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中附小

二十中附小

天津市二十中附小是和平區政府和教育局重點投入建設的一所全日制公辦學校。早在2001年,區編委就批准和平區教委的請示報告,將天津市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天津市實施素質教育三A學校——重慶道國小恢復更名為“二十中附小”。同時區教委投巨資323萬元重建式大修南京路國小,為建設規範化學校創造了條件,2002年8月28日,由重慶道國小與南京路國小合併,成立了嶄新的二十中附小。

概況

該校占地面積3448平方米,建築面積3326平方米。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918人,教職工166名,其中中學高級教師4人,國小高級教師95人,國小一級教師46人。教學規模適度,教學設備精良,教育環境優美,教育管理規範,教育質量較高,社會聲譽良好。

歷史沿革

二十中附小建校一年來,繼承和發揚了二十中學、重慶道國小、南京路國小的光榮傳統,繼續承擔國家級、市、區級重點科研課題;走科研興校、民主辦學的道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和持續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和平區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在全區率先安裝了校園網,配備了專用教室,目前正朝著高水平、高質量普九,建設規範化、現代化學校的正確方向邁進,為此學校投入與區局投入經費共25萬元。經天津市教委“雙高普九”檢查組驗收,定為“合格”。

教學條件

(一)建設現代化教學設施

校園校舍、教學設備、服務設施均達到天津市高水平、高質量普九的各項指標。計算機人機比達到18:1,校園網能滿足各辦公室和教室的要求,其它指標也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指標。

(二)辦學水平與質量

1、學校現設24個班,全校總人數918人,平均每班人數為38人,國小入學率達到100%。

2、學校為肢殘、智殘和其他類型的殘疾兒童創造方便條件,本片入學率達到100%(現共3人,並提供方便,如安排在一樓上課,組織學雷鋒小組助困)。

3、小白樓地區是商業繁華地區,外省市來津務工經商人員的子女不斷轉入我校,流動人口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4、現本校無輟學的學生。

5、在校生的犯罪率為0。

6、《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為97%,視力不良率得到控制。

7、課外、校外、文化活動、科技活動參與率98%。

8、畢業生合格率100%。

(三)隊伍建設

1、學校按照2002年市政府《批轉市編辦、市教委、市財政局擬定的〈天津市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辦法〉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初步核定了學校編制,並積極做好減員分流工作每年派出教職工援甘肅、援廣東、援社區,併合理自行消化富餘人員;疑難問題向上級提出了建議,成為該區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試點校。學校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教職工聘用制度。

2、教師、校長全部具有任職資格,無違反師德現象發生。

3、專任教師學歷符合要求,到2005年,本校60%以上的專任教師能夠達到大專以上學歷。

4、教師基本功達標、國小外語教師達到學歷規定水平。

5、45歲以下的國小教師除援甘肅和出國者以外,2003年底以前能全部通過計算機專業水平考核。

6、學校有37名教學骨幹、梯次基本合理,能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含各學科帶頭人、學會會員等)

(四)、教育管理及特色

1、發揮社區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積極為社區服務,學校與小白樓派出所、小白樓街、泰安道居委會鑑定了共建精神文明協定。少先隊經常到社區參加義務勞動或慰問活動。

2、成立管弦樂團,訓練學生為多面手,學校成立50人的管弦樂團,每周訓練。現已能演奏樂曲,迎接賓客。

3、成立舞蹈隊,可能參加市區演出和評定考級。

4、青少年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滿足校外教育活動的需要,社會環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學校德育處與武警部隊三支隊簽訂了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協定書,與大光明電影院、兒童電影院、音樂廳簽訂了校外教育協定書。經局長批准,團市委在大港區官港水庫旁的天津市青少年綠色文明基地內圈地50畝,供學校無償使用10年,建立了二十中附小農業科普實驗園地。

5、落實安全教育,學校定期請交警、武警及派出所民警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簽訂安全公約,安全責任書等,杜絕了重大安全事故。

6、學校重視和加強少先隊工作,建立了黨帶團、團帶隊的機制,設立了大隊室,成立了紅領巾管弦樂團、舞蹈隊,建立了少先隊小家務,廣泛開展了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曾經作為和平區少先隊工作示範校,向河西區開放,接待了河西區42名大隊輔導員與和平區12名大隊輔導員,前來學訪。經市少工委推薦,該校成為全國紅領巾實驗基地校。

7、籌備建立籃球隊、田徑隊,已申報批准為天津市籃球傳統項目基地。

8、加強衛生保健及心理健康教育。

9、成立外語、珠心算,各項棋類興趣小組,已參加國家級、市區級比賽。

10、班額符合規定要求,1—2年級接受小班化教育實驗,占學生人數20%。

11、執行課程計畫,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課程改革成果顯著,加強了信息技術教育和外語教學,(五年級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全校各年級開設了外語課,學校承擔教育部語言文字研究所科研實驗教學任務,低年級採用馬宏英語教材,還開展珠算式心腦算實驗。學校成為國家級、市區級教改實驗基地校。學校嚴格執行市區關於減輕小學生負擔的有關規定,取消了課後輔導班,堅持各年級下午四點放學,節假日、寒暑假從不加重學生負擔。

12、積極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改百分制為等級制,評價和考試的內容及方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13、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主動承擔市區級教改實驗課,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教學成果顯著。去年,我校推出兩節市級網路課,四年級語文學科的《作文指導》及五年級數學《等式複習課》經專家聽課,均獲二等獎。此次網路課,和平區共4節,該校就占了2節,成功地展示了我區課改的成果,同時調動了全校青年教師課改的積極性。本學年度,又有5名教師做區級研究課。

14、外語學科繼續推進“趣味母語識記英語辭彙”教學法實驗,在前幾年實驗的基礎上,加大了校本教材的開發,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5、數學學科除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外,還繼續在一至二年級開設“珠算式心腦算”的教學實驗,再次成為市級實驗基地校。

16、語文學科的特色教育,更加突出。本校編輯的《百花園》作文集,已出版第四期,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17、其它學科的教學改革,正在深入開展。一批新課改積極分子,正在成長起來。經評選有兩名青年教師,成為“和平區課改積極分子”。

18、該校承擔對口支援甘肅的教育教學任務。先後已派出10名教師前去甘肅通渭縣任教,去年10月和今年9月,兩次接待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中心國小校長學訪團,來校聽課、參觀,為天津市及和平區爭得了榮譽。

19、該校召開了課改論壇,一大批青年教師在課改中承擔科研課題,在此基礎上學校開展的《自然整合教學研究》被列為“十五”期間區級重點科研課題。自此,我校已有國家級、市、區級重點科研課題共4項,推進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持續、健康地發展。

該校已走出一條科研興校、依法辦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健康之路。

校園環境

一、用先進的辦學理念,為素質教育導航

堅持四個第一:

穩定第一 ——維護改革發展大局,政令暢通;

團結第一 ——鞏固布局調整的成果,協調一致;

安全第一 ——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質量第一 ——優質、高效、誠信、持久。

實行四個最佳化:

最佳化環境 創設寬鬆、和諧、優美的育人環境;

最佳化教學 提高課堂效益、減輕學生負擔;

最佳化教育 培養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最佳化管理 教學常規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目標管理、教學計畫管理、教學流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

達到四個育人:

環境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創辦三園學校:

花園、學園、樂園

提高兩個素質:

提高教職工素質、提高學生素質

打造一個精品:

對外開放的特色精品

對外開放:

對外省市開放、對外國開放

為此,確立素質教育三年奮鬥目標:

1、2002—2003學年度 爭創和平區素質教育先進校,率先安裝校園網。

2、2003—2004學年度 爭創天津市文明學校、天津市素質教育示範校。

3、2004—2005學年度 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辦成四個最佳化、四個一流的對外開放的精品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及信息技術、師資隊伍、校舍建設均達到國家標準)

二、建立有效制度,依法治校,為素質教育提供保證

經教代會多次討論,我們訂立了以下制度:聽課、評課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考勤考績制度、校務公開制度、與家長、社區聯繫的制度……

為推進新課程改革,該校又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該校規定嚴格按照課程計畫制度學校的課表,不能隨意增減課程、課時。校長、主任、組長定期檢查老師的備課教案,深入課堂,隨堂聽課,了解學生作業量,經常檢查老師批閱作業情況。教師要認真備課、上課,向40分鐘要質量、要效益。

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有時間、有精力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了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辦出學校特色。

傑出校友

該校曾獲得以下榮譽:

天津市義務教育示範校

天津市素質教育示範校

天津市實施素質教育“三A”學校

天津市文明學校

天津市國防教育先進校

天津市體育運動先進校

天津市紅十字標準校

和平區素質教育先進校

和平區文明學校

和平區紅領巾示範校

和平區少先隊紅旗大隊

學校承擔國家級、市區級重點科研課題,取得多項科研成果,被中央教科所命名為“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實驗基地;被天津市教科院命名為“教育教學實驗”基地校;被市教委、市珠協命名為“少兒珠心算”實驗基地。其中“趣味母語識記英語辭彙教學法”實驗項目,經國家級專家鑑定為“A級”;音樂學科“奧爾夫教學實驗”在全國獲獎。前不久,全國少工委命名該校為“全國少先隊實驗基地校”。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吸收該校為新會員校。被教育部命名為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