實際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快,缺點是問題較單一,知識面較窄,解決問題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3、典型案例法。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將精選個案呈現在學生面前,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肯定正誤方案,設定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其策略一般程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定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入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系統不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4、情景創設法。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定啟發性問題、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場景。其策略程式為設定問題——創設願景——搭建平台——激活學員。這種方法課堂知識容量大,共同參與性高,系統性較強,學員思維活躍,趣味性濃,缺點是對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要求高、調控能力強,學生配合程度要求高。
5、多維思辨法。把現有定論、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挑刺,提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定正反兩方,掀起激情風暴,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尋找最優答案。其策略程式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答案往往沒有定論,缺點是要求充分掌握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教師收放把握得當,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極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注意問題

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教學。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任何一個事物只有不斷從外界獲得能量方能激活機體。“雙向互動”關鍵要有教師和學員的能動機制、學生的求知內在機制和師生的搭配機制。這種機制從根本上取決於教師、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互動式教學既不是課堂簡單設問、提問、答辯,更不是課堂教學之餘留下十分鐘等待學生提問題、教師釋疑解難,而是從根本上確立改革開放、教學相長、激活思路、講究藝術、提高效果的教學新觀念,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要適應信息化、知識化時代的需求,不斷學習,不斷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