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鄉

二里鄉

二里鄉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南面,地處川黔交界,四川盆地邊緣,居東徑105°28′-105°37′,北緯28°20′-28°40′之間,鄉內有法王寺旅遊風景區,佛赤路橫貫全境,北與先市鎮,堯壩鎮交界,南與九支鎮相鄰,西與瑣口鄉、納西區白節鎮接壤,東以赤水河為界與車輞隔河相望。還有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二里鄉。

基本信息

概況

二里鄉二里鄉
行政區劃

二里鄉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54個村民小組,9284戶,農業人口32981人,非農業人口613人;幅員面積10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40平平公里,丘陵面積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529畝,其中田23061畝,土6518畝,人均耕地0.9畝。

自然狀況

二里鄉地形複雜,呈西高東低的形狀,西面中山區,人口少,林區面積占全鄉總面積的一半,東面是深丘,全鄉年平均氣溫在17.8℃,年降雨1080毫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主要出產水稻玉米小麥、氣候適應發展桂圓砂仁、生、種等,全鄉總產出16742萬元,國民生產總值137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76元,農業主要產品產量:糧食12308噸,水果1006噸,料45噸,糧料150噸,菸葉460噸,茶葉2噸,生豬出欄23540頭,山羊出欄6100隻,家禽46萬隻,存欄920頭,油產量321噸,蠶繭130噸,禽產量172噸等。

產業

二里鄉二里鄉
全鄉以旅遊業為主,同時發展優質名優水果,培植起優質水果苗圃和優質山羊基地。旅遊業:大力開發法王寺旅遊風景區,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有始建於元、明之際,興於清的的川南古剎――法王寺,占地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擁有慈禧太后親賜的《龍藏金》一部,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周圍有2000多畝茂密的森林楠竹覆蓋,同時有竹海清源、九龍過江、一線天石燕飛旋等26個景區,是遊人旅遊、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新建的碧玉休閒別墅集旅遊、休閒、餐飲、垂釣、娛樂為一體,設施齊備、功能齊全,是理想的休閒去處。體質水果苗圃、黑山羊基地:鄉內有57畝優質名優水果苗圃基地,有180隻優質黑山羊基地。

經濟發展

二里鄉二里鄉
一、治理工作懶散,強化責任意識。要徹底解決機關幹部工作懶散、怕擔風險責任、無戰鬥力的問題;解決幹部責任意識差、法制觀念不強的問題;培養幹部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

二、治理工作不實,倡導真抓實幹。要徹底解決機關幹部執行力的問題,要解決安排布置工作任務不具體,責任不明確,措施不落實的問題;整治作風漂浮,工作不實的作風;做到講真話、辦實事,撲下身子抓落實的良好作風。

三、治理因循守舊,樹立進取意識。堅決破除個別幹部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工作不主動的落後思想;解決發展認識不到位,理論不聯繫實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結合整治經濟發展環境活動,進一步引導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勇於探索創新,推進思想有大的轉變。

四、治理官僚作風,規範辦事行為。要徹底解決“怕”字當頭的問題,要嚴格按制度、程式辦事;解決“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服務意識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幹部牢固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形成公開、公平、公正辦事的作風,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作風,為招商引資創造一個寬鬆的投資環境。

五、治理腐敗行為,堅持勤政為民。解決監督不到位,流於形式,有制度不落實的問題,教育引導幹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嚴肅的紀律約束自己,不斷加強修養,踏踏實實幹事。堅決治理工作節奏緩慢,辦事效率低下的作風;在幹部中形成雷厲風行,勇於負責的作風;在辦證、辦事中,切實抓好便民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民眾對工作的滿意度。

新農村建設

二里鄉二里鄉
2007年以來,二里鄉圍繞新農村建設主題從六個方面紮實抓好作風整頓工作,促進作風整頓活動的深入開展。

一是集中開展了送文化下鄉宣傳活動。主要是利用社區新農村文藝宣傳隊下村社進行演出,既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又增強了教育活動的影響力。

二是集中開展了《流動黨員活動證》的發放工作。鄉黨委重點對春節期間返鄉的黨員分別上門走訪,並於2007年3月7日召開了返鄉流動黨員座談會,集中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的同時,進行了專題學習,重點學習了《黨章》、《農民工維權手冊》的相關內容以及《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黨委領導通報了家鄉近年來“三個文明”建設的發展情況招商引資政策,並下發了招商引資指南和《農民工維權手冊》。參會黨員暢所欲言,匯報了近年來外出務工的工作經歷,並對如何加快家鄉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和意見。牛碾山村支部賈銀海談了自己務工經歷後深有感觸地說:“在外務工學習法律很重要,我自己就曾因法律知識欠缺吃了大虧,今天鄉黨委組織我們學了農民工維權的法律知識,這對我們在外務工的人員非常有幫助。”

三是認真開展了節日送溫暖活動。春節期間鄉上按照“鄉機關幹部捐資一點、鄉財政自籌一點、上級補助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開展送溫暖活動,據統計,春節期間全鄉共多方籌集慰問金3萬餘元,慰問困難黨員和地下黨員63戶,其他特困民眾200餘戶。

四是圍繞幹部作風建設抓作風整頓活動。二里鄉作風建設的要求,從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了支部黨員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以及每個季度上1次黨課的“三會一課”制度。完善了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集中辦公便民服務制度,民眾信訪問題處理制度,工作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村務、黨務公開制度,增強了村幹部服務民眾的責任意識。同時實行村四職幹部由鄉黨委考核和民眾考評“雙向”考核制度,與村幹部績效工資掛鈎。

五是圍繞新農村主題開展作風整頓活動。二里鄉鄉村幹部結合春耕生產深入各村社走訪調查,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積極引導農戶廣泛開展了“六個一”活動。即:制定一個家庭致富規劃,掌握一門實用技術,確定一個增收項目,轉移一批富餘勞動力,幫扶一戶困難戶辦理一件好事、實事。鄉黨委則圍繞新農村20個字的要求,加快了雙龍橋村試點村的建設,同時制定了2006年新農村建設思路。

六是結合作風整頓工作抓好春耕生產。該鄉結合作風建設活動,送科技、送服務,籌措農資,抓好春耕備耕,做到兩不誤、兩促進。鄉村黨組織制定了生產計畫,積極籌措農業物資,為方便民眾,農技站還免費送農資到村社,送技術到農戶,有關部門加大農資產品的檢查監管,杜絕假冒偽劣農資進市場。鄉農口部門還廣泛開展政策宣傳、良種諮詢、農技服務,積極為民眾排憂解難,二里場糧食綜合加工廠還簽定了3000畝優質稻訂單。2006年,二里鄉鄉各級幹部民眾正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產,為今年增收打好第一仗,以實際行動使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風景名勝

二里鄉二里鄉
鳳凰山法王寺風景區位於合江縣二里鄉石佛場西部鳳凰山(原名龍掛山),東經105°27′42,北緯28°40′15,距縣城40㎞,離貴州省赤水市12㎞,景區東西長5㎞,南北寬約2㎞,最高峰龍頂,海拔808m最低處290m,上下高差518m。

法王寺始建於宋元之際,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元明時期香火極盛,清代慈禧太后欽賜朝珠聖旨,諭法王寺為“十方叢林”使之聞名川黔渝,迄今是川南黔北渝西保存完整的最大寺廟,廟內有大小紅石柱228根,最長的12米,直徑60厘米是川南黔北渝西石柱最多的寺廟,2萬多大樹環繞著法王寺,其中有近千年的銀杏樹,300多年的紅豆樹,廟內有獨特的建築———萬壽亭,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佛教勝地與旅遊勝地集為一體,為典型的“歷史文化名勝旅遊區”該寺先後被省、市、縣定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成為川南黔北渝西的旅遊勝地之一。

貴州省習水縣二里鄉

二里鄉二里鄉
地理位置

二里鄉地處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南面,距離縣城88.8公里,東面與本縣的桃林鄉一河之隔,南面與桐梓縣容光鄉仁懷市火石鄉相接,西面與永安鎮相連,北面與雙龍鄉相鄰。

歷史沿革

“二里”一詞是依據從秦漢一直延續到民國初期的保甲制和里社制而得名,是二郎里和小溪里的合稱。民初廢里甲,二里稱之為二里場,屬仁懷縣北區管轄。民國六年(1917),仁懷縣將5個區調整為11個區,二里場為第8區區公所所在地,轄4個保。民國二十四年(1935),仁懷縣將11個區裁減為7個區,原7、8區合併為第7區,區公所設在桑木場,此時的二里歸桑木區管轄。民國三十年(1941),仁懷縣改行鄉(鎮)並裁區設署,桑木區署督導興隆鄉,此時二里歸興隆鄉管轄。1950年1月,仁懷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組成仁懷縣人民政府,全縣設12個區,12區區公所在興隆場,轄永安、興隆兩鄉,二里則屬12區興隆鄉管轄,1950年解放李家寨後,徹底廢除了保甲制度,1951年,改保設村,興隆鄉轄二里村等8個村。是年,區公所改數序稱謂的區公所冠以地名,第12區改為永安區,二里則歸於永安區興隆鄉管轄。1952年6月至1953年實行民主建設,劃大鄉為小鄉,二里正式設為鄉。1955年,仁懷縣按照中央精神將小鄉調整為大鄉,改鄉(鎮)人民政府為鄉(鎮)人民委員會,二里鄉由原來的二里和玉屏兩小鄉合成。1959年,實行“政社合一”制度,二里鄉人民委員會改名為二里管理區。1961年,廢人民公社縣聯社,恢復區的建制,二里管理區改為二里公社。1965年11月二里被劃至習水縣,隸屬永安區公所管轄。1983年,實行體制改革,公社更名為鄉,即叫二里鄉。1992年8月撤區並鄉,由原來的二里鄉、興隆鄉和觀摩鄉正式合併為現在的二里鄉。

概況

習水縣二里鄉全鄉總面積為82.6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最高海拔為1500米(興隆石鵝洞林場),最低海拔480米(觀摩)。現有耕地面積37098畝,其中:田6365畝,土12283畝。全鄉轄7個行政村54個村民組,現有農戶4966戶21379人。在基層組織建設中,全鄉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黨員人數為542人,其中農村黨支部7個,機關黨支部1個,教育黨支部1個,農村黨員474人,機關幹部黨員32人,教育支部黨員為36人。全鄉人均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底蘊和氛圍不濃厚。農民收入主要靠農業生產,人均純收入1675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高粱棉花生薑。全鄉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可供開採的有煤礦高嶺土硫鐵礦等,煤炭開發前景廣闊。為搞好煤炭資源開發,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徐礦集團興隆煤氣開發公司於2006年7月投資5.6億元在二里紅工建礦。隨著紅工新村、二里集鎮的建成和“三縱六橫九連線”的交通網路的構建,二里將實現從一個經濟極貧鄉到經濟發展中等強鄉的新跨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