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是一個很關鍵的流程,它為組織提供首先檢測事件然後準確確定正確的支持資源以便儘快解決事件的能力。該流程還為管理層提供關於影響組織的事件的準確信息,以便他們能夠確定必需的支持資源,並為支持資源的供給做好計畫。

“事件管理”之思
於知文
前段由政府採購公共服務而至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繼上半年曾經寫過的關於“經營你自己”的理念——將一己之身作為如一組織那樣地管理(而且還可以分做性格部、知識部、事業部等等)之後,經暑期中和吳先生的夜談體會,更由多和老友談起關於我的性格反思和知識梳理激發,漸漸地我開始視一切為項目,眼中所見到處都是項目,到處都應該有項目經營般的視野、眼界和意識。很偶然地在圖書館裡發現了一本叫做《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 or Eye March)的書,只稍翻即知此應為一種管理和經營者所必備的思維和意識。然而倏忽匆忙,竟不得讀,今晚讀書會上大略看看,卻很是激發我先前的各種想法。
那些曾經模糊的想法,諸如“經營你自己”、“大多組織搭起架構配備人財物各種資源後就開始了惰性顯現爭分組織的過程”、“話語和願望要靠成果佐濟和支撐”等等,紛紛在“事件管理”抑或我所感覺大體相同的“項目管理”思維和意識中紛紜浮沉,當我前此產生了將自己當作項目來經營的想法之後,曾經多方找過項目管理方面的書籍資料,然而所目多淺顯僵化的說教和規程,似乎沒有看到恰和我意的將之視為管理思維和經營意識的解釋
我從來都不甘心自覺很好的想法流於消逝或者只是被推翻,無論它是詩意花心還是思想知識,而總欲想著細化之、附設之、擴展之,於是開始自我解釋:我所願意理解的項目管理乃是一種管理戰略思維,而目下資料中所言講的項目管理乃是如何具體操作一個項目的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我需要細化理清和內化入己之日常思維和觀察意識當中,更需要具體項目的操作技術的熟悉與修習!
讀《事件管理》,卻原來發現這正是具備敏銳管理思維和經營意識的人士根據近年大事活動不斷、體驗經濟、眼球或注意力經濟等等不斷增強的經濟趨勢所總結整合提煉出來的一種思維形式和經營理念而已,不過,畢竟所言切中當今緊急實務,因此,頗有意義。
讀過幾張,頭腦中輒顯出古代36計中的“無中生有”之計,記得國中時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早期一家名叫東盛公司的組織所生產的糖果難以打開市場,很多商店都不賣東盛糖果,有位員工突發奇想,給了一些孩子每人幾塊錢,然後讓他們到各家商店去買東盛糖果,並告訴他們只要這種糖果,以及此種糖果的美味,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跑進各商店裡撒嬌般地就要東盛糖果,不久,就開始有商店來東盛定購糖果,後來東盛又採取了多種措施慢慢銷路暢通起來。這個案例在如今看來當然粗糙,只能在先前那種商品行銷網路尚不發達、市場信息不透明的狀態下發生,但是其所透露出的經營思維和意識則頗足稱道。
通常,一個組織經其苦心孤詣披肝瀝血的開創者多方籌措,終於搭起架子,組合其各種資源和人員,然而,緊接著,往往不是砸實各具體環節,做細各鏈條,而多開始了爭奪資源、維持組織存在的惰性生存過程,所謂使命、願景、意義、目的等等多所遺忘。依照事件管理的意識和理念,我們可以認為,一個個人、組織或者國家,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要做到“有事,細之;無事,生之!”這頗有點庸人自擾沒事找事的感覺,然而,此處所言“事”,乃是一種“事”或者“項目”的思維和意識,正好與庸人自擾和無所事事相反。生活中,如今人們似乎大都在忙忙碌碌,無論國家元首集團董事長還是基層公務員小攤經營者,然而忙碌的過程中,是存在效益和質量差別的,管理學中有個“不值得定律”,其時概括的就應該是指我們大多人的忙碌其實都是在圍繞著不值得的事情或者效益不大的事情,其原因當然應該源於沒有“事”和“項目”的思維與意識!無論治理良善的國家還是經營有方的公司企業,個人在學習其所謂政府管理和企業管理知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形成“事”的意識,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就是如何經營自己!
“有event,做細之;無event,造之!”
當有值得足以作為“事”和“項目”的環節存在的時候,做細之,做透之,深化之,延長之,擴展之,可從分工、整合和創新幾個角度著眼,比如在航空飛行方面,每個航空公司都會秀選各地麗人,而空姐給人的感覺也多就是高挑、溫柔而已,而新加坡航空公司愣是將其空姐打造作東方女性的化身,從而成為一個頗足稱道的Logo,看看其公告語:“我的新加坡空中小姐,世界有了你變得更精彩。每一座城市都認識你的芳容,他們都希望你不要那么來去匆匆……如果沒有你,我真的不願飛向天際!”至於已經坍塌的鄭州亞細亞所打造的航空小姐般的儀仗隊表演則更是成為永遠為人懷戀的經典案例。此即所謂細化“事”也,不若眾多航空公司只是擁有空中小姐而已,而是將空中小姐硬是做成了一個品牌!這種作為當是由各分工環節細化而來,此外,當然可以整合資源以成事,成大事,比如,北京市的前門大柵欄商業區,在而今各種新科技產品環繞人們生活四周各角落的情況下,儘管依然很吸引遊人的目光,然而應該說除同仁堂外,更多的好的傳統品牌都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是還存在,然而如今不做大就為衰落的環境中,可以說其乃在走向死亡,於此,應該統化各品牌生存狀況,結合其精細化潛力以及對於機器工業製品的啟示和借鑑、其轉型的可能、其多元化的可能以及其與商業文化、民俗風情、旅遊經濟等等之間的聯繫,探討各種更加有效的生存策略,比如,最明顯的應該是可做整合出“事”的選擇,就是建設一個“大前門商業文化博物館”,將其教化國民商業經營意識、品牌理念、民俗博物研究、老北京概念、旅遊經濟等等諸多功能集合起來,一方面集合分散資源形成一個獨立的博物館品牌,另一方面有了這種統化意識,可以為前門各種功能的細化深入擴展策劃提供更廣的視野,博物館無論開館、召開民俗商業文化研討會都會極大地吸引人們的眼球,更不消說此種整合基礎上可以有著前門、天橋、什剎海以及北京城之外的更廣闊的聯合。
而當無所“事”事的時候,則就需要無中生有之能了,當然,所謂“無”往往都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無,比如今年中國傳統文化復興運動過程中的一些項目活動“祭孔祭祖”、“孔子學院”,儘管就其現實的效益來講,還有諸多可議之處,然而長遠視之,此正變無為有之術,乃事“事”之上策。別的不消多言,我國的古琴藝術經2003年申報聯合國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一“事”而在近年漸有普及之態勢,而借“紀念古琴大師吳景略誕辰100周年 ”之“事”機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各家單位更是在本周推出了古琴藝術文化周活動,曲高和寡的古琴藝術開始慢慢從其常人以為“無”的狀態中走出來,成為“有”成為“事”!2005年的韓國首都漢城改名首爾之事則更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大手筆,漢城奧運會的餘熱恐怕尚未褪盡,而其不斷地造勢而起!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更是為普京和俄國振興送來萬事具備後的東風!夏日在珠海情侶路漫步的時候,感於珠海市的過於冷清和人氣不旺,我曾突發奇想,覺得擇取合適時間或節日假日活動時期,組織1000對新人於此情侶路上舉辦一些浪漫活動和愛情婚姻理念之類的“事”,真不知可以給珠海帶來多少商機!當然無中生有在如今的中國,為人感受最為直接和明顯的應該算是“海選經濟”了,從世界小姐、亞洲小姐、超女、選秀到青島啤酒,竟至於中學教師的海選、紅樓夢電視劇演員選秀以及少林寺功夫大比武之類的海選,憑空帶動事業、旅遊、廣告、明星、包裝、通信等等眾多行業的巨額利潤增長,而其時海選在很大程度上則是變組織花費財力做廣告為活動分攤成本免除廣告乃至為其他組織做廣告提供契機的賺錢生意,實堪嘆也!
事件管理中有太多現場的案例和可挖掘的案例可思考,然而最為重要的就是管理者要養成此種眼光和思維意識,從無中望見有,從無所事事望見可事之事,從急於事功中遴選出可脫身事外之事,如此,則加上項目經營理念,方可致事業之增長和永續。
於此,我當然也清楚看到,“事”眼之累,和所有的思考一樣,當目的乃為功利訴求時,往往所要做的就是去繁蕪致精幹之術,使得一身諸多縛系盡數斬去,以成鋒利;而若為詩意棲居,則往往致力於相對來講應該是橫向人生和世界的豐富。當然,行走在方今之世,或許鋒利之思加上清醒棲居的視野正為應世之法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